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与“体验”中让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m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第11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的“全等三角形”一课为例,从活动背景介绍、课堂实录及评析以及课后感悟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的原初意义以及“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教学片断;课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25-03
  【作者简介】1.王应标,江苏省清江中学(江苏淮安,223001)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钱旭东,江苏省清江中学(江苏淮安,223001)教师,高级教师。
  一、背景介绍
  2016年3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第11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活动的主题为“让学习真正发生”。活动期间,五位青年数学教师开设了展评课,其中夏冬平老师的展评课“全等三角形”获得了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笔者拟从如下三个教学片段对本课进行评析,进而说明笔者所理解的“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教学片段实录及评析
  上课的前一天,教师已经把学习单发给学生,学习单的内容如下——
  预习课本第30~33页,并完成下列各题。
  (5)如图2,△ABC与△DEF全等。
  ①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②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表示时,字母位置是否有要求?如果有,应满足怎样的条件?
  (6)你能否直接从△ABC≌△DEF中判断出所有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请尝试写出。
  (一)教学片段一:课前延伸交流活动。
  师:大家通过课前对学案的学习有没有什么困惑,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汇报。
  生1:有一个疑惑,不知道全等三角形是怎样表示的。
  生2:不知道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师:什么是全等图形?
  生齐答: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好,针对刚才同学们的疑惑,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本环节是课前预习的延伸,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验,也是给学生一个预习后交流学习的机会,更是让学生暴露出课前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对所学内容的再思考的过程。教师充分利用这样的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以及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找到了着力点。本环节的安排看似平常,却反映出教师教学上的匠心独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具有方向性。
  (二)教学片段二: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利用手中的两个全等三角形,摆放出如图3的位置,用符号表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并指出它们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学生动手操作。
  师:通过上面的实践,你能寻找到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元素时的小窍门吗?
  生3:我发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公共边是对应边。
  师:很好,这个发现不错。
  生4: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最大的边与最大的边是对应边。
  师:好的,最大边(最小边)是对应边。
  生5:类似的,公共角是对应角,最大的角或者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评析:找对应点、对应边和对应角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设计这一活动,让学生动手摆放六个典型的全等基本图形,重在体验和感受,用动作思维提升思考的效益。活动中,学生需要用到平移、旋转和翻折这三种运动方式,将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模型摆放成指定的形状。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将经历“尝试—调整—再尝试—成功”的操作过程,体验全等三角形的点、线、角的变化和对应。此外,学生在摆放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动作摆放展示,而是带着学习任务去操作,需要完成“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这些要求。客观上说,本环节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的内容太多,学生既要摆放六个重要的图形,也要写出对应的全等三角形、说出对应的元素,还要思考找对应元素的方法。如果将这一活动改为几个小的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三)教学片段三:你摆我找。
  挑战你的同伴,利用你手中的三角形进行组合,让你的小伙伴用符号表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并指出它们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学生思考尝试。
  教师找几组同学到黑板上实物展示、找对应元素,学生评判是否正确。
  评析:本环节和前面的环节有相似的地方,但区别也很明显,上一环节学生重在操作体验和交流找对应元素的方法规律;这一环节则是安排在课堂学习的最后,重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融会贯通,增加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的活动中,学生只需照葫芦画瓢,摆放出给出的六种图形即可,这样学生的操作是封闭的,那么本次的操作活动则具有开放性,学生的操作是发散的。这一活动为学生精彩展示自己本节课所学所思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活动中,让学生展示摆放的图形、说出对应元素、评判正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感悟
  1.凸显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授课教师安排三次小组活动,不管是上课开始时的学习单交流活动,还是摆放全等三角形以及“你摆我放”的活动,其主体都是学生。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发言,勤于操作,乐于交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这三个活动,师生一起解决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明确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顺利解决了如何在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元素这一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所经历的对数学探究过程的感受。很明显,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运用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的平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上的活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注重体验,有效落实四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基”,特别是如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的问题。应该看到,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与积累是长期的过程,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且活动经验的获得可以蕴含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小组活动是落实“四基”的重要载体。
  本节课中,教师在注重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的积累。活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中,在学生找对应元素出现困难时,教师除了耐心等待和给予必要的方法提示之外,还不时送上鼓励的话语,最后学生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了问题。在后面的活动中,教师特意又让前面回答错误的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成果,给受挫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3.让学习真正发生。
  我们在很多课堂上虽然看到教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辛苦,但是这样的课堂学习却未必真的发生。学习的“习”字,繁体写作“ ”,从“羽”从“臼”,本意可以理解为小鸟一遍遍地从巢穴试飞出去,用教育的眼光看,即通过亲身去做,获得直接的知识和体验,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事实上,教育先贤们早就持有这一观点。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人发现,至少应由他自己重新建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有指导的再创造”教学,即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体验,通过教师将欲传授的内容通过改良,“复原”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自己“再创造”出来,否则学生的学习就是不完整且低效的,是一种“教学法的颠倒”。
  从本节课的实施过程看,活动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展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把讲台让给学生,把操作留给学生,让学生用大脑思考、用眼睛观察、用语言表达、用心灵感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高,情感体验充分。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让”的意识、拥有“让”的智慧,有效践行了“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对比和分析中英两国中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英对比;高中英语;取长补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25-03  【作者简介】金永建,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06)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前些
【教学过程】  一、访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上一堂作文课。我先来采访一下,你们过去学写作文时的感受是什么?  生1:比较头疼。  生2:绞尽脑汁。  生3:选材料总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师: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其实,作文,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总是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母题——(PPT展示)  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人生  在“我”与这三者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生
多媒体进课堂的利弊得失,争议由来已久。  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正被信息技术裹挟着一路狂奔。由于有多媒体技术做支撑,课堂教学得以在“一潭死水”中,似乎呈现出涅槃重生的迹象,多媒体以其鲜明的技术特征,改变着口语加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使教学情境发生改观,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青睐。但是,单纯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显然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一些隐性和深层次的问题在具
系统思考是一个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复杂系统的全新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扩大观察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仅仅依靠人脑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系统思考借助了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借助计算机模型来帮助分析处于动态复杂系统中的问题。生命系统就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系统分析能力,而且运用“系统思考”的相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涉及方方面面,其深层次原因是许多教师还未走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的桎梏,教学心中有案,心中有文,唯独心中少了学生。课堂教学有效,归根结蒂是对学生有效,对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有效,对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既是教学技术技能问题,更是理念观念问题,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预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等各个环节,
【摘 要】当前的课堂教学研究,定点式的研究多,往往只研究教学解读或只研究教学设计,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一节课从课文解读到课堂实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过程,中间需要经历不断往复、斟酌优化的过程。如果说教学解读侧重于目标与内容,那么教学设计就是为目标与内容的实现找到最合宜的实施路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对目标、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与改变。  【关键词】教学解读;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摘 要】语文教学中是包含着“美育”的,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蕴,通过品析诗歌语言的内涵美,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诗歌诵读的音律美,激发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意蕴 音律美 语言美 意境美  语文是“美育”的土壤,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能为僵硬的世界留下柔情,也能为苍白的心灵注入暖意。
[摘要] 目的 观察精细化和全面护理的实施效果,分析该护理模式在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精细化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再出血率及依从性。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依从性明显
【摘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之一。张家港市第八中学在原有的“四模”(海模、空模、建模、车模)科技体育教育基础上,对校本课程建设做了进一步努力,向“大科技教育”方向发展。本文首先界定了“大科技教育”的概念,接着阐述了这一课程改革举措提出的背景,概述了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举措,最后交流了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学校;大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要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乐、从生活中发现美,多艺术、多通道体验美,多形式、生动活泼创造美。本文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案例展现,体现清简、灵动、精致、厚实的苏派教学风格,以期为音乐学习的真正性作一探究与示范。  【关键词】音乐学习;苏派教学;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