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无论是赛事的数量还是赛事的类型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参加体育赛事和观赏体育赛事成为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颁布也显示出我国体育赛事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笔者从我国的体育赛事政策和资本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该阶段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IP
传统上,体育竞赛是指:“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与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王守恒等认为,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一般性体育赛事即热身赛、邀请赛以及商业性比赛等规模较小,水平不高的赛事。
一、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
(一)取消赛事审批,出现全民办赛事的盛况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取消了商业性赛事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商业性赛事和群众性赛事的行政审批权的取消,意味着体育社团组织发挥实体作用。体育赛事行政审批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为体育行业协会类社会组织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体育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等民间社团组织通过代审、代理等形式参与赛事行政审批工作,可以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赛事交易成本和赛事制度运作成本。因此体育赛事的数量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以马拉松为例,数据显示,全国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2011年为22场,2012年为33场,2013年为39场,2014年有53场,2015年竟达到了134场。
另一方面,以市场在赛事资源的配置中开始发挥主体地位。开放体育表演市场,给商业赛事和群众性赛事‘松绑’,在理念上往前跨了一步。以前都是体育系统自己办赛事,不接地气,很多社会力量无法参与其中。现在体育赛事的举办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竞技性体育赛事,全民参与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和商业性体育赛事所占比例开始上升。例如,为适应全民参与需要以及人们对娱乐性的追求,出现了彩虹跑和亲子跑等与跑步相结合且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赛事。体育赛事的举办开始逐渐转向以市场为导向。
(二)赛事类型丰富,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审批权的取消,我国体育赛事出现了多样性的发展。像马拉松这种参与门槛较低的赛事也受到了人们的热情追捧。但随着马拉松赛事数量的增加,参与人数的增多,以及办赛方的不专业性,导致了在赛事活动过程中的事故频发。赛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备受关注的体育赛事IP盈利能力薄弱是现实
知识产权,简称IP。体育赛事IP也就是赛事产权及其相关衍生产品,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传播媒介的升级迭代,人们对“内容”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早年的网络文学,到后来的电视综艺和影视剧,如今又延伸到体育赛事,体育IP成为了全民热点话题。体育产业的核心是IP赛事,但打造一个体育赛事IP,不仅要接受高投入,长回报周期的行业特性,还需要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营销传播能力。但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乒乓球为例,去年马来西亚世乒赛的收视率达到1.78亿人次观看,可是赛事变现能力却微乎其微;而即便是年均16亿的中超版权在2015赛季,中超转播的收入也不过7000-8000万元。
二、新时期我国体育赛事发展的对策
(一)赛事举办要做到市场主导,政府监督
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总体上来说是进步的,能够推进体育发展和活跃程度。但取消赛事审批制度之后,政府还要扮演好监管者的治理角色。因此,就简政放权而言,绝非放任自流,而是要注重后续的监管不缺位。因此,体育赛事的举办要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合理分配体育赛事资源。同时政府要做好监督工作,维护赛事过程中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举办多样化赛事的同时提升赛事质量
现阶段,单一的竞技赛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赛事过程中的娱乐性。但在赛事举办的过程中,赛事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赛事质量的最基本的表现是参赛人员安全的保障。
(三)投资赛事IP需谨慎,热闹之下还得有原则
体育产业的核心是IP赛事,而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环节的盈利能力普遍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赛事IP投资赛事IP不可盲目,需遵循一些原则,如:第一,是否符合体育运动发展趋势;第二,是否符合需求层次理论;第三,是否符合中国文化及当代人的信仰;第四,是否具有商业开发机制等。
三、结论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在我国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体育赛事类型的多样化以及体育赛事数量的不断增长势在必行。但如何利用当下的政策创办出好的体育赛事仍然值得人们深思。挖掘体育赛事IP,无论是巨头的刷爆款模式,还是创业者的边路突破模式,都需要一个时间沉淀,目前也都在萌芽期,我们在看到行业整体发展潜力足、创新空间大的同时也需要认清现实,避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1996.2:02.
[2]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2):1-3.
[3] 王润斌,肖丽斌.治理现代化视野中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取消[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9-13.
[4] 陈晨曦,刘硕阳.激活市场,松绑赛事[N].人民日报.2014.9.4.
[5] 王润斌,肖丽斌.治理现代化视野中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取消[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9-13.
关键词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IP
传统上,体育竞赛是指:“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与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王守恒等认为,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一般性体育赛事即热身赛、邀请赛以及商业性比赛等规模较小,水平不高的赛事。
一、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
(一)取消赛事审批,出现全民办赛事的盛况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取消了商业性赛事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商业性赛事和群众性赛事的行政审批权的取消,意味着体育社团组织发挥实体作用。体育赛事行政审批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为体育行业协会类社会组织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体育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等民间社团组织通过代审、代理等形式参与赛事行政审批工作,可以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赛事交易成本和赛事制度运作成本。因此体育赛事的数量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以马拉松为例,数据显示,全国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2011年为22场,2012年为33场,2013年为39场,2014年有53场,2015年竟达到了134场。
另一方面,以市场在赛事资源的配置中开始发挥主体地位。开放体育表演市场,给商业赛事和群众性赛事‘松绑’,在理念上往前跨了一步。以前都是体育系统自己办赛事,不接地气,很多社会力量无法参与其中。现在体育赛事的举办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竞技性体育赛事,全民参与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和商业性体育赛事所占比例开始上升。例如,为适应全民参与需要以及人们对娱乐性的追求,出现了彩虹跑和亲子跑等与跑步相结合且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赛事。体育赛事的举办开始逐渐转向以市场为导向。
(二)赛事类型丰富,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审批权的取消,我国体育赛事出现了多样性的发展。像马拉松这种参与门槛较低的赛事也受到了人们的热情追捧。但随着马拉松赛事数量的增加,参与人数的增多,以及办赛方的不专业性,导致了在赛事活动过程中的事故频发。赛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备受关注的体育赛事IP盈利能力薄弱是现实
知识产权,简称IP。体育赛事IP也就是赛事产权及其相关衍生产品,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传播媒介的升级迭代,人们对“内容”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早年的网络文学,到后来的电视综艺和影视剧,如今又延伸到体育赛事,体育IP成为了全民热点话题。体育产业的核心是IP赛事,但打造一个体育赛事IP,不仅要接受高投入,长回报周期的行业特性,还需要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营销传播能力。但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乒乓球为例,去年马来西亚世乒赛的收视率达到1.78亿人次观看,可是赛事变现能力却微乎其微;而即便是年均16亿的中超版权在2015赛季,中超转播的收入也不过7000-8000万元。
二、新时期我国体育赛事发展的对策
(一)赛事举办要做到市场主导,政府监督
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总体上来说是进步的,能够推进体育发展和活跃程度。但取消赛事审批制度之后,政府还要扮演好监管者的治理角色。因此,就简政放权而言,绝非放任自流,而是要注重后续的监管不缺位。因此,体育赛事的举办要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合理分配体育赛事资源。同时政府要做好监督工作,维护赛事过程中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举办多样化赛事的同时提升赛事质量
现阶段,单一的竞技赛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赛事过程中的娱乐性。但在赛事举办的过程中,赛事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赛事质量的最基本的表现是参赛人员安全的保障。
(三)投资赛事IP需谨慎,热闹之下还得有原则
体育产业的核心是IP赛事,而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环节的盈利能力普遍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赛事IP投资赛事IP不可盲目,需遵循一些原则,如:第一,是否符合体育运动发展趋势;第二,是否符合需求层次理论;第三,是否符合中国文化及当代人的信仰;第四,是否具有商业开发机制等。
三、结论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在我国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体育赛事类型的多样化以及体育赛事数量的不断增长势在必行。但如何利用当下的政策创办出好的体育赛事仍然值得人们深思。挖掘体育赛事IP,无论是巨头的刷爆款模式,还是创业者的边路突破模式,都需要一个时间沉淀,目前也都在萌芽期,我们在看到行业整体发展潜力足、创新空间大的同时也需要认清现实,避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1996.2:02.
[2]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2):1-3.
[3] 王润斌,肖丽斌.治理现代化视野中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取消[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9-13.
[4] 陈晨曦,刘硕阳.激活市场,松绑赛事[N].人民日报.2014.9.4.
[5] 王润斌,肖丽斌.治理现代化视野中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取消[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