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孔子创造儒学经典,同时启动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一次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字现代化的序幕.了解这两次文化革命,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特
【机 构】
: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国巴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100875,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孔子创造儒学经典,同时启动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一次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字现代化的序幕.了解这两次文化革命,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欧洲历史上影响最深刻的变化是基督教的两次革命:这两次宗教革命塑造了欧洲的思想核心与文化形态,它们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欧洲近代文化.现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了解得很多,相反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很少,这很可惜.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也应该加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其他文献
俞樾、章太炎、孙世扬三代师生,都以小学为根柢,而关注中医学并做出重要贡献.俞樾著有《内经辨言》,是清儒《内经》训诂四大巨著之一.章太炎关于《伤寒论》版本的研究,奠定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根据中央、省市委及市教育局党组的决
太炎先生《转注假借说》后文“构造文字之耑在一字者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尽之矣”一句,学者句读不一,说解随之不同.本师陈先生以为当作“构造文字之耑在一,字者,指事、象形、形
汉字构件在构字时一般都体现一定的构意,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个构件所承担的构意存在泛化现象.构件构意泛化指构件由本用构意发展到表示与本用构意相似相关的其他构意的过程.许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3月在日本讲授《说文解字》的课堂实录,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等记录[1].它集中展示了太炎
章太炎所撰《春秋左传读》是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所参考和引用的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春秋左传注》征引《春秋左传读》的条目较多,包括正式征引和其他形式的参考,或引
章太炎以《新方言》沟通古代文献雅言和方俗口语时,不但承继前代训诂成果,也加入其自身对古今词语意义引申规律的认识.解析《新方言》词义引申类型发现,状所引申、理性引申和
黄侃的“训诂”界定与前人不同,具有高度的学理自觉.在他看来,“诂”为语言之本来,“训”为语言之引申,他对“诂—训”的辨析中体现出对语言源流演变的认识,对“用语言解释语
本文通过穷尽式调查《黄侃手批说文解字》中批注的古文字形体的情况,总结黄季刚先生利用古文字研究《说文解字》的实践成果.其批注的字体主要包括石经文字和金文两种:所批注
本源义滞留是指,在实词的词义发展过程中,其原初的语义特征会滞留在后起的引申义中,并制约着词语在引申义上的搭配限制.本文以同义词为观察范围,将本源义滞留概括为本义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