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9年9月,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简称“新农保”)正式进入了试点阶段,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重要惠农政策。湖北省宜都市是首批新农保试点之一,本文以该试点为视角,分析新农保政策的试行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新农保在试点地区的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出现参保的逆向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 新农保 宜都市 逆向选择
一、引言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国发(2009)32号”文件形式正式发布。近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从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直补,到义务教育免费、新农合政策、家电下乡活动的施行,以至当前新农保政策的试行,都不断地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提升农民对生活的预期和信心。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参保范围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国家为每个参保农民建立终身记录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二、宜都市基本情况和新农保制度特点
宜都市被选为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市之一,于2009年3月1日正式启动试行。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该市“新农保”工作的各项指标在湖北省均处于领先水平,所以通过对其调研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新农保政策试行以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人员于2010年4月至5月在湖北省宜都市展开了实地调查。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调查结果和宜都市统计局、宜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统计资料。
1.宜都市基本情况
宜都市位于鄂、渝、湘三省交界处,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在 2009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为(总指数为100)72.095,居全省80个县(市、区)第2位。至此,宜都已连续7年获得“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连续4年位居前3甲。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宜都市人口老龄化已较为严重。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表2显示,2009年宜都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高达18.4%,而60岁以上的农业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也高达17.3%,因此选择宜都作为新农保试点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2.宜都市新农保具体政策的特点
(1)覆盖面较广。凡是具有该市农村户籍且年满16周岁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均可参保。
(2)参保门槛低。新农保实行按年缴费,缴费基数为本市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平纯收入。缴费费率设七个档次,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和1200元,大大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金额,同时也保留相当的弹性空间,适应农村不同收入水平人口的需求。
(3)待遇计算明了。参保后,年满60周岁且符合缴费年限的规定,就可按月享受养老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由财政提供,规定每人每月60元,高于国家补助标准5元。凡是年满60周岁、缴费超过15年的参保人,每增加1年缴费,其基础养老金增加2元。该待遇还包括丧葬补助费,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发给丧葬补助费1000元。
(4)照顾弱势群体利益。凡是年满60周岁以上的符合新农保参保条件的人员,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可以直接领取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同时,对于被征地农民和残疾人参保实行补贴,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保可以享受15年的政府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年缴费金额的75%;残疾人参加新农保选择最低缴费档次的,财政全额补贴;选择其他缴费档次的,按150元补贴。
3.宜都市政府开展新农保工作的成果
宜都市政府于2009年2月制定出台了《宜都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同时,当地政府在宣传、组织等方面的工作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取得一定成果。截止到2010年4月底,全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88781人,征收保险费10948万元,为53708人发放养老待遇4701万元,其中为1680名已故老人发放丧葬补助费168万元,至此宜都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三、宜都市新农保试点制度运行评估
调研人员采用了问卷调查、入户访问、咨询当地主管部门等方法,较为深入得了解到宜都市新农保试点的工作情况。
1.带给国家和地区的宏观利益
(1)构建和谐社会,其挑战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问题。新农保对于化解农村的矛盾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从而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目标。与之同时,新农保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新农保等各种惠农政策的有效推行,当地农民的收入总体增加了,同时农民基本养老问题也得到解决。所 以,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减轻,老年人可以领取政府发给的养老金,使得农民们整体上逐渐出现敢于消费的态势,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又有一定的反作用和推动作用。调查资料显示农民的支出随着收入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一季度现金支出人均达到1763元,同比增加61元,增长3.6%。
2.带给农民的切实利益
(1)增加老年农民的收入。最直观的表现是,新农保现今已经增加了当地60岁以上农民的收入,使其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长远看来新农保无疑会增加参保农民的收入,使其老年生活有所保障。据百户农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2010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344元,比上年增长12.4%。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人均达到115元,同比增长9.8%,主要是新农保政策和各种政策性补贴在当地的实施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2)显著提升农民对生活的预期和信心。农民可以与城镇职工一样领取国家发给的“退休金”,对于农民来说是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双重满足,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双重提高。根据许多农民的反映,新农保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群体社会地位的肯定和重视,他们感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参保的逆向选择问题。同商业保险一样,新农保也出现了逆向选择的问题,年轻人参保积极性不高。
表3显示,45岁以上参加新农保的人占参保总人数的83.8%,而18到45岁之间的年轻人仅占参保总人数的16.2%。新农保的资金虽然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但并不可以完全指望国家的财政补贴,要想其健康地运作下去、持续地造福于民,就必须逐步形成良好的参保秩序。否则,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甚至造成类似城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转的恶性
循环的局面。这个逆向选择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法律的强制性来解决。从本质上讲,只有增大低龄者参保比率才会对政府、集体、以及各个年龄层的农民产生“共赢”的结果。作者建议在试点取得一定成果,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后,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年轻人参保缴费,并逐步增加参保的强制性要求。
(2)养老金的缴纳和领取的程序问题。宜都市许多地方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和通讯都不便利,而新农保工作涉及农村的每个家庭,因此在程序设计上存在一定难度。调研发现,宜都市目前仅在各镇指定一个银行进行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工作,这对偏远地区的参保人员和多数高龄老人造成不便。另外,没有完全做到养老金的按月发放,例如枝城镇就规定一个季度发放一次,这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道德风险。作者建议银行可以每月安排专门人员到各村集中发放,村干部及时通知并监督发放过程。
四、结论
本次调研通过对宜都市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了当地新农保试行情况的一手资料,同时向宜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主管部门咨询了具体工作情况等,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国家试行新农保政策是十分适宜的,符合当前国情的要求。第二,新农保在试点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国家、地区和农民均带来了利益。第三,新农保试行过程中也暴露出逆向选择,养老金领取程序复杂、制度转接等问题,应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从而进一步完善新农保政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2]宜都市统计局:《一季度农民收入增收259元》,2010-04-15
[关键词] 新农保 宜都市 逆向选择
一、引言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国发(2009)32号”文件形式正式发布。近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从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直补,到义务教育免费、新农合政策、家电下乡活动的施行,以至当前新农保政策的试行,都不断地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提升农民对生活的预期和信心。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参保范围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国家为每个参保农民建立终身记录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二、宜都市基本情况和新农保制度特点
宜都市被选为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市之一,于2009年3月1日正式启动试行。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该市“新农保”工作的各项指标在湖北省均处于领先水平,所以通过对其调研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新农保政策试行以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人员于2010年4月至5月在湖北省宜都市展开了实地调查。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调查结果和宜都市统计局、宜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统计资料。
1.宜都市基本情况
宜都市位于鄂、渝、湘三省交界处,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在 2009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为(总指数为100)72.095,居全省80个县(市、区)第2位。至此,宜都已连续7年获得“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连续4年位居前3甲。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宜都市人口老龄化已较为严重。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表2显示,2009年宜都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高达18.4%,而60岁以上的农业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也高达17.3%,因此选择宜都作为新农保试点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2.宜都市新农保具体政策的特点
(1)覆盖面较广。凡是具有该市农村户籍且年满16周岁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均可参保。
(2)参保门槛低。新农保实行按年缴费,缴费基数为本市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平纯收入。缴费费率设七个档次,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和1200元,大大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金额,同时也保留相当的弹性空间,适应农村不同收入水平人口的需求。
(3)待遇计算明了。参保后,年满60周岁且符合缴费年限的规定,就可按月享受养老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由财政提供,规定每人每月60元,高于国家补助标准5元。凡是年满60周岁、缴费超过15年的参保人,每增加1年缴费,其基础养老金增加2元。该待遇还包括丧葬补助费,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发给丧葬补助费1000元。
(4)照顾弱势群体利益。凡是年满60周岁以上的符合新农保参保条件的人员,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可以直接领取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同时,对于被征地农民和残疾人参保实行补贴,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保可以享受15年的政府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年缴费金额的75%;残疾人参加新农保选择最低缴费档次的,财政全额补贴;选择其他缴费档次的,按150元补贴。
3.宜都市政府开展新农保工作的成果
宜都市政府于2009年2月制定出台了《宜都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同时,当地政府在宣传、组织等方面的工作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取得一定成果。截止到2010年4月底,全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88781人,征收保险费10948万元,为53708人发放养老待遇4701万元,其中为1680名已故老人发放丧葬补助费168万元,至此宜都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三、宜都市新农保试点制度运行评估
调研人员采用了问卷调查、入户访问、咨询当地主管部门等方法,较为深入得了解到宜都市新农保试点的工作情况。
1.带给国家和地区的宏观利益
(1)构建和谐社会,其挑战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问题。新农保对于化解农村的矛盾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从而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目标。与之同时,新农保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新农保等各种惠农政策的有效推行,当地农民的收入总体增加了,同时农民基本养老问题也得到解决。所 以,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减轻,老年人可以领取政府发给的养老金,使得农民们整体上逐渐出现敢于消费的态势,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又有一定的反作用和推动作用。调查资料显示农民的支出随着收入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一季度现金支出人均达到1763元,同比增加61元,增长3.6%。
2.带给农民的切实利益
(1)增加老年农民的收入。最直观的表现是,新农保现今已经增加了当地60岁以上农民的收入,使其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长远看来新农保无疑会增加参保农民的收入,使其老年生活有所保障。据百户农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2010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344元,比上年增长12.4%。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包含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人均达到115元,同比增长9.8%,主要是新农保政策和各种政策性补贴在当地的实施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2)显著提升农民对生活的预期和信心。农民可以与城镇职工一样领取国家发给的“退休金”,对于农民来说是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双重满足,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双重提高。根据许多农民的反映,新农保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群体社会地位的肯定和重视,他们感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参保的逆向选择问题。同商业保险一样,新农保也出现了逆向选择的问题,年轻人参保积极性不高。
表3显示,45岁以上参加新农保的人占参保总人数的83.8%,而18到45岁之间的年轻人仅占参保总人数的16.2%。新农保的资金虽然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但并不可以完全指望国家的财政补贴,要想其健康地运作下去、持续地造福于民,就必须逐步形成良好的参保秩序。否则,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甚至造成类似城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转的恶性
循环的局面。这个逆向选择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法律的强制性来解决。从本质上讲,只有增大低龄者参保比率才会对政府、集体、以及各个年龄层的农民产生“共赢”的结果。作者建议在试点取得一定成果,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后,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年轻人参保缴费,并逐步增加参保的强制性要求。
(2)养老金的缴纳和领取的程序问题。宜都市许多地方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和通讯都不便利,而新农保工作涉及农村的每个家庭,因此在程序设计上存在一定难度。调研发现,宜都市目前仅在各镇指定一个银行进行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工作,这对偏远地区的参保人员和多数高龄老人造成不便。另外,没有完全做到养老金的按月发放,例如枝城镇就规定一个季度发放一次,这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道德风险。作者建议银行可以每月安排专门人员到各村集中发放,村干部及时通知并监督发放过程。
四、结论
本次调研通过对宜都市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了当地新农保试行情况的一手资料,同时向宜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主管部门咨询了具体工作情况等,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国家试行新农保政策是十分适宜的,符合当前国情的要求。第二,新农保在试点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国家、地区和农民均带来了利益。第三,新农保试行过程中也暴露出逆向选择,养老金领取程序复杂、制度转接等问题,应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从而进一步完善新农保政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2]宜都市统计局:《一季度农民收入增收259元》,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