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美德、法律在课堂上作为知识得到了传播,但学生的日常行为并没有很好地内化为实际感受或有所践行。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者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外出学习的心得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力图为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献计献策。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手段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审视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方面虽然美德、法律在课堂上作为知识得到了传播,但从与学生的交流和其日常行为表现看,并没有很好地内化为实际感受或得到践行。另一方面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外出学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当而且必须是奔着一定的目标去的,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的课堂肯定不是有效的、高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负效的。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普遍较能落实到位,如《克服逆反心理》一课,教师将逆反心理的含义、危害等讲得一清二楚,相信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围绕中考,“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实现了,是不是就可以断定这堂课就是有效的、高效的?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厌学逃学、好吃懒做、求新求异、不懂感恩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界有识之士常说:“文化素质不高是次品,思想品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作为思品教师,我们更应当在学校德育教育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理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首要目标。
二、关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
目前思想品德课在教学方式上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例如: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克服逆反心理》一课中授课教师用本班学生的例子,提高了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信度;课堂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课中,通过教师的巧妙设置(世博会上假如设盐城馆,你认为可以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可以向世人展览?),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小组讨论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学生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注重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在《与诚信同行》一课中,授课教师用了一个动画视频反映了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及其危害,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探讨、批判;教学环节的设计强调针对性,实效性,在重视讲清观点的同时,注重道德判断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总体上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说你评”“我举例你分析”是课堂的主流;学生主动发问、普遍参与、充分讨论少,课堂经常是教师“一言堂”;活动、小组讨论花样很多,但真正参与的只有几个活跃分子;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观看的兴趣,使得课堂上的笑声多了,但深入的思考、思维的碰撞似乎并未由此增添许多。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它促使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转变。政治教师只要用手轻点鼠标,家事、国事、天下事皆汇于屏幕之上。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活动的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有些政治课教师过于依赖课件,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上。上课时教师忙于展示课件,体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很难派上用场,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缺少对学生需求的有效解读。学生则忙于观看课件,忙于解答那些教师预设的和课件上展示的问题。尽管课件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内容也很多彩,但学生的思维却被课件所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根本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分析、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所以,课堂是我们育人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的需求等,关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求得主体性的不断发展,使初中思品课教学有效、高效。
第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贯穿进去,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新的教学过程。
第二,教师要勇于打破严谨完整有序的传统的课堂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安全的质疑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彰显自我、表现自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宜的教法,即使是在一节课中的教法也应有所变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给教师作了精辟的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知识的传授,而是越来越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越来越多地像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第三,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定位应该是在“辅助”两字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一个原则:适用、适量、适当。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也不是每课都要面面俱到。教师应该根据授课的内容、学生的需求、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演示有关教学内容,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多媒体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拓展课文内容,弥补教师、学生及传统语言教学的不足,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价值观、能力得到培养的教学。我们要明确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不断地充实自身,努力打造有效的乃至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如何创建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学周刊.
[2]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当代教育之窗.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手段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审视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方面虽然美德、法律在课堂上作为知识得到了传播,但从与学生的交流和其日常行为表现看,并没有很好地内化为实际感受或得到践行。另一方面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外出学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当而且必须是奔着一定的目标去的,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的课堂肯定不是有效的、高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负效的。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普遍较能落实到位,如《克服逆反心理》一课,教师将逆反心理的含义、危害等讲得一清二楚,相信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围绕中考,“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实现了,是不是就可以断定这堂课就是有效的、高效的?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厌学逃学、好吃懒做、求新求异、不懂感恩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界有识之士常说:“文化素质不高是次品,思想品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作为思品教师,我们更应当在学校德育教育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理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首要目标。
二、关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
目前思想品德课在教学方式上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例如: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克服逆反心理》一课中授课教师用本班学生的例子,提高了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信度;课堂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课中,通过教师的巧妙设置(世博会上假如设盐城馆,你认为可以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可以向世人展览?),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小组讨论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学生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注重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在《与诚信同行》一课中,授课教师用了一个动画视频反映了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及其危害,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探讨、批判;教学环节的设计强调针对性,实效性,在重视讲清观点的同时,注重道德判断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总体上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说你评”“我举例你分析”是课堂的主流;学生主动发问、普遍参与、充分讨论少,课堂经常是教师“一言堂”;活动、小组讨论花样很多,但真正参与的只有几个活跃分子;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观看的兴趣,使得课堂上的笑声多了,但深入的思考、思维的碰撞似乎并未由此增添许多。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它促使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转变。政治教师只要用手轻点鼠标,家事、国事、天下事皆汇于屏幕之上。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活动的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有些政治课教师过于依赖课件,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上。上课时教师忙于展示课件,体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很难派上用场,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缺少对学生需求的有效解读。学生则忙于观看课件,忙于解答那些教师预设的和课件上展示的问题。尽管课件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内容也很多彩,但学生的思维却被课件所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根本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分析、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所以,课堂是我们育人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的需求等,关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求得主体性的不断发展,使初中思品课教学有效、高效。
第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贯穿进去,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新的教学过程。
第二,教师要勇于打破严谨完整有序的传统的课堂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安全的质疑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彰显自我、表现自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宜的教法,即使是在一节课中的教法也应有所变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给教师作了精辟的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知识的传授,而是越来越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越来越多地像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第三,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定位应该是在“辅助”两字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一个原则:适用、适量、适当。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也不是每课都要面面俱到。教师应该根据授课的内容、学生的需求、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演示有关教学内容,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多媒体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拓展课文内容,弥补教师、学生及传统语言教学的不足,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价值观、能力得到培养的教学。我们要明确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不断地充实自身,努力打造有效的乃至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如何创建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学周刊.
[2]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当代教育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