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特色课程的生长点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之一。张家港市第八中学在原有的“四模”(海模、空模、建模、车模)科技体育教育基础上,对校本课程建设做了进一步努力,向“大科技教育”方向发展。本文首先界定了“大科技教育”的概念,接着阐述了这一课程改革举措提出的背景,概述了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举措,最后交流了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学校;大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8-0012-02
  【作者简介】李惠忠,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校长。
  现代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素养的形成在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是一所城郊初中,生源质量较差,近年来提出开展“大科技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大科技教育”的概念界定
  科技教育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总称,包括从科学探究,到知识形成,再到其应用成效产生的全过程的教育。而“大科技教育”则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综合学校科技教育资源、整合师资力量,综合利用场地设施等开展的以普及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
  这样的“大科技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普及性。普及性是指学校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传播与普及。
  2.体验性。科技教育重在给每一个学生探究科技、体验科技的机会。通过相应的载体,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科学,养成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辨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保持乐于探究、勇于尝试、善于创新的积极状态。
  3.创造性。科学的意义一方面在于鼓励人们发现自然奥秘和规律,以便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创造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两者的核心都在于创造,创造源于观察、比较和想象,创造创新让科学教育充满魅力。
  4.综合性。这是指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高度结合。初中学科教学本身涵盖了许多科技知识,通过科技教育让学生养成崇尚科学、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和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大科技教育”的实施背景
  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指出“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校自2003年起开展科技体育教育,10多年来,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了解“四模”(即空模、车模、海模、建模)相关知识,进行“四模”项目的培训和参赛,在各级各类科技航模比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多次代表苏州市和江苏省参加全国比赛,曾连续5年囊括苏州市建筑模型比赛团体一等奖,连续2年打破苏州市中学生科技吉尼斯竞赛7项记录,2名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3名学生获得张家港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竞赛小发明家荣誉称号。学校创建成为“苏州市特色体育项目学校”。
  学校坚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并与市科技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科普大篷车”体验活动。学校先后被授予“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智力项目培训基地”、“江苏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三、“大科技教育”的课程开发
  1.在初一年级开设科技航模课,每周在地方课时中安排一课时,由专职教师执教。
  学校早在2006年编写了第一本校本教材《放飞梦想》,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人力对原校本教材进行了修改,并更名为《模型制作》,充实了科普教育内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进行了强化。该教材已于2013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新的教材让教师上课更有系列性,让学生学习更有可读性。
  2.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开设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主要立足于初一年级,开设有“航空、航海、汽车、建筑的基本知识”、“简单航模、海模、建模的制作原理和方法”、“纸飞机的制作与活动”、“生活中的科普知识”等,这些课程开发的目的是适应差异,夯实基础。
  拓展型课程主要立足于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开设有“航模操控与实战训练”、“爬坡车、滑坡车与圆周车的制作”、“模拟飞行”、“园林的设计与模型制作”、“投石车制作与城堡攻克”、“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电子百拼”、“变废为宝”、“手工编织”等,这些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进行实施,重在提供学生实践操作和探究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质。
  研究型课程主要立足于各年级有一定兴趣且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需求和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和本土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有“桥梁设计与承重研究”、“纸船承重研究”、“跑步与体质关系研究”、“美食与营养研究”、“腌制品制作与研究”、“花卉培育与管理研究”、“茶饮与茶文化”、“微型超市的营运与管理”、“微电影拍摄与制作”等。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学校每周再集中安排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集中交流分享。
  3.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科技教育。
  体育课堂引入纸飞机项目,替代铅球、标枪等运动项目;数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理、化、生课上教师注重实验指导,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语文课上教师把电影引入课堂教学,在欣赏的基础上开展影评活动,同时对表演手法进行研究;艺术课程注重欣赏与活动相结合,教师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享受思维和作品双重成果,用艺术教育为每一个孩子打开艺术创新的心灵之门。
  四、“大科技教育”的课程实施
  第一,学校成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由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各项课程和活动的计划与统筹,科技教师负责科技航模的课程教学及兴趣小组的训练,其他各教研组长负责各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确保每周四下午两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确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性的。每学期初印制海报,集中招募学生,让师生进行双向选择。订好全学期活动计划,活动过程中及时积累资料,期末进行成果展示。对研究性课程,每周布置调研内容,集中活动时进行交流展示,定期写出调研报告。
  第三,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除了制作一些必要的科普展板外,还聘请专家来校讲座,组织观看科普小电影,组织学生开展科普读书和征文活动以及科技创新“金点子”征集活动等。
  第四,提供展示的平台。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运动会,科技运动会把科普宣传教育、科技航模、科学探究活动等作为活动和比赛内容,做到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个个有项目。
  第五,落实学科教学与科技教育的渗透和结合。每学期初制订计划,学校相关科室负责过程性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六,充分利用学校科技体育馆的科普教育基地。馆内除了展示学校航模成果、设立科技体验活动区外,不断充实科普教育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体验,亲自实践。同时充分发挥理化生实验室和综合实践活动专用教室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和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的习惯。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究竟能否走出一条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发展的科学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课程实施理念。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洁老师执教的“Advertisements”语篇教学一课,成功地践行了当代语言教学的最新理论,给人启迪。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语言;课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
【编者按】江苏省邗江中学于2000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历来重视校本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教室课堂、校园课堂和社区课堂为特色的课程研究与实践曾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校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引领教师把研究的着眼点从教學技巧的运用逐渐转移到对课堂中“人”的行为方式,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摆脱教学技巧和模式的束缚,构建
【摘 要】在对比和分析中英两国中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英对比;高中英语;取长补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25-03  【作者简介】金永建,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06)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前些
【教学过程】  一、访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上一堂作文课。我先来采访一下,你们过去学写作文时的感受是什么?  生1:比较头疼。  生2:绞尽脑汁。  生3:选材料总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师: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其实,作文,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总是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母题——(PPT展示)  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人生  在“我”与这三者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生
多媒体进课堂的利弊得失,争议由来已久。  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正被信息技术裹挟着一路狂奔。由于有多媒体技术做支撑,课堂教学得以在“一潭死水”中,似乎呈现出涅槃重生的迹象,多媒体以其鲜明的技术特征,改变着口语加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使教学情境发生改观,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青睐。但是,单纯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显然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一些隐性和深层次的问题在具
系统思考是一个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复杂系统的全新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扩大观察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仅仅依靠人脑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系统思考借助了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借助计算机模型来帮助分析处于动态复杂系统中的问题。生命系统就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系统分析能力,而且运用“系统思考”的相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涉及方方面面,其深层次原因是许多教师还未走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的桎梏,教学心中有案,心中有文,唯独心中少了学生。课堂教学有效,归根结蒂是对学生有效,对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有效,对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既是教学技术技能问题,更是理念观念问题,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预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等各个环节,
【摘 要】当前的课堂教学研究,定点式的研究多,往往只研究教学解读或只研究教学设计,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一节课从课文解读到课堂实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过程,中间需要经历不断往复、斟酌优化的过程。如果说教学解读侧重于目标与内容,那么教学设计就是为目标与内容的实现找到最合宜的实施路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对目标、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与改变。  【关键词】教学解读;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摘 要】语文教学中是包含着“美育”的,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蕴,通过品析诗歌语言的内涵美,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诗歌诵读的音律美,激发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意蕴 音律美 语言美 意境美  语文是“美育”的土壤,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能为僵硬的世界留下柔情,也能为苍白的心灵注入暖意。
[摘要] 目的 观察精细化和全面护理的实施效果,分析该护理模式在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精细化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再出血率及依从性。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依从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