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后勤管理提出许多问题:新课程改革与学校后勤管理的关系如何?学校后勤工作如何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一、学校后勤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资源和条件
学校后勤工作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后勤工作承担着服务育人、劳动育人、管理育人、网络育人、环境育人等任务。校园环境是隐性课程,是活的教科书;校园环境的设计、建设、管理过程都是育人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后勤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许多是由后勤工作者协调实施的。例如,学生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外开展,也可以在校内开展。采取班级轮流的方式,学生可以担当义务图书管理员、阅览室管理员、食堂就餐督察员、环境卫生保洁员、宿舍管理员、宣传员等,从事检查评比,协调管理工作;还可以义务出黑板报、进行校内广播、打扫卫生、种植花草等。
第一,后勤工作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第二,课程实施指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下。组织新课程改革实践交流,共同研究课程评价等问题,为课改提出建议;同时,为校长、主任、教师培训提供经费援助等。任何课程改革没有经费援助是不可能实施的,任何课程改革没有教师的认同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进行校长、主任、教师培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培训需要经费保证,学校后勤工作负责经费援助工作,经费援助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第三,后勤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保障。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与学校后勤保障的水平直接相关。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课程表、教材编写再好,如果学校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建设不到位,也会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四,做好后勤工作,保证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搞好后勤工作才能让真正好的资源流动起来。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按照面向学生、走进教室、用于教学的要求,才能开发出更好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把真正实用、好用、价廉的设备引进来,让真正好的新课程资源流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出发,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教育资源开发进度,加强基于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和计算机网络的教育资源的研究、开发与整合。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标准服务体系建设等。修好“路”,通好“车”,才能使东西部及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没有学校后勤工作,这些都无法进行。
二、新课程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
笔者通过对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课程实验学校的考察研究,通过与中学后勤校长研讨,发现新课程改革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如下。
第一,学校后勤干部职工对新课程认识不够,工作滞后于课程改革,工作被动应付。
第二,学校课程资源有限,学校后勤工作满足不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约了新课程的发展,使一些新课程无法实施。学校只好从本校原有的教师、场地、教学设备技术和经费保障等实际出发,能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程。
第三,新课程改革给后勤管理带来一些问题。选修课、走班制等给后勤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教室管理随着走班制需要随时调整;教室管理、教学仪器设备随着选修课的变化而需要增添等。
三、后勤工作如何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第一,对学校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进行新课程改革培训。有些地区对教学校长、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却忽略了对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进行新课程培训,他们对新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工作比较被动。通过培训使后勤校长(主任)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引导他们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促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掌握教育信息技术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培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要主动关心新课程改革,坚持自学和集体学习研讨相结合,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第二,开展后勤科研,解决新课程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学校后勤工作改革创新及解决新课程改革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通过后勤科学研究这个最主要的途径实现。截至2008年2月底,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立项的后勤科研课题有53个,其中重点课题29个,一般课题24个。通州区在后勤科研方面成绩非常突出。通州区教委领导非常重视后勤科研,下发《关于做好“十一五”期间学校后勤管理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开展“十一五”期间学校后勤管理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开全区大会进行动员,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主管后勤工作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该项工作纳入学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后勤管理科研工作,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提高教育经费和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提高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各单位要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市课题指南,选定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课题力求小、实、新,要贴近学校实际,贴近管理工作的实际,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切忌题目过大过空,泛泛而谈。”“各单位至少要申报一个科研课题,多者不限。”通州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在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立项的后勤科研课题有42个,其中重点课题23个,一般课题19个,10个课题都是由校长任课题组长。区教委对后勤科研给予经费支持,重点课题2000元,一般课题1000元。组织后勤科研课题经验交流会,有关科研人员深入学校,指导帮助学校做好后勤科研。后勤科研在通州区普教系统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第三,多学习、勤沟通,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权。新课程改革的方案处于经常变化修改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改创意随时产生。所以,后勤干部职工要经常和教学校长、主任、教师交流沟通,及时掌握课改的新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做到主动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做到态度要精心,过程要精细,服务要高质量。
四、围绕为新课程服务开展活动
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围绕着“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建设节约型和谐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后勤工作者的欢迎。例如,2007年12月15日至23日,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组织20名中小学后勤校长,由西城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带队赴湖南长沙一中、雅礼中学等学校参观考察,主要考察后勤工作如何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学校后勤文化建设、学校后勤制度建设、节约型学校建设等内容。
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进修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20日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正式成立,讨论并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章程和今后的工作计划。2008年4月在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讨进修院校贯彻落实《劳动合法》及后勤工作社会化专题。
2007年12月26日在西城区159中举办了第二届西城区学校后勤工作论坛。会上宣布获奖论文一等奖16篇,二等奖25篇。西城区职教中心、159中学、北海幼儿园后勤领导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编发了《第二届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后勤工作论坛论文选》。
新课程改革使后勤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增强了动力,创造了后勤工作改革创新的机遇,广大后勤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高质量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新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作者系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 潘静波)
一、学校后勤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资源和条件
学校后勤工作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后勤工作承担着服务育人、劳动育人、管理育人、网络育人、环境育人等任务。校园环境是隐性课程,是活的教科书;校园环境的设计、建设、管理过程都是育人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后勤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许多是由后勤工作者协调实施的。例如,学生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外开展,也可以在校内开展。采取班级轮流的方式,学生可以担当义务图书管理员、阅览室管理员、食堂就餐督察员、环境卫生保洁员、宿舍管理员、宣传员等,从事检查评比,协调管理工作;还可以义务出黑板报、进行校内广播、打扫卫生、种植花草等。
第一,后勤工作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第二,课程实施指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下。组织新课程改革实践交流,共同研究课程评价等问题,为课改提出建议;同时,为校长、主任、教师培训提供经费援助等。任何课程改革没有经费援助是不可能实施的,任何课程改革没有教师的认同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进行校长、主任、教师培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培训需要经费保证,学校后勤工作负责经费援助工作,经费援助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第三,后勤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保障。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与学校后勤保障的水平直接相关。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课程表、教材编写再好,如果学校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建设不到位,也会制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四,做好后勤工作,保证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搞好后勤工作才能让真正好的资源流动起来。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按照面向学生、走进教室、用于教学的要求,才能开发出更好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把真正实用、好用、价廉的设备引进来,让真正好的新课程资源流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出发,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教育资源开发进度,加强基于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和计算机网络的教育资源的研究、开发与整合。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标准服务体系建设等。修好“路”,通好“车”,才能使东西部及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没有学校后勤工作,这些都无法进行。
二、新课程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
笔者通过对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课程实验学校的考察研究,通过与中学后勤校长研讨,发现新课程改革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如下。
第一,学校后勤干部职工对新课程认识不够,工作滞后于课程改革,工作被动应付。
第二,学校课程资源有限,学校后勤工作满足不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约了新课程的发展,使一些新课程无法实施。学校只好从本校原有的教师、场地、教学设备技术和经费保障等实际出发,能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程。
第三,新课程改革给后勤管理带来一些问题。选修课、走班制等给后勤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教室管理随着走班制需要随时调整;教室管理、教学仪器设备随着选修课的变化而需要增添等。
三、后勤工作如何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第一,对学校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进行新课程改革培训。有些地区对教学校长、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却忽略了对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进行新课程培训,他们对新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工作比较被动。通过培训使后勤校长(主任)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引导他们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促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掌握教育信息技术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培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后勤校长(主任)、职工要主动关心新课程改革,坚持自学和集体学习研讨相结合,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第二,开展后勤科研,解决新课程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学校后勤工作改革创新及解决新课程改革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通过后勤科学研究这个最主要的途径实现。截至2008年2月底,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立项的后勤科研课题有53个,其中重点课题29个,一般课题24个。通州区在后勤科研方面成绩非常突出。通州区教委领导非常重视后勤科研,下发《关于做好“十一五”期间学校后勤管理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开展“十一五”期间学校后勤管理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开全区大会进行动员,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主管后勤工作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该项工作纳入学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后勤管理科研工作,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提高教育经费和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提高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各单位要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市课题指南,选定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课题力求小、实、新,要贴近学校实际,贴近管理工作的实际,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切忌题目过大过空,泛泛而谈。”“各单位至少要申报一个科研课题,多者不限。”通州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在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立项的后勤科研课题有42个,其中重点课题23个,一般课题19个,10个课题都是由校长任课题组长。区教委对后勤科研给予经费支持,重点课题2000元,一般课题1000元。组织后勤科研课题经验交流会,有关科研人员深入学校,指导帮助学校做好后勤科研。后勤科研在通州区普教系统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第三,多学习、勤沟通,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权。新课程改革的方案处于经常变化修改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改创意随时产生。所以,后勤干部职工要经常和教学校长、主任、教师交流沟通,及时掌握课改的新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做到主动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做到态度要精心,过程要精细,服务要高质量。
四、围绕为新课程服务开展活动
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围绕着“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建设节约型和谐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后勤工作者的欢迎。例如,2007年12月15日至23日,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组织20名中小学后勤校长,由西城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带队赴湖南长沙一中、雅礼中学等学校参观考察,主要考察后勤工作如何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学校后勤文化建设、学校后勤制度建设、节约型学校建设等内容。
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进修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20日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正式成立,讨论并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章程和今后的工作计划。2008年4月在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讨进修院校贯彻落实《劳动合法》及后勤工作社会化专题。
2007年12月26日在西城区159中举办了第二届西城区学校后勤工作论坛。会上宣布获奖论文一等奖16篇,二等奖25篇。西城区职教中心、159中学、北海幼儿园后勤领导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编发了《第二届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后勤工作论坛论文选》。
新课程改革使后勤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增强了动力,创造了后勤工作改革创新的机遇,广大后勤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高质量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新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作者系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 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