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学习者的语用理解能力是语用能力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生对英语言语行为礼貌程度的感知和评价,从语用输入的角度来探讨学生英语语用理解能力。调查发现,学生的对规约性间接策略和直接策略的语用理解较好,而对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评价则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在英语语用教学中应注意语用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二语习得与语言迁移研究的深入,学生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国学生中际语语用方面的研究,且大部分都集中于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方面。这些研究通过中国学生生成和表达的言语行为,探讨英语语用能力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这些研究强调了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语用意识,①注重文化知识的输入,并对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和适应语境作充分讲解。②
除语用表达能力外,学生语用能力的另一构成部分是语用理解能力,而国内有关语用理解和感知的研究极少。语用表达和生成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而语用感知和理解则是语言的输入。如果仅研究语用的输出,而忽视输入,势必会造成对学生英语语用习得过程认识的欠缺。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大学生对英语言语行为礼貌程度的评价来探讨中国学生的语用理解能力。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云南某省属高校的48个二年级学生,是从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两个班级中各随机抽取24人,平均年龄为20.9岁,男生26人,女生22人。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大学生对英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感知。调查问卷采用的是5分制理式量表,要求学生对三种请求策略的礼貌程度作出评价和打分,礼貌程度最高的评5分,最低的评1分。问卷共设计了6个情景,并对情景中的相对权势、社会距离进行了控制,具体信息见表1。
表1情景中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受迫程度具体信息
问卷中对请求任务的受迫程度没有变化,所有请求都较容易完成,不会给听话人在实施时造成困难。而情景中相对权势和社会距离的变化旨在探查学生在评价不同请求策略时,能否根据语境作出相应的判断和评分。调查问卷在课堂上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当堂认真完成。问卷回收之后,把6个情景中3类不同策略的评分进行统计,作为研究依据。
2 调查结果
2.1 评分概况
根据回收的问卷,分别得出请求言语行为中三种请求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如表2所示。
表2三种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
从上表可看出,三种请求策略礼貌程度的得分有着较大的区别。研究对象认为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最高,分值为4.42;而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较低,得分为2.82;非规约性间接策略被认为礼貌程度最低,得分仅为2.18。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学生的语用理解能力要好于其语用表达能力。以往对中国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中,大部分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有较多的语言语用失误,③会把汉语较为直接的语言风格不恰当地运用到英语中,④中国的英语教学对语用能力的培养还欠重视。而表2中的结果恰恰相反,学生的语用能力并没有以往研究反映的那么低。学生对三种不同请求策略的礼貌程度评分各不相同,且差异明显,说明学生在评分时能够感知到在不同的情景中,说话双方地位身份、社会关系和请求任务各不相同,请求策略所承载的语用含义也各不相同。而使用英语时,语境是语用表达的依据。⑤识别谈话双方的主从地位和社会距离并在语言表达中体现是语用能力的重要内容。
2.2 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
表3规约性间接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
如表3所示,所有6个不同情景中,规约性间接策略都被中国学生认为是三种策略中最礼貌的,得分都在4分以上,其中情景1中得分最高(4.708),情景2中得分最低(4.146)。这一结果还表明:学生在评价英语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时,似乎并没有受到汉语较为直接的话语风格的影响,至少这种影响在语用理解阶段还不明显。在6个情景中,中国学生认为规约性间接策略最礼貌;而对英语本族语使用者而言,这种策略也是最礼貌且使用最频繁的策略。⑥
2.3 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
表4直接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
从表4可看出,中国学生对6个情景中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评价不一。其中,情景2中直接策略评分最高,为3.583,而最低是情景3的直接策略,为1.520分。有趣的是,情景2、5、6中,直接策略评分较高,都超过3分,而另外3个情景的直接策略还不到2分。
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在各个不同情景中的评分表明,中国学生在理解英语言语行为时,能够感知到情景中说话双方相对权势和社会距离的差异。在评分最高的情景2中,对话双方为经理和员工。中国学生在理解这一请求策略时,感知到这是相对权势较高的经理向权势较低的员工提出请求,所以直接策略是除规约性间接策略之外的另一恰当选择。在情景5和6中,说话双方要么相对权势平等,要么社会距离较近,所以学生给予直接策略的评分也较高。
2.4 非规约性间接(暗示)策略的礼貌程度
表5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
中国学生对暗示策略礼貌程度的评分在6个情景中呈现出较大差异。情景1中暗示策略的评分最高,为3.083,情景3中评分接近3分(2.917)。而情景2、5、6中暗示策略的礼貌程度的评分较低,都在2分以下。这一结果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习惯不同,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极少使用暗示策略,⑦因为其礼貌程度极低,在使用时会非常谨慎。
中国学生在对暗示策略的理解和感知上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景1和情景3中。情景3是下属对领导提出请求,尽管任务难度极低,学生在对暗示策略评分时,显然受到汉语文化“上下有义,贵贱有分”的影响,⑧认为对领导说话应尽量委婉,避免伤及领导面子。在汉语中,当说话人社会地位较低时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使用相对较多。情景1的说话双方是母亲和儿子,虽然母亲是家庭中的长辈,但暗示策略的评分依然偏高,可能是由于目前中国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结构所导致。在当下多数中国家庭中,孩子的地位几乎至高无上,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更是如此。
3 讨论与分析
通过大学生对英语言语行为的感知和理解的调查结果,可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前的研究都认为,中国的英语教学偏重于语法能力和忽视语用能力,特别是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只会照搬书本,不会根据不同语境来使用恰当的、符合英语习惯的语句。而此次研究的结果却表明,中国学生的語用能力,特别是识别语境的能力得到加强,在理解直接策略和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时,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已相当接近。
调查结果也部分反映了中国目前英语语用教学的状况,即学生的语用理解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语用表达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目前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仍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学生却鲜有表达和练习的机会。所以,提高学生的总体语用能力,除了加强语用输入,还应多强调语用输出。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表达语言的机会,使学生的英语的语用理解和语用表达能力得以平衡发展。
应注意对中国学生而言,汉语并非时时起到的都是阻碍作用。教学中应关注汉语使用习惯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充分利用汉语与英语使用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加强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学生认为英语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最高,而在汉语中,这一策略的使用也是最为频繁的。⑨很难界定中国学生在对这一策略评分时是否借用了汉语的习惯,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英语言语行为习得过程中,汉语的确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用理解能力并不低;(2)受到汉语文化和家庭结构的影响,对于英语暗示请求策略的理解有偏差;(3)应使学生的英语语用理解和语用表达能力平衡发展。当然,此项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样本规模不大,情景设计还不全面,且没有把语用表达也一并作为研究内容,这些问题还留待将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课题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08Y0105
注释
①李民,陈新仁.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法/语用意识程度及其能力调查[J].中国外语,2007(4):35-41.
②③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56-60.
④孙晓曦,王同顺.小学生第二语用语用能力发展研究[J].基础英语教育,2007(6):32-51.
⑤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64.
⑥Blum-Kulka, S & House, J. Cross-cutural and situational variation in requesting behavior[A]. In S. Blum-Kulka, J. House & G. Kasper (ed)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C]. Mouton:Berlin,1989.
⑦Yang, X. A cross-sectional stduy of Chinese learners acquisition fo English requests[J]. CELEA Journal, 2008, 31/6: 31-43.
⑧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語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⑨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3):64-7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二语习得与语言迁移研究的深入,学生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国学生中际语语用方面的研究,且大部分都集中于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方面。这些研究通过中国学生生成和表达的言语行为,探讨英语语用能力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这些研究强调了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语用意识,①注重文化知识的输入,并对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和适应语境作充分讲解。②
除语用表达能力外,学生语用能力的另一构成部分是语用理解能力,而国内有关语用理解和感知的研究极少。语用表达和生成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而语用感知和理解则是语言的输入。如果仅研究语用的输出,而忽视输入,势必会造成对学生英语语用习得过程认识的欠缺。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大学生对英语言语行为礼貌程度的评价来探讨中国学生的语用理解能力。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云南某省属高校的48个二年级学生,是从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两个班级中各随机抽取24人,平均年龄为20.9岁,男生26人,女生22人。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大学生对英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感知。调查问卷采用的是5分制理式量表,要求学生对三种请求策略的礼貌程度作出评价和打分,礼貌程度最高的评5分,最低的评1分。问卷共设计了6个情景,并对情景中的相对权势、社会距离进行了控制,具体信息见表1。
表1情景中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受迫程度具体信息
问卷中对请求任务的受迫程度没有变化,所有请求都较容易完成,不会给听话人在实施时造成困难。而情景中相对权势和社会距离的变化旨在探查学生在评价不同请求策略时,能否根据语境作出相应的判断和评分。调查问卷在课堂上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当堂认真完成。问卷回收之后,把6个情景中3类不同策略的评分进行统计,作为研究依据。
2 调查结果
2.1 评分概况
根据回收的问卷,分别得出请求言语行为中三种请求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如表2所示。
表2三种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
从上表可看出,三种请求策略礼貌程度的得分有着较大的区别。研究对象认为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最高,分值为4.42;而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较低,得分为2.82;非规约性间接策略被认为礼貌程度最低,得分仅为2.18。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学生的语用理解能力要好于其语用表达能力。以往对中国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中,大部分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有较多的语言语用失误,③会把汉语较为直接的语言风格不恰当地运用到英语中,④中国的英语教学对语用能力的培养还欠重视。而表2中的结果恰恰相反,学生的语用能力并没有以往研究反映的那么低。学生对三种不同请求策略的礼貌程度评分各不相同,且差异明显,说明学生在评分时能够感知到在不同的情景中,说话双方地位身份、社会关系和请求任务各不相同,请求策略所承载的语用含义也各不相同。而使用英语时,语境是语用表达的依据。⑤识别谈话双方的主从地位和社会距离并在语言表达中体现是语用能力的重要内容。
2.2 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
表3规约性间接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
如表3所示,所有6个不同情景中,规约性间接策略都被中国学生认为是三种策略中最礼貌的,得分都在4分以上,其中情景1中得分最高(4.708),情景2中得分最低(4.146)。这一结果还表明:学生在评价英语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时,似乎并没有受到汉语较为直接的话语风格的影响,至少这种影响在语用理解阶段还不明显。在6个情景中,中国学生认为规约性间接策略最礼貌;而对英语本族语使用者而言,这种策略也是最礼貌且使用最频繁的策略。⑥
2.3 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
表4直接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
从表4可看出,中国学生对6个情景中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评价不一。其中,情景2中直接策略评分最高,为3.583,而最低是情景3的直接策略,为1.520分。有趣的是,情景2、5、6中,直接策略评分较高,都超过3分,而另外3个情景的直接策略还不到2分。
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在各个不同情景中的评分表明,中国学生在理解英语言语行为时,能够感知到情景中说话双方相对权势和社会距离的差异。在评分最高的情景2中,对话双方为经理和员工。中国学生在理解这一请求策略时,感知到这是相对权势较高的经理向权势较低的员工提出请求,所以直接策略是除规约性间接策略之外的另一恰当选择。在情景5和6中,说话双方要么相对权势平等,要么社会距离较近,所以学生给予直接策略的评分也较高。
2.4 非规约性间接(暗示)策略的礼貌程度
表5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礼貌程度的平均得分
中国学生对暗示策略礼貌程度的评分在6个情景中呈现出较大差异。情景1中暗示策略的评分最高,为3.083,情景3中评分接近3分(2.917)。而情景2、5、6中暗示策略的礼貌程度的评分较低,都在2分以下。这一结果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习惯不同,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极少使用暗示策略,⑦因为其礼貌程度极低,在使用时会非常谨慎。
中国学生在对暗示策略的理解和感知上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景1和情景3中。情景3是下属对领导提出请求,尽管任务难度极低,学生在对暗示策略评分时,显然受到汉语文化“上下有义,贵贱有分”的影响,⑧认为对领导说话应尽量委婉,避免伤及领导面子。在汉语中,当说话人社会地位较低时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使用相对较多。情景1的说话双方是母亲和儿子,虽然母亲是家庭中的长辈,但暗示策略的评分依然偏高,可能是由于目前中国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结构所导致。在当下多数中国家庭中,孩子的地位几乎至高无上,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更是如此。
3 讨论与分析
通过大学生对英语言语行为的感知和理解的调查结果,可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前的研究都认为,中国的英语教学偏重于语法能力和忽视语用能力,特别是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只会照搬书本,不会根据不同语境来使用恰当的、符合英语习惯的语句。而此次研究的结果却表明,中国学生的語用能力,特别是识别语境的能力得到加强,在理解直接策略和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时,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已相当接近。
调查结果也部分反映了中国目前英语语用教学的状况,即学生的语用理解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语用表达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目前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仍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学生却鲜有表达和练习的机会。所以,提高学生的总体语用能力,除了加强语用输入,还应多强调语用输出。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表达语言的机会,使学生的英语的语用理解和语用表达能力得以平衡发展。
应注意对中国学生而言,汉语并非时时起到的都是阻碍作用。教学中应关注汉语使用习惯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充分利用汉语与英语使用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加强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学生认为英语规约性间接策略的礼貌程度最高,而在汉语中,这一策略的使用也是最为频繁的。⑨很难界定中国学生在对这一策略评分时是否借用了汉语的习惯,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英语言语行为习得过程中,汉语的确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用理解能力并不低;(2)受到汉语文化和家庭结构的影响,对于英语暗示请求策略的理解有偏差;(3)应使学生的英语语用理解和语用表达能力平衡发展。当然,此项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样本规模不大,情景设计还不全面,且没有把语用表达也一并作为研究内容,这些问题还留待将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课题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08Y0105
注释
①李民,陈新仁.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法/语用意识程度及其能力调查[J].中国外语,2007(4):35-41.
②③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56-60.
④孙晓曦,王同顺.小学生第二语用语用能力发展研究[J].基础英语教育,2007(6):32-51.
⑤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64.
⑥Blum-Kulka, S & House, J. Cross-cutural and situational variation in requesting behavior[A]. In S. Blum-Kulka, J. House & G. Kasper (ed)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C]. Mouton:Berlin,1989.
⑦Yang, X. A cross-sectional stduy of Chinese learners acquisition fo English requests[J]. CELEA Journal, 2008, 31/6: 31-43.
⑧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語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⑨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3):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