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新理念、新类型的教学模式。它重在学生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就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阐述,以期为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发展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性;措施
一、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1、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是指在基于初中数学学科的自身属性的前提下,结合现实生活与之相关的诸多特点而选择和确立教学主题,并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创设突出数学学科主体属性、特征的一系列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境,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解析、问题收集、处理反馈等灵活多样的具体化教学活动,最终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系统化的互动式教育教学。
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首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从而诱发其学习主动性;其次要以具体的观察、感受为主要展开形式,培养和强调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另外还要坚持"发散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最后则要回归到数学教学的应用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这也是契合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具体可行的基本原则。
2、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學模式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个自主学习,主动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自主与主动的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二、数学主体化教学发展模式的具体创设措施
1、 立足学生实际,增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预期教学效果整体综合的规划设计。所以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基本实际,从本阶段学生的心智思维、价值情感出发,同时结合主体性发展这一新手段、新方法,合理切实地将其编排融入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在进行主体性发展方法模式的创设实践之前,教师需要确立基本的整体备课规划方针。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改大纲所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适时增删教材的内容,划定数学知识讲授的范围,将一些偏、难、杂的,实践价值不大的内容范围予以适当舍弃;另一方面则要突出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将一些本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综艺、动漫卡通、趣事趣闻等要素巧妙具体地进行转化,譬如将深受初中群体喜爱的益智类系列动画片内的剧情、内容合理巧妙地融入具体的基本概念讲解、原理公理剖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主要教学活动之中,灵活运用突出学科主体以及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这种模式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究热情。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最能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境"。正如波利亚所说:要使学生对数学真正产生兴趣,让学生从无感情的符号中获得真实生动的愉悦,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他强调教师应当把自己看成一个推销员,把数学知识推销给自己的学生。
3、开展主体性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的兴趣。活动必须是学习者主动和积极进行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活动者,以及意义的被灌输者,虽然活动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进行,但是却要由主体自己控制。建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心理上获得客体的意义,这不是简单地在头脑里登记一下就了事的,而是必须对客体主动进行感知,并在对输入的住处加工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能完成的。活动自主性的重要标志是主体的智力参与,主体的智力参与程度越高,活动的自主性就越强。在自主活动下,由于自身的智力参与而产生的个人体验,就是新知识心理意义的基石,最终升华为新知识的心理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去,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发言、提问和总结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进行整理并明确表达出来,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探究需要注意的是:(1)、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精确,教师设计出的问题,既要符合本节课的重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合作探究并非简单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而是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探究性问题经过思考与理解后的对话、答辩、争论并达成共识的过程;(3)、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图形式走过场;(4)、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切忌引诱学生往教师设计好问题答案的"陷阱"里跳;(5)、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6)、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一定要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4、交流展示,做出总结。交流是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以供他人、参考、评价。展示是对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学生们完善不足,教师言简意赅地进行评价、点拨,得出正确一致的认识。如在"多项式"教学中,对问题"多项式与单项式有何区别"交流时发现学生意见不一,经展示后学生统一认识如下:从概念看,多项式与单项式都是整式,多项式含加减运算,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单项式是多项式的项。从系数看,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的各项都有系数,而对整个多项式而言没有系数概念。从次数看,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是-个整体概念,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在交流展示中,对学生发生的错误,教师要辨析错因,启发自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辨析错因,探掘隐信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辨析错因,考察推敲,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辨析错因,探索新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 总结
总之,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主题教育思想与现代数学教学理论在新时期教学中结合的成果,在初中新课程改革急速推进和社会人才迫切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这也是新时期初中教育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史根东 主体教育概论【M】
【2】涂荣豹 数学教学认识论【M】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性;措施
一、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1、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是指在基于初中数学学科的自身属性的前提下,结合现实生活与之相关的诸多特点而选择和确立教学主题,并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创设突出数学学科主体属性、特征的一系列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境,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解析、问题收集、处理反馈等灵活多样的具体化教学活动,最终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系统化的互动式教育教学。
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首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从而诱发其学习主动性;其次要以具体的观察、感受为主要展开形式,培养和强调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另外还要坚持"发散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最后则要回归到数学教学的应用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这也是契合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具体可行的基本原则。
2、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學模式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个自主学习,主动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自主与主动的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二、数学主体化教学发展模式的具体创设措施
1、 立足学生实际,增减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预期教学效果整体综合的规划设计。所以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基本实际,从本阶段学生的心智思维、价值情感出发,同时结合主体性发展这一新手段、新方法,合理切实地将其编排融入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在进行主体性发展方法模式的创设实践之前,教师需要确立基本的整体备课规划方针。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改大纲所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适时增删教材的内容,划定数学知识讲授的范围,将一些偏、难、杂的,实践价值不大的内容范围予以适当舍弃;另一方面则要突出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将一些本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综艺、动漫卡通、趣事趣闻等要素巧妙具体地进行转化,譬如将深受初中群体喜爱的益智类系列动画片内的剧情、内容合理巧妙地融入具体的基本概念讲解、原理公理剖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主要教学活动之中,灵活运用突出学科主体以及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这种模式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究热情。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最能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境"。正如波利亚所说:要使学生对数学真正产生兴趣,让学生从无感情的符号中获得真实生动的愉悦,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他强调教师应当把自己看成一个推销员,把数学知识推销给自己的学生。
3、开展主体性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的兴趣。活动必须是学习者主动和积极进行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活动者,以及意义的被灌输者,虽然活动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进行,但是却要由主体自己控制。建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心理上获得客体的意义,这不是简单地在头脑里登记一下就了事的,而是必须对客体主动进行感知,并在对输入的住处加工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能完成的。活动自主性的重要标志是主体的智力参与,主体的智力参与程度越高,活动的自主性就越强。在自主活动下,由于自身的智力参与而产生的个人体验,就是新知识心理意义的基石,最终升华为新知识的心理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去,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发言、提问和总结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进行整理并明确表达出来,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探究需要注意的是:(1)、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精确,教师设计出的问题,既要符合本节课的重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合作探究并非简单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而是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探究性问题经过思考与理解后的对话、答辩、争论并达成共识的过程;(3)、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图形式走过场;(4)、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切忌引诱学生往教师设计好问题答案的"陷阱"里跳;(5)、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6)、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一定要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4、交流展示,做出总结。交流是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以供他人、参考、评价。展示是对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学生们完善不足,教师言简意赅地进行评价、点拨,得出正确一致的认识。如在"多项式"教学中,对问题"多项式与单项式有何区别"交流时发现学生意见不一,经展示后学生统一认识如下:从概念看,多项式与单项式都是整式,多项式含加减运算,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单项式是多项式的项。从系数看,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的各项都有系数,而对整个多项式而言没有系数概念。从次数看,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是-个整体概念,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在交流展示中,对学生发生的错误,教师要辨析错因,启发自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辨析错因,探掘隐信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辨析错因,考察推敲,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辨析错因,探索新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 总结
总之,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主题教育思想与现代数学教学理论在新时期教学中结合的成果,在初中新课程改革急速推进和社会人才迫切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这也是新时期初中教育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史根东 主体教育概论【M】
【2】涂荣豹 数学教学认识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