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2017年10月21日,台湾新竹县竹北市露天广场上,侗族歌手王馨用一曲《乡愁》,深深打动了台下同根同源地近万名台湾观众。观众席里,一位祖籍山东烟台的101岁老兵格外引人注目,老人由家人陪伴着从头至尾看完演出后,流着泪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听到久违的乡音!”
这是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搭建的传统品牌活动“两岸族韵喜福匯”中的一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入全面深化阶段,两岸关系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市台联党组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依靠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搭平台、建渠道、交朋友、促合作,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打造了温暖的“台胞之家”。
绵绵用力,服务台企发展
对台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为唤醒广大台胞的家国情怀,市台联党组将讲政治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细节。在服务台胞的同时,市台联党组要求每年都要围绕党和国家大事、要事策划活动,让台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因为发展滞后,这里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最近,金寨县的茶农叶冲,有了新的憧憬。他的家乡,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出产地。现在这种茶叶已经进入了台资企业天福茗茶北京地区副总裁曾明栋的采购视野:“金寨县交通便利、茶厂基础也好,我们会带着工作人员再来跟进。”“天福茗茶有2000余家直营茶店,我们的茶叶能在这里销售,对我们家是最大的好消息。”叶冲说。
叶冲的美好憧憬源自市台联党组2018年6月倡导组织的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在京台商凝心汇”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符合台企、台商自身发展的利益,也让他们的事业更好地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说。
“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将一批知名台商凝聚在市台联周围。开通“金门一日游”旅游项目、举办台湾特产推介会,各行各业的台湾企业在市台联的帮助下拓宽发展渠道。北京京都宝岛眼镜有限公司等知名台企的负责人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时间允许,都会参加市台联的活动。对他们而言,这些活动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市台联出品,必为精品。”北京京都宝岛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馆这样评价。
塑造品牌,促进情感融合
“跨过海峡,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辽阔。我们姐妹二人已经决定来大陆创业、定居。”参加北京市台联组织的“2017年台湾青年冬令营”时,家住台北的朱云瑄两姐妹还是大学四年级学生。一年后,她们拨通了活动的组织者,联络部部长杨浩电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感受到了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纷纷前来学习、工作、定居。”杨浩告诉记者。
谈及青年活动为何有如此“魔力”,杨浩说,这得益于党组织的引导与策划。每年年初,北京市台联党组都会做出要求,各部门要认领本年度的任务,充分保障部门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台胞们参加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在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群策群力,反复推敲商讨中得来的。参加公益植树活动,让台湾青年对生活的城市融入更多情感;参观东北抗日烈士纪念馆,唤醒台湾青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解大陆同胞在抵御外敌时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一项活动从策划到落地,往往要耗时半年之久。“能将台湾青年的心和我们凝聚一起,再辛苦也值得。”杨浩这样说。
在市台联党组要求和指导下,机关各部门以落地两岸、服务基层为目标,面向岛内同胞、在京台商和在京台生等不同群体,打造了以“两岸族韵喜福汇”“台湾县市精品汇”“在京台生喜乐汇”“在京台商凝心汇”为主体的“四汇”品牌项目。一次次精心组织的活动促进了两岸同胞信息沟通、情感融合。
以文化人,涵养家国情怀
“这太珍贵了!田富达是我们原住民的骄傲。他的人生故事我们很多同胞都不了解,没想到被你们记录下来。”在2018年开展的一次座谈中,台胞王先生手捧记录有田富达等28名老台胞的人生故事的《番薯仔两岸留痕——京华老台胞口述人生》一书,感动地对宣传部长许俊章说。
今年90高龄的田富达有着“台湾阿甘”之称,他本是一个在台湾深山中种树养家的男孩,后来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作为台湾省代表光荣参加了开国大典,并与毛主席握手。现在担任台盟中央名誉副主席的田富达常常说:我就是在懵懂中亲历了中国历史最波澜壮阔的岁月。
和田富达一样,许多在大陆工作的台胞用自己的生活变迁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为记录各领域台胞奋斗的历史痕迹,维系将两岸人民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市台联党组专门开展了老台胞口述历史挖掘整理工作。项目组工作人员饱含深情走访了28名老台胞,完整记录整理了他们的口述内容,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番薯仔两岸留痕——京华老台胞口述人生》。专家评论说,这本书是研究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重要史实资料。
“民族之魂,文以化之;民族之神,文以聚之。”市台联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根”,推出了“一剧一片一书一册”,努力讲好两岸故事,涵养台胞家国情怀。一剧,即与北京人艺共同推出话剧《故园》,展现两岸同胞携手抗日爱国情怀;一片,即推出《我们的家——北京台湾会馆》,作为宣传台湾会馆的精美名片;一书,即《番薯仔两岸留痕——京华老台胞口述人生》;一册,即《光阴的故事》画册,它以老台胞爱国爱乡的动人事迹为内容的电子画册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至今已有超过一亿人次观看。
(责任编辑:闫正宇)
这是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搭建的传统品牌活动“两岸族韵喜福匯”中的一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入全面深化阶段,两岸关系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市台联党组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依靠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搭平台、建渠道、交朋友、促合作,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打造了温暖的“台胞之家”。
绵绵用力,服务台企发展
对台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为唤醒广大台胞的家国情怀,市台联党组将讲政治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细节。在服务台胞的同时,市台联党组要求每年都要围绕党和国家大事、要事策划活动,让台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因为发展滞后,这里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最近,金寨县的茶农叶冲,有了新的憧憬。他的家乡,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出产地。现在这种茶叶已经进入了台资企业天福茗茶北京地区副总裁曾明栋的采购视野:“金寨县交通便利、茶厂基础也好,我们会带着工作人员再来跟进。”“天福茗茶有2000余家直营茶店,我们的茶叶能在这里销售,对我们家是最大的好消息。”叶冲说。
叶冲的美好憧憬源自市台联党组2018年6月倡导组织的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在京台商凝心汇”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符合台企、台商自身发展的利益,也让他们的事业更好地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说。
“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将一批知名台商凝聚在市台联周围。开通“金门一日游”旅游项目、举办台湾特产推介会,各行各业的台湾企业在市台联的帮助下拓宽发展渠道。北京京都宝岛眼镜有限公司等知名台企的负责人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时间允许,都会参加市台联的活动。对他们而言,这些活动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市台联出品,必为精品。”北京京都宝岛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馆这样评价。
塑造品牌,促进情感融合
“跨过海峡,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辽阔。我们姐妹二人已经决定来大陆创业、定居。”参加北京市台联组织的“2017年台湾青年冬令营”时,家住台北的朱云瑄两姐妹还是大学四年级学生。一年后,她们拨通了活动的组织者,联络部部长杨浩电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感受到了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纷纷前来学习、工作、定居。”杨浩告诉记者。
谈及青年活动为何有如此“魔力”,杨浩说,这得益于党组织的引导与策划。每年年初,北京市台联党组都会做出要求,各部门要认领本年度的任务,充分保障部门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台胞们参加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在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群策群力,反复推敲商讨中得来的。参加公益植树活动,让台湾青年对生活的城市融入更多情感;参观东北抗日烈士纪念馆,唤醒台湾青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解大陆同胞在抵御外敌时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一项活动从策划到落地,往往要耗时半年之久。“能将台湾青年的心和我们凝聚一起,再辛苦也值得。”杨浩这样说。
在市台联党组要求和指导下,机关各部门以落地两岸、服务基层为目标,面向岛内同胞、在京台商和在京台生等不同群体,打造了以“两岸族韵喜福汇”“台湾县市精品汇”“在京台生喜乐汇”“在京台商凝心汇”为主体的“四汇”品牌项目。一次次精心组织的活动促进了两岸同胞信息沟通、情感融合。
以文化人,涵养家国情怀
“这太珍贵了!田富达是我们原住民的骄傲。他的人生故事我们很多同胞都不了解,没想到被你们记录下来。”在2018年开展的一次座谈中,台胞王先生手捧记录有田富达等28名老台胞的人生故事的《番薯仔两岸留痕——京华老台胞口述人生》一书,感动地对宣传部长许俊章说。
今年90高龄的田富达有着“台湾阿甘”之称,他本是一个在台湾深山中种树养家的男孩,后来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作为台湾省代表光荣参加了开国大典,并与毛主席握手。现在担任台盟中央名誉副主席的田富达常常说:我就是在懵懂中亲历了中国历史最波澜壮阔的岁月。
和田富达一样,许多在大陆工作的台胞用自己的生活变迁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为记录各领域台胞奋斗的历史痕迹,维系将两岸人民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市台联党组专门开展了老台胞口述历史挖掘整理工作。项目组工作人员饱含深情走访了28名老台胞,完整记录整理了他们的口述内容,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番薯仔两岸留痕——京华老台胞口述人生》。专家评论说,这本书是研究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重要史实资料。
“民族之魂,文以化之;民族之神,文以聚之。”市台联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根”,推出了“一剧一片一书一册”,努力讲好两岸故事,涵养台胞家国情怀。一剧,即与北京人艺共同推出话剧《故园》,展现两岸同胞携手抗日爱国情怀;一片,即推出《我们的家——北京台湾会馆》,作为宣传台湾会馆的精美名片;一书,即《番薯仔两岸留痕——京华老台胞口述人生》;一册,即《光阴的故事》画册,它以老台胞爱国爱乡的动人事迹为内容的电子画册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至今已有超过一亿人次观看。
(责任编辑:闫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