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学生通常不爱回答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有性格的因素,也有兴趣使然,更有能力问题。要想创设一个真正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把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可以是关键。具体实施时既可教师自己先调整心态,也可以有所针对性的挑选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回答问题习惯,更可以用鼓励教学法、幽默启发式教学法、小组竞争法,总之,最终达到理想的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算是成功的课堂。这不仅需要长年积累的经验还需要一些技巧的培养。
关键词:性格的转变;课堂重点;针对;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经历了教材改版,从老课程到新课标,发现学生越来越难教。作业、课堂或是考试,总不尽人意。尤其是课堂,学生越来越不敢、不愿、甚至不屑回答问题或是主动发言探讨知识。这引发我的思考,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样?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课堂教学、巩固知识点、培养思维等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抓住最佳回答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以调节自己原定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性格的转变
学生刚入高中,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腼腆,怕答错出丑,招来同学们的笑话,在同学们的心里留下不好的映象,而这很有可能成为以后三年被取笑的导火索,甚至由此被取绰号、被出名等。或者主观的认为自己比较成熟,对异性的关注与被关注度也与日俱增,更不敢、也不愿回答问题。
二、胆小内向
有些学生性格本就胆小怯懦,害怕老师,害怕答错,怕被同学嘲笑,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女生尤其明显。
三、思想走神
有些学生上课经常不专注,不能认真专心的听课,听不清老师的提问,更别提动脑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缺乏兴趣
学生到了高中会出现明显的偏科现象,对有些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不管会与不会,都一概不回答,只一味等着别人来回答。
五、反應迟缓
不排除有些学生接受知识较慢,尤其是一些理科上的问题,转不过弯,怎么想也弄不明白,时间长促使他所有的课程都受影响,知道自己不会所以更不敢举手回答。
六、态度不端正
当然更有学生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丝毫没有学习动力,遇到所有的提问都懒得举手、懒得说话懒得动笔自己算,属于问题不落到自己头上就坚决不会回答的类型。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自觉不自觉的就不爱回答问题,但课堂本应就是师生互动,且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教师才能相应的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七、营造氛围
学生有时不信任老师,怕受老师语言上的“攻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教师大可在课堂开始前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堂。切不可带着“苦瓜脸”、“茄子脸”,不仅学生反感,自己也不自在,致使上课不能展现所有学识。
八、有针对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学生能将所学系统的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有针对性。要选择那些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问题,不能随意提问;还要考虑到同样的问题怎样问更适合于学生,更能符合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激学生的思维共鸣与求知欲望。
九、点名得当
这就要对提问的对象区别对待。若是复习提问,应当让全班学生认为都有被提问的可能,这样才能检测出掌握的真实情况;而对于需思考的、有所创新性的问题,老师应当根据对学生掌握情况,有目的地提问不同的学生,最好不要进行排队式提问,这做会使那些提问不到的学生不思考。还可以有所针对的选择,对作业、检测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重点提问,迫使他们思考。而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可以采用层次法提问,先找能力一般的学生做铺垫,然后再找有把握能答对的学生来总结回答,一般这样的学生都是压轴“出场”,所以总能达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从而获得同学们的鼓励,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十、把握时间
在提问时留出适度的等待时间是有必要的,有两种情况“值得等待”:一是提问后到指明学生答之间,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组织;一是学生陷入思考时,切忌粗暴打断或直率的让他坐下再换其他人,这样不仅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没得到认可,丧失自信,后面回答问题的孩子也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样做不仅起不到任何收效,还会促使班里其他学生不再举手发言,久而久之就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启而不发”的课堂。
十一、注意语气
可以运用富有煽动性、鼓励性、带有疑问性的语言或眼神、表情与学生达成“无言的交流”。可以语气柔和,也可热情洋溢,去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学生需要引导时可以不动声色的给予提示,但又不能太直接,做到点到为止。还可以在学生的答案偏离正确的轨道时,传递一个眼神,让学生再次思考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十二、正确评判
有时学生会热情胜过理智,这时候的老师既不能虚情假意的夸赞学生,又不能讽刺挖苦,无论对错都应作出科学公正的评判以及信息反馈。并且在学生回答后要加以鼓励,然后对答案作层层解析、探询,之后才有可能转向另一个相关问题的研讨。
十三、适当奖励
可以采取另类“奖励”。可以分组集体回答,使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比赛,有那极强的好胜心与集体荣誉感后,回答问题就成了“需要回答。奖品可以是少做一次作业,少背一次课文,多几次掌声,也可是能实现的小愿望等等的方式,虽与物质无关,却可以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导课堂、让学生来带动课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学生们对知识是如此的渴望,只有做到让他们主动探讨问题,才是真正的做到“学习”的课堂。而所谓的提问技巧也仅仅是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浅薄的经验而已,希望我们都能做到从爱出发,做一片营养丰富的土壤,支持嫩芽健康成长,收获这些他们的竞相绽放!
关键词:性格的转变;课堂重点;针对;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经历了教材改版,从老课程到新课标,发现学生越来越难教。作业、课堂或是考试,总不尽人意。尤其是课堂,学生越来越不敢、不愿、甚至不屑回答问题或是主动发言探讨知识。这引发我的思考,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样?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课堂教学、巩固知识点、培养思维等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抓住最佳回答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以调节自己原定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性格的转变
学生刚入高中,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腼腆,怕答错出丑,招来同学们的笑话,在同学们的心里留下不好的映象,而这很有可能成为以后三年被取笑的导火索,甚至由此被取绰号、被出名等。或者主观的认为自己比较成熟,对异性的关注与被关注度也与日俱增,更不敢、也不愿回答问题。
二、胆小内向
有些学生性格本就胆小怯懦,害怕老师,害怕答错,怕被同学嘲笑,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女生尤其明显。
三、思想走神
有些学生上课经常不专注,不能认真专心的听课,听不清老师的提问,更别提动脑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缺乏兴趣
学生到了高中会出现明显的偏科现象,对有些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不管会与不会,都一概不回答,只一味等着别人来回答。
五、反應迟缓
不排除有些学生接受知识较慢,尤其是一些理科上的问题,转不过弯,怎么想也弄不明白,时间长促使他所有的课程都受影响,知道自己不会所以更不敢举手回答。
六、态度不端正
当然更有学生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丝毫没有学习动力,遇到所有的提问都懒得举手、懒得说话懒得动笔自己算,属于问题不落到自己头上就坚决不会回答的类型。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自觉不自觉的就不爱回答问题,但课堂本应就是师生互动,且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教师才能相应的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七、营造氛围
学生有时不信任老师,怕受老师语言上的“攻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教师大可在课堂开始前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堂。切不可带着“苦瓜脸”、“茄子脸”,不仅学生反感,自己也不自在,致使上课不能展现所有学识。
八、有针对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学生能将所学系统的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有针对性。要选择那些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问题,不能随意提问;还要考虑到同样的问题怎样问更适合于学生,更能符合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激学生的思维共鸣与求知欲望。
九、点名得当
这就要对提问的对象区别对待。若是复习提问,应当让全班学生认为都有被提问的可能,这样才能检测出掌握的真实情况;而对于需思考的、有所创新性的问题,老师应当根据对学生掌握情况,有目的地提问不同的学生,最好不要进行排队式提问,这做会使那些提问不到的学生不思考。还可以有所针对的选择,对作业、检测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重点提问,迫使他们思考。而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可以采用层次法提问,先找能力一般的学生做铺垫,然后再找有把握能答对的学生来总结回答,一般这样的学生都是压轴“出场”,所以总能达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从而获得同学们的鼓励,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十、把握时间
在提问时留出适度的等待时间是有必要的,有两种情况“值得等待”:一是提问后到指明学生答之间,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组织;一是学生陷入思考时,切忌粗暴打断或直率的让他坐下再换其他人,这样不仅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没得到认可,丧失自信,后面回答问题的孩子也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样做不仅起不到任何收效,还会促使班里其他学生不再举手发言,久而久之就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启而不发”的课堂。
十一、注意语气
可以运用富有煽动性、鼓励性、带有疑问性的语言或眼神、表情与学生达成“无言的交流”。可以语气柔和,也可热情洋溢,去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学生需要引导时可以不动声色的给予提示,但又不能太直接,做到点到为止。还可以在学生的答案偏离正确的轨道时,传递一个眼神,让学生再次思考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十二、正确评判
有时学生会热情胜过理智,这时候的老师既不能虚情假意的夸赞学生,又不能讽刺挖苦,无论对错都应作出科学公正的评判以及信息反馈。并且在学生回答后要加以鼓励,然后对答案作层层解析、探询,之后才有可能转向另一个相关问题的研讨。
十三、适当奖励
可以采取另类“奖励”。可以分组集体回答,使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比赛,有那极强的好胜心与集体荣誉感后,回答问题就成了“需要回答。奖品可以是少做一次作业,少背一次课文,多几次掌声,也可是能实现的小愿望等等的方式,虽与物质无关,却可以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导课堂、让学生来带动课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学生们对知识是如此的渴望,只有做到让他们主动探讨问题,才是真正的做到“学习”的课堂。而所谓的提问技巧也仅仅是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浅薄的经验而已,希望我们都能做到从爱出发,做一片营养丰富的土壤,支持嫩芽健康成长,收获这些他们的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