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业”一词在政府层面热如“烈火烹油”。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务院两大政策出台,地方政府争先恐后“配套”,“服务业”已成为促进国家转型和升级的关键点。然而,被视为现代服务业基础的IT业界,却持观望态度。这一热一冷,反映了怎样的产业现实?
政策: 重磅出击
短短的一年内,国务院出台的两条重要政策,都聚焦在“服务业”。
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2008年3月13日,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
其实,“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早在10年前的中共十五大,就已经将“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并举。
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国务院迅速地下发了两大纲领性文件?虽然这两个文件并不足以直接指导企业界的行动,但为何全国各地政府将促进“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
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不可能永远做一个制造大国,中国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来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最近的这两年中,经济学家们发出了共同的呐喊。
一方面,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自2007年起,中国制造业成本继续攀升,使得制造业迁移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2007年7月,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仁宝拿到越南政府颁发的投资牌照。据仁宝发言人透露,越南工厂将在2009年年初开始量产,在未来5年内,越南工厂的产能将占据其总产能的50%。
与此同时,年销售手机约1.5亿台的诺基亚也在越南大规模地投资设厂,该厂年产将达到1亿台。在过去一年中,诺基亚在全球一些地方陆续关厂和裁员,诺基亚成为跨国公司们投资流向转变的一个缩影。
有资料显示,2007年广东省有244家外商或台商投资企业撤离。同时有调查显示,目前在珠三角的8万家港台企业中,有37.3%计划搬离。无独有偶,在北方目前也已经有103家韩资企业撤离山东。
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利润、价值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的趋势。数据显示,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大约有50%的公司属于服务企业,剩下的制造企业中,又有大约25%的收入来自于服务,一些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甚至达到了50%。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也将依赖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据科技部“现代服务发展战略”课题组成员安筱鹏介绍,通常,各国都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的提法来反映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西方早已进入了服务业经济时代。” 安筱鹏说,“二战以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70%。而中国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进入到信息时代,大家就用新名词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结构、新阶段和新水平。依赖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在欧盟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美国称为“战略产业”,在中国称为“现代服务业”。
而在现代服务业上,中国同西方国家的落差更大。根据安筱鹏提供的数据,西方国家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例超过了50%,如美国为60%,英国为57%。而中国连相关的统计数据都难以找到。
“中国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是,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在过去10年中的快速发展。” 东软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认为,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必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个是基于IT提供的服务,一个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细化中寻找到新机会。
“今天,中国有很多人在网上写博客,在网络上制作电影,通过网络卖东西,还有一些医生通过网络远程诊断病人。10年前,我们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些事情。”刘积仁认为,新兴服务业的产生,带来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中国每年4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同时,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细化,原本依附于制造业的内部服务如研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运输等服务活动正在向外分包出去,“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只要抓住了这种服务转移带来的产业机会,就不必惧怕低端制造业务的局部撤离。”
各地政府顺势而动
近年来,作为烟台市中心区的芝罘区将发展的目光集中到了软件、动漫以及服务外包等高端产业,着力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区域性服务中心,具有无污染、低能耗、高就业特点的软件外包是该区优先发展的产业。
此前,记者曾与多家软件企业的老总交流,遗憾的是,知道“现代服务业”这个概念的人都屈指可数,能够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点评的企业界代表就更少了。然而,与记者交流的短短5分钟里,区长王中却多次表达了“响应中央号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烟台市芝罘区不过是一个总人口近70万、面积大约174平方公里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对同一个问题关注度的落差,让记者很震惊。看来,中央政府政策的重磅出击已初显成效。
“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各地政府提出了明确的需求。
这层意思后来反复出现在7号文和11号文中,重要性也日益提高。11号文件在开头部分明确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服务业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在条件具备时,定期公布全国和分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等主要指标。”
各地政府没有辜负期望,纷纷顺势而动,不仅提出了本地服务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发展的服务业种类,还开始探索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扶持政策。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早在两年前就试行了《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底子很好,2006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70%,接近于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因此,北京提出了“到2010年,现代服务业高端部分产值占GDP的比例达到20%以上”的目标。北京所说的高端,是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
不过,记者并没有找到这份试行实施方案的正式版,据了解,方案中所提到的“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专项基金”也还只是一个设想。
上海计划重点推动6大领域的发展,其中优先发展的是信息服务业,把上海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信息服务集团的主要聚集地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信枢纽之一。预计到2010年,上海将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他重点发展的行业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会展旅游业等。
以“促进现代服务业”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可以看到,青岛、天津、西安、宁波、杭州、大连、大同等多地都已经将其纳入了经济发展的计划中。杭州在坚持“工业兴市”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与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与软件、房地产业等8大现代服务业,并出台了一批细致的优惠政策,包括新增1亿元人民币资金,使得杭州现代服务业的专项资金达到5.475亿元。
政府的美好愿望,怎样才能转化成企业欢迎的“甘露”?现代服务业与IT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IT相关企业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企业: 翘首观望
“如果我们深入地去看现代服务业,就会看到一个蓬勃发展的世界,一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这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再思考,在IT提升传统产业、软件行业本身的发展上,软件企业也有着无穷的商机。”联创科技(南京)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锡伟表示。
与东软一样,联创也是记者采访的企业中少有的非常关注现代服务业的软件企业。
这很好理解: 只有那些在政策夹缝中的企业,才会对国家的政策分外敏感。何况,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远没有落到实处,只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优惠政策出台,才会吸引更多企业的目光。
大家关注的是哪些产业形态会明确得到扶持?企业到底可以享受到哪些具体的扶植政策?
期待政策扶植多样化
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黄斌部长介绍,咨询业特别关注现代服务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在“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下设立了“科技咨询专项”,意在培育和鼓励优秀的咨询公司成长。仅2005年度,就有新华信、慧聪等28家咨询机构获得了专项资助,资助总金额达到410万元人民币。
然而,仅有资金还远远不够。现代服务业的成本核心是人力资源,“如果按照现有的税收政策,服务业所承受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太重了,基于制造业模式的财税政策亟待改变。”黄斌表示。
北京联信永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俭赞同这一观点。虽然联信永益目前收入的大头来自系统集成,但是,早在2006年,他们就提出了“360度IT服务”的发展目标,尝试打造IT服务连锁模式。这个“服务”,就包括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服务3大类。
“我们做软件这一块业务,享受了一些政策,却从来没有凭单纯的服务概念拿到政策优惠。”陈俭说。按照政府对软件企业增值税优惠的政策,联信永益可以先按照17%交增值税,再享受14%的退税。然而,在联信永益5亿多元人民币的营收中,能够享受政策优惠的比例不到20%。
面对硬件比例逐渐下降、软件和服务收入比例逐渐上升的收入结构变化,陈俭特别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专门针对服务的优惠政策。
产业界的这个困惑,在2006年出台的《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试行)》中也有所体现。“现有的软件产业政策偏重于软件产品,对软件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支持不足,信息服务业发展也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
考虑到很多企业并没有关注到国家的7号文和11号文,我们特意从中挑选了一些政策亮点。在服务领域市场准入上,11号文提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降低一般性服务业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了特殊规定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并研究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
在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上,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加快形成若干服务业外包中心; 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公共平台建设及企业发展等。此外,政府还将支持服务企业“走出去”,为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并鼓励贸易、咨询、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等企业积极为服务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在资金上,11号文明确提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支持设立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服务业领域企业兼并重组,优化服务业企业结构。”目前的难点在于,各地政府如何将这些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细化,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细则。
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企业如何找到统一的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府窗口?
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是2005年3月成立的直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为综合性的现代服务业提供服务的机构。同时,北京市科委下面还有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几个专业性的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直属机构,这导致现代服务业的推动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交叉,“纵向和横向都有交叉,因为我们并不分管其他的几个中心。”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则更为严重。黄锡伟表示: “至少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改委等几大部门应该共同出面,对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问题进行研究。”
新业态摆脱尴尬
国务院7号文有这样一段表述文字,“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
这句话在工业设计界引起了热切的关注。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年发展历史的工业设计还没有盼来属于自己的产业政策,但是,工业设计这个行业门类终于从设计中自立门户了,这至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可见,这种由IT技术带来的新型产业形态将层出不穷。那么,到底哪些算是新型服务业业态?黄斌认为,必须要从界面、流程、技术、环境渠道4个方面构成的服务四维模型入手,考察一种形态是否能够称得上新型业态。“第三方支付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业(包括手机、互联网、GPS等终端),都可以称得上是新的服务业态。”黄斌认为。
像位置服务本身不仅诞生了网络导航、定位服务、位置信息服务等一批新产业,同时,基于位置的服务产业在改造、提升如物流、交通、旅游、安全、城市规划等传统产业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这些行业的精确信息化管理。
而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则表示,今年他们将重点关注两个行业,一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业,二是都市消费型物流业。
前者主要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展开。国务院7号文提出,“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北京市的试行方案也指出,“加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等领域新的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以及服务模式推广。”
后者主要围绕物流业的创新展开。除了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效率更高、可控性更强的物流网络外,还涉及物流业本身的创新,如货物运送车的变革等。
此外,电信相关的增值服务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如VoIP、基于电信的支付等。3G也给数字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带来了新机会,基于手机终端的互联网服务、游戏服务、IPTV、流媒体等增值业务的空间也很大。
各种类型的外包服务将会越来越火。这种外包,将涉及企业从成立、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外包机会。
人们对现代服务业也寄予了厚望,不仅将“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相提并论,还认为,服务创新很可能成为继技术创新之后,创新的一大亮点。
正如黄斌所说,在现代服务业这个“创新非常激烈和密集”的行业,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找到创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当别人都在挖金子的时候,为掘金者提供铁锹的人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金矿”,关键看你是否愿意去思考、去寻找。
评论一
定义“现代服务业”并不重要
对于一个新名词,我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定义它?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现代服务业自然也不能幸免。那么,到底现代服务业是什么?
2006年8月正式启动的国务院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科技问题发展战略”专题组的200多位专家,在进行了两年的项目研究后,仍然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已经弄清楚这个名词的内涵和外延了。
专题组专家安筱鹏,跟记者分享了他们对现代服务业的试分类,以及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到底是什么关系。
现代服务业往往被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和基础性服务业4大类。其中,与国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电信服务等。与人们生活以及和谐社会相关的,就是消费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如餐饮、旅游等。公共服务业则包括电子政务、医疗、教育等。
从另一个纬度来看,信息技术不仅直接催生了一批新兴服务业的产业形态,如电子商务、在线软件应用、动漫、网络游戏等,还改造、提升了一批传统服务业,服务业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现代物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运输产品实时定位、合理安排运力,网上的证券交易、网上银行、ATM机所带来的现代金融业等。“被信息技术改造过的都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安筱鹏认为。
然而,这些观点也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一直致力于推广现代服务业以及服务创新、服务科学等相关概念的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以自己的《科技
政策: 重磅出击
短短的一年内,国务院出台的两条重要政策,都聚焦在“服务业”。
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2008年3月13日,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
其实,“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早在10年前的中共十五大,就已经将“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并举。
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国务院迅速地下发了两大纲领性文件?虽然这两个文件并不足以直接指导企业界的行动,但为何全国各地政府将促进“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
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不可能永远做一个制造大国,中国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来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最近的这两年中,经济学家们发出了共同的呐喊。
一方面,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自2007年起,中国制造业成本继续攀升,使得制造业迁移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2007年7月,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仁宝拿到越南政府颁发的投资牌照。据仁宝发言人透露,越南工厂将在2009年年初开始量产,在未来5年内,越南工厂的产能将占据其总产能的50%。
与此同时,年销售手机约1.5亿台的诺基亚也在越南大规模地投资设厂,该厂年产将达到1亿台。在过去一年中,诺基亚在全球一些地方陆续关厂和裁员,诺基亚成为跨国公司们投资流向转变的一个缩影。
有资料显示,2007年广东省有244家外商或台商投资企业撤离。同时有调查显示,目前在珠三角的8万家港台企业中,有37.3%计划搬离。无独有偶,在北方目前也已经有103家韩资企业撤离山东。
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利润、价值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的趋势。数据显示,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大约有50%的公司属于服务企业,剩下的制造企业中,又有大约25%的收入来自于服务,一些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甚至达到了50%。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也将依赖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据科技部“现代服务发展战略”课题组成员安筱鹏介绍,通常,各国都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的提法来反映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西方早已进入了服务业经济时代。” 安筱鹏说,“二战以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70%。而中国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进入到信息时代,大家就用新名词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结构、新阶段和新水平。依赖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在欧盟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美国称为“战略产业”,在中国称为“现代服务业”。
而在现代服务业上,中国同西方国家的落差更大。根据安筱鹏提供的数据,西方国家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例超过了50%,如美国为60%,英国为57%。而中国连相关的统计数据都难以找到。
“中国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是,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在过去10年中的快速发展。” 东软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认为,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必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个是基于IT提供的服务,一个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细化中寻找到新机会。
“今天,中国有很多人在网上写博客,在网络上制作电影,通过网络卖东西,还有一些医生通过网络远程诊断病人。10年前,我们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些事情。”刘积仁认为,新兴服务业的产生,带来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中国每年4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同时,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细化,原本依附于制造业的内部服务如研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运输等服务活动正在向外分包出去,“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只要抓住了这种服务转移带来的产业机会,就不必惧怕低端制造业务的局部撤离。”
各地政府顺势而动
近年来,作为烟台市中心区的芝罘区将发展的目光集中到了软件、动漫以及服务外包等高端产业,着力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区域性服务中心,具有无污染、低能耗、高就业特点的软件外包是该区优先发展的产业。
此前,记者曾与多家软件企业的老总交流,遗憾的是,知道“现代服务业”这个概念的人都屈指可数,能够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点评的企业界代表就更少了。然而,与记者交流的短短5分钟里,区长王中却多次表达了“响应中央号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烟台市芝罘区不过是一个总人口近70万、面积大约174平方公里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对同一个问题关注度的落差,让记者很震惊。看来,中央政府政策的重磅出击已初显成效。
“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各地政府提出了明确的需求。
这层意思后来反复出现在7号文和11号文中,重要性也日益提高。11号文件在开头部分明确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服务业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在条件具备时,定期公布全国和分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等主要指标。”
各地政府没有辜负期望,纷纷顺势而动,不仅提出了本地服务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发展的服务业种类,还开始探索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扶持政策。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早在两年前就试行了《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底子很好,2006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70%,接近于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因此,北京提出了“到2010年,现代服务业高端部分产值占GDP的比例达到20%以上”的目标。北京所说的高端,是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
不过,记者并没有找到这份试行实施方案的正式版,据了解,方案中所提到的“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专项基金”也还只是一个设想。
上海计划重点推动6大领域的发展,其中优先发展的是信息服务业,把上海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信息服务集团的主要聚集地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信枢纽之一。预计到2010年,上海将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他重点发展的行业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会展旅游业等。
以“促进现代服务业”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可以看到,青岛、天津、西安、宁波、杭州、大连、大同等多地都已经将其纳入了经济发展的计划中。杭州在坚持“工业兴市”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与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与软件、房地产业等8大现代服务业,并出台了一批细致的优惠政策,包括新增1亿元人民币资金,使得杭州现代服务业的专项资金达到5.475亿元。
政府的美好愿望,怎样才能转化成企业欢迎的“甘露”?现代服务业与IT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IT相关企业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企业: 翘首观望
“如果我们深入地去看现代服务业,就会看到一个蓬勃发展的世界,一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这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再思考,在IT提升传统产业、软件行业本身的发展上,软件企业也有着无穷的商机。”联创科技(南京)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锡伟表示。
与东软一样,联创也是记者采访的企业中少有的非常关注现代服务业的软件企业。
这很好理解: 只有那些在政策夹缝中的企业,才会对国家的政策分外敏感。何况,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远没有落到实处,只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优惠政策出台,才会吸引更多企业的目光。
大家关注的是哪些产业形态会明确得到扶持?企业到底可以享受到哪些具体的扶植政策?
期待政策扶植多样化
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黄斌部长介绍,咨询业特别关注现代服务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在“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下设立了“科技咨询专项”,意在培育和鼓励优秀的咨询公司成长。仅2005年度,就有新华信、慧聪等28家咨询机构获得了专项资助,资助总金额达到410万元人民币。
然而,仅有资金还远远不够。现代服务业的成本核心是人力资源,“如果按照现有的税收政策,服务业所承受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太重了,基于制造业模式的财税政策亟待改变。”黄斌表示。
北京联信永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俭赞同这一观点。虽然联信永益目前收入的大头来自系统集成,但是,早在2006年,他们就提出了“360度IT服务”的发展目标,尝试打造IT服务连锁模式。这个“服务”,就包括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服务3大类。
“我们做软件这一块业务,享受了一些政策,却从来没有凭单纯的服务概念拿到政策优惠。”陈俭说。按照政府对软件企业增值税优惠的政策,联信永益可以先按照17%交增值税,再享受14%的退税。然而,在联信永益5亿多元人民币的营收中,能够享受政策优惠的比例不到20%。
面对硬件比例逐渐下降、软件和服务收入比例逐渐上升的收入结构变化,陈俭特别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专门针对服务的优惠政策。
产业界的这个困惑,在2006年出台的《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试行)》中也有所体现。“现有的软件产业政策偏重于软件产品,对软件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支持不足,信息服务业发展也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
考虑到很多企业并没有关注到国家的7号文和11号文,我们特意从中挑选了一些政策亮点。在服务领域市场准入上,11号文提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降低一般性服务业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了特殊规定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并研究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
在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上,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加快形成若干服务业外包中心; 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公共平台建设及企业发展等。此外,政府还将支持服务企业“走出去”,为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并鼓励贸易、咨询、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等企业积极为服务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在资金上,11号文明确提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支持设立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服务业领域企业兼并重组,优化服务业企业结构。”目前的难点在于,各地政府如何将这些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细化,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细则。
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企业如何找到统一的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府窗口?
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是2005年3月成立的直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为综合性的现代服务业提供服务的机构。同时,北京市科委下面还有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几个专业性的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直属机构,这导致现代服务业的推动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交叉,“纵向和横向都有交叉,因为我们并不分管其他的几个中心。”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则更为严重。黄锡伟表示: “至少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改委等几大部门应该共同出面,对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问题进行研究。”
新业态摆脱尴尬
国务院7号文有这样一段表述文字,“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
这句话在工业设计界引起了热切的关注。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年发展历史的工业设计还没有盼来属于自己的产业政策,但是,工业设计这个行业门类终于从设计中自立门户了,这至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可见,这种由IT技术带来的新型产业形态将层出不穷。那么,到底哪些算是新型服务业业态?黄斌认为,必须要从界面、流程、技术、环境渠道4个方面构成的服务四维模型入手,考察一种形态是否能够称得上新型业态。“第三方支付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业(包括手机、互联网、GPS等终端),都可以称得上是新的服务业态。”黄斌认为。
像位置服务本身不仅诞生了网络导航、定位服务、位置信息服务等一批新产业,同时,基于位置的服务产业在改造、提升如物流、交通、旅游、安全、城市规划等传统产业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这些行业的精确信息化管理。
而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则表示,今年他们将重点关注两个行业,一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业,二是都市消费型物流业。
前者主要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展开。国务院7号文提出,“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北京市的试行方案也指出,“加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等领域新的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以及服务模式推广。”
后者主要围绕物流业的创新展开。除了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效率更高、可控性更强的物流网络外,还涉及物流业本身的创新,如货物运送车的变革等。
此外,电信相关的增值服务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如VoIP、基于电信的支付等。3G也给数字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带来了新机会,基于手机终端的互联网服务、游戏服务、IPTV、流媒体等增值业务的空间也很大。
各种类型的外包服务将会越来越火。这种外包,将涉及企业从成立、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外包机会。
人们对现代服务业也寄予了厚望,不仅将“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相提并论,还认为,服务创新很可能成为继技术创新之后,创新的一大亮点。
正如黄斌所说,在现代服务业这个“创新非常激烈和密集”的行业,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找到创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当别人都在挖金子的时候,为掘金者提供铁锹的人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金矿”,关键看你是否愿意去思考、去寻找。
评论一
定义“现代服务业”并不重要
对于一个新名词,我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定义它?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现代服务业自然也不能幸免。那么,到底现代服务业是什么?
2006年8月正式启动的国务院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科技问题发展战略”专题组的200多位专家,在进行了两年的项目研究后,仍然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已经弄清楚这个名词的内涵和外延了。
专题组专家安筱鹏,跟记者分享了他们对现代服务业的试分类,以及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到底是什么关系。
现代服务业往往被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和基础性服务业4大类。其中,与国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电信服务等。与人们生活以及和谐社会相关的,就是消费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如餐饮、旅游等。公共服务业则包括电子政务、医疗、教育等。
从另一个纬度来看,信息技术不仅直接催生了一批新兴服务业的产业形态,如电子商务、在线软件应用、动漫、网络游戏等,还改造、提升了一批传统服务业,服务业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现代物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运输产品实时定位、合理安排运力,网上的证券交易、网上银行、ATM机所带来的现代金融业等。“被信息技术改造过的都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安筱鹏认为。
然而,这些观点也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一直致力于推广现代服务业以及服务创新、服务科学等相关概念的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以自己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