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优化、体制创新、队伍建设、内涵发展”四架马车齐发力,丰城市全力推动基础教育全面、均衡、快速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资源优化是基础。2005年至2009年,丰城市的市、乡(镇)两级政府在学校建设、仪电装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等方面共投入11.76亿元,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针对城区学校生源激增与校舍容量紧张的矛盾,2004年,该市实施了首轮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调整工程,投入资金4.4亿元,在城区共新建、扩建、迁建中小学校6所,增加校园面积640亩,增加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米。2005年至2008年,投入资金2.96亿元,全面完成了农村教育网点“三集中”工程,撤并高中3所、初中22所、小学258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00多所,新建、改建校舍49.6万平方米,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为策应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满足城区居民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读的需要,该市2009年又投入资金3.3亿元,启动了新一轮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调整工程。2010年秋季开学时,丰城六中、丰城三小、丰城四小即可投入使用。城乡教育网点布局调整工程,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为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体制机制是保障。丰城市确立了教育兴市战略,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坚持从科教兴市的高度研究部署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全市每年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工程,其中教育投入部分占40%以上。2005年,启动了“521”人才引进工程。五年来,全市共引进二本以上大学毕业生1000多名,其中近50%走上了教学岗位。为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待遇,该市成立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实现了教育经费的统筹统发,从制度上确保了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全市教师工资通过教育财务核算中心统一发放到每个教师的工资卡上,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每年,丰城市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教育工作,为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及时协调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丰城市从优化教师配置、调整教师结构入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逐步均衡城乡师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2005年至2009年,丰城市通过“521”人才引进工程,采用公开招聘等方式,共录用教师19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05人,大部分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校,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整体师资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
丰城市建立了师德考核评估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同时,该市还把每年9月定为“师德师风教育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每年在全市教师中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每年从市财政资金中安排10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该市对每年招收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都集中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每一位新任教师能上好课。为缓解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丰城市教育局每年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短期业务知识培训,确保了农村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的均衡。从2008年起,高位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每年派出大批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脱产学习两到三个星期。两年来,共培训校长600多人次,班主任2000多人次,骨干教师3000多人次。
谋求教育的科学发展,核心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该市始终坚持素质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据统计,丰城市平均每所学校有学生社团组织4.8个,每个学生每学年参加社团活动24天以上。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一校一品”“围棋、京剧、地方文化进课堂”“传统经典诵读”等活动,营造了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资源优化是基础。2005年至2009年,丰城市的市、乡(镇)两级政府在学校建设、仪电装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等方面共投入11.76亿元,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针对城区学校生源激增与校舍容量紧张的矛盾,2004年,该市实施了首轮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调整工程,投入资金4.4亿元,在城区共新建、扩建、迁建中小学校6所,增加校园面积640亩,增加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米。2005年至2008年,投入资金2.96亿元,全面完成了农村教育网点“三集中”工程,撤并高中3所、初中22所、小学258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00多所,新建、改建校舍49.6万平方米,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为策应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满足城区居民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读的需要,该市2009年又投入资金3.3亿元,启动了新一轮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调整工程。2010年秋季开学时,丰城六中、丰城三小、丰城四小即可投入使用。城乡教育网点布局调整工程,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为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体制机制是保障。丰城市确立了教育兴市战略,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坚持从科教兴市的高度研究部署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全市每年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工程,其中教育投入部分占40%以上。2005年,启动了“521”人才引进工程。五年来,全市共引进二本以上大学毕业生1000多名,其中近50%走上了教学岗位。为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待遇,该市成立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实现了教育经费的统筹统发,从制度上确保了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全市教师工资通过教育财务核算中心统一发放到每个教师的工资卡上,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每年,丰城市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教育工作,为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及时协调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丰城市从优化教师配置、调整教师结构入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逐步均衡城乡师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2005年至2009年,丰城市通过“521”人才引进工程,采用公开招聘等方式,共录用教师19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05人,大部分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校,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整体师资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
丰城市建立了师德考核评估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同时,该市还把每年9月定为“师德师风教育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每年在全市教师中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每年从市财政资金中安排10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该市对每年招收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都集中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每一位新任教师能上好课。为缓解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丰城市教育局每年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短期业务知识培训,确保了农村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的均衡。从2008年起,高位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每年派出大批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脱产学习两到三个星期。两年来,共培训校长600多人次,班主任2000多人次,骨干教师3000多人次。
谋求教育的科学发展,核心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该市始终坚持素质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据统计,丰城市平均每所学校有学生社团组织4.8个,每个学生每学年参加社团活动24天以上。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一校一品”“围棋、京剧、地方文化进课堂”“传统经典诵读”等活动,营造了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