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藏书是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不仅是著名的羊肉之乡、花木之乡、砚壶之乡,更是人文教育资源丰富的人杰地灵之地,我校于本世纪初开始了以校本课程为形式的“十五”课题——“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研究”和“十一五”课题——“基于藏书特色资源的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后一课题是在前一个课题基础上的延展和深化,基本教材就是集藏书丰富的人文资源于一册的《话说藏书》,书里不仅记载了藏书丰富的物产、旖旎的风光,更记载了对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具有直接教育意义的杰出的人物、古老的历史、美丽的传说等篇章。在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一次次走近名人、走近历史、走近传说、走进实地现场,在一次次与名家的对话中、与已故名人的见证者的对话中、与先人遗留下的历史古迹的对话中,他们用自己的眼睛亲自看到了,用自己的耳朵亲自听见了,用自己的身心亲自体验过了,他们开始为自己家乡凝重深厚的历史文化而折服,为杰出人物的卓著功勋而感奋不已,尤其是在追随家乡名人的足迹、探究名人名师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追求理想、励志磨炼的效仿榜样,在人生修养、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提高。他们把这些珍贵的体验与闪光的青春年华一起记录在了《亲近藏书》的书页里,让我们走进孩子们活动之后的心灵世界——
一、名人先辈的精神世界为引领:树立理想,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走近金云良先生》(初一8班,张霆执笔):现年已经76岁的金老师因受过李根源先生的教育抚爱,所以对李先生恩泽难忘。在采访金老的过程中,他深情地讲起了恩师的感人事迹,往事历历在目,令人感慨无限……这些事迹自然激发了我们对李老更多的崇敬之情,而同时我们对发生在金老自己身上的两件事情印象也很深:一件是他无偿地帮助穹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讲解员,倾囊授出自己知道的全部东西,主动给他们复印材料而分文未取。在金老师看来,为家乡出力,自己也是有责任的,怎能拿报酬?金老师就是一个不为名利的老人啊!
另一件事是当地人妇孺皆知的:金老师因为深切怀念与崇拜自己的恩师,想让恩师的崇高精神永远照亮后代子孙的人生道路,所以自费为恩师出了本书——《饮水思源忆印公》,发行2000多本,都免费赠送给了与李根源先生有交情或是敬重李老的人。我们小组的成员也非常荣幸地得到了馈赠……金老拿出了另一本书的草稿,那里同样凝聚了他的心血,如今他已经是古稀之年,却仍旧做事追求精益求精,高龄的他决心还要重新编写。面对金老这样的老当益壮与雄心壮志,我们惟愿老天保佑他长寿,使他能够完成这个心愿……走出金老师的家门,正当火红的夕阳在天边燃烧,我不禁想到:金老师就是夕阳啊,夕阳无限好,为着后人,仍然光彩夺目,不停地在燃烧自己……等到整理好本次调查活动的所有资料时,已是夜幕垂落,踏在昏暗而崎岖的小道上,它陡然间变得异样的明亮与平坦,我知道那是两盏亮闪闪的品质之灯照耀在我心田上。——谁又能说这样的活动不是一种学习、不是一种教育、不是一种收获呢?谁又能否认这样的实践活动处处充满着人文的思想、人文的精神呢?
二、产物探究中蕴含人生真谛:坚持不懈,“行行出状元”;“家和万事兴”,开创藏书的未来
《周建民的“核雕”采访》(初二3班,费杰执笔):调查结束后,我整理了材料,从周老师艺术生涯的艰辛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名人,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去奋斗的。通过我们小组做研究性学习,我们才真正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我们也明白了学习不能只靠书本,要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尝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们觉得很庆幸,能够得到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们要以周老师为榜样,凭着自己百折不挠的毅力,向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努力前进!
三、风物探究中见拳拳爱乡心: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热爱家乡,从小事做起
《小王山探幽》(初一2班,赵怡萍执笔):回去的途中,我想: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何况小王山是人文景观萃实的“宝山”,是学习书法艺术的课堂,是爱国诗史文学的宝库,我们应该及时抢救,加以保护。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伸出自己的双手,为保护这些珍贵文化财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众人的力量是无限的。
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向当地村民宣传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2、在学校的组织下,大家每人捐点钱,也可以发动社会上的有识之士进行捐款,给现在的小王山进行修缮、保护,立上警告牌。
3、若发现有破坏文物行为者,要对其劝阻、教育,甚至对严重者可以采取处罚措施。
四、美好传说孕育后代品德,滋养学子心灵
《探究善人桥的来历》(注:“善人桥”即为原藏书镇所在地。初一4班,陈曦执笔):回来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直翻滚着老大爷最后说的那些话:“孩子,就因为深感我们这里的人善良勤劳,所以阴阳先生才建议把墨水桥改为今天的善人桥啊。希望你们这些新生代不要忘记咱优良的传统美德啊!”是啊,我们要破旧创新,但最基本的美德不能丢弃。我为我们善人桥的来历感到无比的自豪!
——有句话说得好:听过的,耳边飘走了;看过的,过眼忘记了;而做过的,就用心记住了。学生不仅是这么写的,在日后的行为中也是这样做的……为什么会达到这些效果?从前面学生的实践感言当中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中的德育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好一改传统中处处以教师的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因为在活动中,教育者的角色转换了,是让事实告诉学生,让学生告诉学生,让先辈的事迹告诉学生,让社会中的优秀榜样告诉学生,让家乡的风土人情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在实践当中感同身受。可以说,这些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研究性学习的德育功效。
“区域文化教育的灵魂是爱祖国、爱家乡,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和文化技能两个主要因素的核心和灵魂。”①而只有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民的人才可能爱祖国、爱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在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接触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利用本地区的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对同学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我国著名的学者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教育之梦》首篇“理想的德育”中说道:“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②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校德育最缺乏的就是朱教授话中所涵盖的德育实践,德育工作问题集中表现在以灌输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或者以说教为主,缺乏德育实践。而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实践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感悟,以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不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说教代替德育实践或把德育实践作为说教,不重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朱教授的话是一语道出了旨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与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因为作为新课改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其重要价值就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③这里提及的价值体现其实正是德育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重视学生自我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正好弥补了德育工作所缺乏的亲身实践与体验,为学校开辟了另一条构建学生良好行为意识、情感、道德价值观的途径,这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④,特别是当研究的对象具有浓厚的人文性的特点的时候,德育的指向性就更明显。所以,如果将“研究性学习”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将有力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有助于打开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瓶颈。结合我校多年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来看,可以这么说,研究性学习是一条很有德育实效性的路径。
参考文献
①梁东《乘吴地文化探究东风扬民族精神教育航帆》.《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七期,第46页。
②《新教育之梦》.第一章“理想的德育”,第六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40问》.第九页:苏州市吴中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编。
④《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一、名人先辈的精神世界为引领:树立理想,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走近金云良先生》(初一8班,张霆执笔):现年已经76岁的金老师因受过李根源先生的教育抚爱,所以对李先生恩泽难忘。在采访金老的过程中,他深情地讲起了恩师的感人事迹,往事历历在目,令人感慨无限……这些事迹自然激发了我们对李老更多的崇敬之情,而同时我们对发生在金老自己身上的两件事情印象也很深:一件是他无偿地帮助穹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讲解员,倾囊授出自己知道的全部东西,主动给他们复印材料而分文未取。在金老师看来,为家乡出力,自己也是有责任的,怎能拿报酬?金老师就是一个不为名利的老人啊!
另一件事是当地人妇孺皆知的:金老师因为深切怀念与崇拜自己的恩师,想让恩师的崇高精神永远照亮后代子孙的人生道路,所以自费为恩师出了本书——《饮水思源忆印公》,发行2000多本,都免费赠送给了与李根源先生有交情或是敬重李老的人。我们小组的成员也非常荣幸地得到了馈赠……金老拿出了另一本书的草稿,那里同样凝聚了他的心血,如今他已经是古稀之年,却仍旧做事追求精益求精,高龄的他决心还要重新编写。面对金老这样的老当益壮与雄心壮志,我们惟愿老天保佑他长寿,使他能够完成这个心愿……走出金老师的家门,正当火红的夕阳在天边燃烧,我不禁想到:金老师就是夕阳啊,夕阳无限好,为着后人,仍然光彩夺目,不停地在燃烧自己……等到整理好本次调查活动的所有资料时,已是夜幕垂落,踏在昏暗而崎岖的小道上,它陡然间变得异样的明亮与平坦,我知道那是两盏亮闪闪的品质之灯照耀在我心田上。——谁又能说这样的活动不是一种学习、不是一种教育、不是一种收获呢?谁又能否认这样的实践活动处处充满着人文的思想、人文的精神呢?
二、产物探究中蕴含人生真谛:坚持不懈,“行行出状元”;“家和万事兴”,开创藏书的未来
《周建民的“核雕”采访》(初二3班,费杰执笔):调查结束后,我整理了材料,从周老师艺术生涯的艰辛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名人,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去奋斗的。通过我们小组做研究性学习,我们才真正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我们也明白了学习不能只靠书本,要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尝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们觉得很庆幸,能够得到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们要以周老师为榜样,凭着自己百折不挠的毅力,向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努力前进!
三、风物探究中见拳拳爱乡心: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热爱家乡,从小事做起
《小王山探幽》(初一2班,赵怡萍执笔):回去的途中,我想: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何况小王山是人文景观萃实的“宝山”,是学习书法艺术的课堂,是爱国诗史文学的宝库,我们应该及时抢救,加以保护。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伸出自己的双手,为保护这些珍贵文化财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众人的力量是无限的。
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向当地村民宣传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2、在学校的组织下,大家每人捐点钱,也可以发动社会上的有识之士进行捐款,给现在的小王山进行修缮、保护,立上警告牌。
3、若发现有破坏文物行为者,要对其劝阻、教育,甚至对严重者可以采取处罚措施。
四、美好传说孕育后代品德,滋养学子心灵
《探究善人桥的来历》(注:“善人桥”即为原藏书镇所在地。初一4班,陈曦执笔):回来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直翻滚着老大爷最后说的那些话:“孩子,就因为深感我们这里的人善良勤劳,所以阴阳先生才建议把墨水桥改为今天的善人桥啊。希望你们这些新生代不要忘记咱优良的传统美德啊!”是啊,我们要破旧创新,但最基本的美德不能丢弃。我为我们善人桥的来历感到无比的自豪!
——有句话说得好:听过的,耳边飘走了;看过的,过眼忘记了;而做过的,就用心记住了。学生不仅是这么写的,在日后的行为中也是这样做的……为什么会达到这些效果?从前面学生的实践感言当中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中的德育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好一改传统中处处以教师的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因为在活动中,教育者的角色转换了,是让事实告诉学生,让学生告诉学生,让先辈的事迹告诉学生,让社会中的优秀榜样告诉学生,让家乡的风土人情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在实践当中感同身受。可以说,这些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研究性学习的德育功效。
“区域文化教育的灵魂是爱祖国、爱家乡,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和文化技能两个主要因素的核心和灵魂。”①而只有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民的人才可能爱祖国、爱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在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接触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利用本地区的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对同学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我国著名的学者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教育之梦》首篇“理想的德育”中说道:“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②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校德育最缺乏的就是朱教授话中所涵盖的德育实践,德育工作问题集中表现在以灌输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或者以说教为主,缺乏德育实践。而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实践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感悟,以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而不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说教代替德育实践或把德育实践作为说教,不重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朱教授的话是一语道出了旨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与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因为作为新课改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其重要价值就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③这里提及的价值体现其实正是德育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重视学生自我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正好弥补了德育工作所缺乏的亲身实践与体验,为学校开辟了另一条构建学生良好行为意识、情感、道德价值观的途径,这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④,特别是当研究的对象具有浓厚的人文性的特点的时候,德育的指向性就更明显。所以,如果将“研究性学习”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将有力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有助于打开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瓶颈。结合我校多年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来看,可以这么说,研究性学习是一条很有德育实效性的路径。
参考文献
①梁东《乘吴地文化探究东风扬民族精神教育航帆》.《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七期,第46页。
②《新教育之梦》.第一章“理想的德育”,第六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40问》.第九页:苏州市吴中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编。
④《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