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下水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出了题目,不光让学生做,自己也做,自己亲自尝尝“梨子”的滋味,亲自去写作。一个写不好文章的语文老师如何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启发、感染学生?一个写不好文章的语文老师最起码不会是一个出色的语文老师。那么教师写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有什么好处呢?
一、理解学生写作的甘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有的老师经常抱怨学生写的作文题材陈旧、立意不新、内容空洞或毫无条理,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自己有理由而且也应该写好文章。既然是中学生的文章,那么对语文老师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应该篇篇佳作。但真正写时,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处,这时就会知道写作有时真的是很困难的事情,就能理解学生写作文时的难处。惟有如此,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们尚显稚嫩的文章,才能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才能潜心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写作过程中的烦恼与快乐。
二、能让教师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文
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得如何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了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我曾为学生布置了一篇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结果学生们写得糟糕极了,就连平时作文较好的学生也写得是平淡无奇。我当时生气极了,但老领导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你自己写写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我自己动手去写,才发现真的不好写,学生们写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因此,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体验了写作的不易和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后,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而且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现代作家沈从文在高校任老师时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就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甚至密密麻麻贴满好几面,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鲁迅、徐志摩、刘心武等等许多作家都曾经在大学、中学中执教,他们是以作家的身份去担当老师,而我们的老师不可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苛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写得一手好作文。但是经常写作,就能把用来指导学生写作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加强对写作规律的体验,至少可以向作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靠近,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富自身的人生经历。
四、能避免作文教学中的许多误区
长久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比如对优秀作文的机械模仿、依样画葫芦,存在背离生活倾向或者过于强调生活而抑制了学生想象力,过于倾向“新概念”、“新思维”等等。教师写“下水作文”,由于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在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经验,引导学生走出写作误区,教师更容易走出教学误区。
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中学生有模仿心理,教师的言行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时,他们会刻意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在作文课上,老师坐在同学的旁边,和他们一起动笔,教室里没有站着的老师,只有沙沙的写字的声音。老师有时候并没有学生快,也不一定有学生写得好,但是,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完之后就和学生交换阅读,进行交流,所谓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也大概就是这样。老师高涨的写作热情可以感染学生,如果能把文字再变成铅字,那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再者,教师写“下水作文”,要在合适的时间写。所谓“合适的时间”,不妨以学生“动笔写作”为分水岭,分为“作前下水”和“作后下水”。根据作文的不同要求和不同文体,在“合适的时间”教师下水作文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理解学生写作的甘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有的老师经常抱怨学生写的作文题材陈旧、立意不新、内容空洞或毫无条理,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自己有理由而且也应该写好文章。既然是中学生的文章,那么对语文老师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应该篇篇佳作。但真正写时,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处,这时就会知道写作有时真的是很困难的事情,就能理解学生写作文时的难处。惟有如此,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们尚显稚嫩的文章,才能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才能潜心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写作过程中的烦恼与快乐。
二、能让教师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文
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得如何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了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我曾为学生布置了一篇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结果学生们写得糟糕极了,就连平时作文较好的学生也写得是平淡无奇。我当时生气极了,但老领导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你自己写写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我自己动手去写,才发现真的不好写,学生们写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因此,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体验了写作的不易和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后,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而且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现代作家沈从文在高校任老师时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就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甚至密密麻麻贴满好几面,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鲁迅、徐志摩、刘心武等等许多作家都曾经在大学、中学中执教,他们是以作家的身份去担当老师,而我们的老师不可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苛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写得一手好作文。但是经常写作,就能把用来指导学生写作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加强对写作规律的体验,至少可以向作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靠近,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富自身的人生经历。
四、能避免作文教学中的许多误区
长久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比如对优秀作文的机械模仿、依样画葫芦,存在背离生活倾向或者过于强调生活而抑制了学生想象力,过于倾向“新概念”、“新思维”等等。教师写“下水作文”,由于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在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经验,引导学生走出写作误区,教师更容易走出教学误区。
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中学生有模仿心理,教师的言行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时,他们会刻意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在作文课上,老师坐在同学的旁边,和他们一起动笔,教室里没有站着的老师,只有沙沙的写字的声音。老师有时候并没有学生快,也不一定有学生写得好,但是,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完之后就和学生交换阅读,进行交流,所谓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也大概就是这样。老师高涨的写作热情可以感染学生,如果能把文字再变成铅字,那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再者,教师写“下水作文”,要在合适的时间写。所谓“合适的时间”,不妨以学生“动笔写作”为分水岭,分为“作前下水”和“作后下水”。根据作文的不同要求和不同文体,在“合适的时间”教师下水作文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