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高职院校置于书院制背景下,就其如何充分发挥书院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研究,并提出具体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模式,即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辅导模式、活动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书院制
基金项目: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GXSZ16025);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GXSZ16026)
作者简介:余璐璐,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唐跃英,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6-0059-03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受到廣泛重视,各高校均致力于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及有效途径。书院制作为一种新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如何发挥书院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的背景及优势分析
国内一些高校借鉴国外大学的学生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始实行“书院制”管理模式。书院制是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自主发展的制度。“书院”与“学院”相呼应,形成“双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即“书院”主要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主要承担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1]复旦大学(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肇庆学院(2009)等大学相继推行书院制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年6月起开始实施书院制模式。书院制教育管理制度有别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其优势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破原有班级管理模式,发挥宿舍育人功能
传统的管理通常以“班级”为单位,虽然在教学和管理模式上有一定优势,但随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当前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更多的走向课堂之外。书院制的推广,能为高职学生搭建有效的生活社区平台,对学生获取多元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发展、自治管理模式
书院配备阅览室、自习室、社团活动室、健身房、多媒体教室等活动场地及设施,有助于学生组织及社团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兴趣爱好。书院制的推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骨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
(三)有助于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
书院制模式下,学校的教学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在培养学生“智育”的同时,强调“德育”发展,能够补充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的缺陷,利于培养多样化人才。此外,书院制在学生思想引导、养成教育、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育人等方面也能发挥充分优势。
二、书院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归纳
近年来,关于高校学生自杀、犯罪等校园事件屡见不鲜,并正呈上升趋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书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书院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已表现出新的特点及优势,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满足大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
书院是高职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除去上课、实训等教学活动,大学生的大部分校园时光都在书院度过。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的学生生活在同一院舍之下,能够互相磨合,形成相近的生活习惯,也更乐于分享心事及想法,共同协助解决困难挫折,传播正能量,更易建立坚固的情感联系。加之书院配备的专业社团活动室、自习室、娱乐设施等,有利于相同兴趣的学生在书院找到归属感,达到同学之间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目的。由此可见,书院已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持力量,日益成为其学校之家、寄托归属与爱之所。
(二)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在学校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者,多数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宿舍已经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的场所之一。书院制改革后,学生在书院的学习生活更为集中,矛盾也会更加凸显,如何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书院制模式下,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心理教育骨干。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和心理委员,利用心理团辅、心理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由各公寓楼的心理监督员对全员学生进行关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介入。
(三)填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短缺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员短缺,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量大,时间精力不足。书院制推广后,在书院设立辅导员谈心谈话室,能够为本来不愿意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负担的场所。平时,学校对书院辅导员开展经常性心理咨询培训,鼓励辅导员考取二级或三级国家心理健康咨询师证书。此外,书院推行的导师制及学长制,为每个新生寝室配备一名寝室导师及一名学长,能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工作的覆盖面。
三、书院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化的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认为是以某种框架或结构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3]结合书院制的优势及书院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从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辅导模式和活动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及优化。
(一)管理模式 建立稳定完善的组织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4]根据书院制管理模式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由原来的三级网络工作模式(校、院、班)改进为五级网络工作模式,即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一级,分院心理健康工作站为二级,公寓楼朋辈辅导站为三级,班级为四级,寝室为五级。一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分院及公寓楼开展工作,分院与公寓楼分别指导班级和寝室开展工作,其关系见图1;同时,各下级机构发现问题也要及时向上级机构汇报和反馈,寻求技术支持。由此形成上下级通畅的心理健康管理模式。鉴于寝室长与同学的关系较心理委员更为密切,可由其担任心理联络员,与班级及朋辈辅导站作好对接,有情况及时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全校学生。
(二)教学模式
书院制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模式应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书院制背景下构建的高校课堂教育模式,即以必修课为基础,以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1+1+1”教育模式(“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心理健康的课堂教育,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之外,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式与政策等课堂上,也应增加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此外,利用书院平台,探索“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教育,由书院辅导员或学生骨干带领,进行讲座、心理沙龙、心理辅导等课外教育,或组织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外体验活动,寓教于乐,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形成课内加课外,校内加校外,教学加指导的教育模式。
(三)辅导模式
心理辅导分为团体辅导及个别辅导。在原有的团体心理辅导基础上,书院制模式下的团体辅导应探索长效机制,扩大参与面,增强实践功能。团体辅导不应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将室内辅导与室外拓展相结合,并形成新生定期全体团辅、老生不定期组队团辅的模式,以期在适应性问题、提升沟通能力等方面起到相应作用。个别辅导即心理咨询,一方面,利用书院的便利场地,帮助大学生消除顾虑,鼓励他们主动预约心理咨询;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书院辅导员进行心理培訓,弥补心理咨询专业力量的不足。此外,除了组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辅导队伍以外,也应调动高年级学生及学生骨干的能动性,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站的作用。
(四)活动模式
在书院制管理模式下,原以教学区为主要阵地的心理活动模式,应逐渐向生活区转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力求做到覆盖面广、参与度高、针对性强。书院设立的活动室、多媒体室可供学生进行团辅,观看心灵电影或其他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宣泄室、健身房等设备可为学生提供心理减压的场所。此外,新媒体也应在心理活动中发挥作用。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渠道,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宣传积极心理学知识及书院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由书院辅导员带领心理健康社团或朋辈心理辅导站社员组织心理健康月、心理团辅、心理剧汇演、心理沙龙等活动,在心理活动中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成长。
总之,书院制的推行,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书院制背景下,能够有效优化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辅导模式和活动模式,形成多股力量的合力,做到全员联动、全面渗透、全方位育人,为学生心理服务提供更优选择。
参考文献:
[1] 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J].肇庆学院学报,2013(1):1-4.
[2] 郭俊.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8):76-83.
[3] 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8):126-127.
[责任编辑 秦 涛]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书院制
基金项目: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GXSZ16025);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GXSZ16026)
作者简介:余璐璐,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唐跃英,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6-0059-03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受到廣泛重视,各高校均致力于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及有效途径。书院制作为一种新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如何发挥书院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的背景及优势分析
国内一些高校借鉴国外大学的学生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始实行“书院制”管理模式。书院制是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自主发展的制度。“书院”与“学院”相呼应,形成“双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即“书院”主要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主要承担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1]复旦大学(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肇庆学院(2009)等大学相继推行书院制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年6月起开始实施书院制模式。书院制教育管理制度有别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其优势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破原有班级管理模式,发挥宿舍育人功能
传统的管理通常以“班级”为单位,虽然在教学和管理模式上有一定优势,但随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当前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更多的走向课堂之外。书院制的推广,能为高职学生搭建有效的生活社区平台,对学生获取多元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发展、自治管理模式
书院配备阅览室、自习室、社团活动室、健身房、多媒体教室等活动场地及设施,有助于学生组织及社团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兴趣爱好。书院制的推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骨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
(三)有助于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
书院制模式下,学校的教学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在培养学生“智育”的同时,强调“德育”发展,能够补充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的缺陷,利于培养多样化人才。此外,书院制在学生思想引导、养成教育、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育人等方面也能发挥充分优势。
二、书院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归纳
近年来,关于高校学生自杀、犯罪等校园事件屡见不鲜,并正呈上升趋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书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书院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已表现出新的特点及优势,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满足大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
书院是高职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除去上课、实训等教学活动,大学生的大部分校园时光都在书院度过。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的学生生活在同一院舍之下,能够互相磨合,形成相近的生活习惯,也更乐于分享心事及想法,共同协助解决困难挫折,传播正能量,更易建立坚固的情感联系。加之书院配备的专业社团活动室、自习室、娱乐设施等,有利于相同兴趣的学生在书院找到归属感,达到同学之间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目的。由此可见,书院已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持力量,日益成为其学校之家、寄托归属与爱之所。
(二)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在学校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者,多数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宿舍已经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的场所之一。书院制改革后,学生在书院的学习生活更为集中,矛盾也会更加凸显,如何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书院制模式下,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心理教育骨干。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和心理委员,利用心理团辅、心理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由各公寓楼的心理监督员对全员学生进行关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介入。
(三)填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短缺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员短缺,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量大,时间精力不足。书院制推广后,在书院设立辅导员谈心谈话室,能够为本来不愿意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负担的场所。平时,学校对书院辅导员开展经常性心理咨询培训,鼓励辅导员考取二级或三级国家心理健康咨询师证书。此外,书院推行的导师制及学长制,为每个新生寝室配备一名寝室导师及一名学长,能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工作的覆盖面。
三、书院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化的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认为是以某种框架或结构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3]结合书院制的优势及书院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从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辅导模式和活动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及优化。
(一)管理模式 建立稳定完善的组织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4]根据书院制管理模式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由原来的三级网络工作模式(校、院、班)改进为五级网络工作模式,即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一级,分院心理健康工作站为二级,公寓楼朋辈辅导站为三级,班级为四级,寝室为五级。一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分院及公寓楼开展工作,分院与公寓楼分别指导班级和寝室开展工作,其关系见图1;同时,各下级机构发现问题也要及时向上级机构汇报和反馈,寻求技术支持。由此形成上下级通畅的心理健康管理模式。鉴于寝室长与同学的关系较心理委员更为密切,可由其担任心理联络员,与班级及朋辈辅导站作好对接,有情况及时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全校学生。
(二)教学模式
书院制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模式应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书院制背景下构建的高校课堂教育模式,即以必修课为基础,以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1+1+1”教育模式(“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心理健康的课堂教育,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之外,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式与政策等课堂上,也应增加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此外,利用书院平台,探索“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教育,由书院辅导员或学生骨干带领,进行讲座、心理沙龙、心理辅导等课外教育,或组织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外体验活动,寓教于乐,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形成课内加课外,校内加校外,教学加指导的教育模式。
(三)辅导模式
心理辅导分为团体辅导及个别辅导。在原有的团体心理辅导基础上,书院制模式下的团体辅导应探索长效机制,扩大参与面,增强实践功能。团体辅导不应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将室内辅导与室外拓展相结合,并形成新生定期全体团辅、老生不定期组队团辅的模式,以期在适应性问题、提升沟通能力等方面起到相应作用。个别辅导即心理咨询,一方面,利用书院的便利场地,帮助大学生消除顾虑,鼓励他们主动预约心理咨询;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书院辅导员进行心理培訓,弥补心理咨询专业力量的不足。此外,除了组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辅导队伍以外,也应调动高年级学生及学生骨干的能动性,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站的作用。
(四)活动模式
在书院制管理模式下,原以教学区为主要阵地的心理活动模式,应逐渐向生活区转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力求做到覆盖面广、参与度高、针对性强。书院设立的活动室、多媒体室可供学生进行团辅,观看心灵电影或其他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宣泄室、健身房等设备可为学生提供心理减压的场所。此外,新媒体也应在心理活动中发挥作用。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渠道,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宣传积极心理学知识及书院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由书院辅导员带领心理健康社团或朋辈心理辅导站社员组织心理健康月、心理团辅、心理剧汇演、心理沙龙等活动,在心理活动中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成长。
总之,书院制的推行,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书院制背景下,能够有效优化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辅导模式和活动模式,形成多股力量的合力,做到全员联动、全面渗透、全方位育人,为学生心理服务提供更优选择。
参考文献:
[1] 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J].肇庆学院学报,2013(1):1-4.
[2] 郭俊.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8):76-83.
[3] 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8):126-127.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