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青年,为什么都爱去法国留学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owa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向建党百年献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中心于2021年3月3日至6日在纪录频道推出纪录片《留法岁月》。该片共四集,分别是《到法国去》《生死抗争》《革命之路》和《报国追梦》。
  《留法岁月》拍摄到大量珍贵史料,试图重返历史现场,还原历史人物,真实再现留法学子在法国的历程。
  他们是当时的“后浪”。在那个以启蒙和革命为主流的大变革时代,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远离祖国,在法兰西这片土地上,上演了关于个人与时代、当下与未来、梦想与奋斗的故事。
  时代,究竟需要怎样的青年?每个时代,都对此有所回响。

站在新世界的入口


  继留美、留日热潮之后,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交替之际,第四次留学浪潮来袭——到法国去。
  1902年,清朝重臣李鸿藻之子李石曾赴法留学,成为中国留法学生第一人。在巴黎,李石曾创办华法教育会,成立中国豆腐公司,在华工中实行“以工俭学”。在国内,他在北京建立“留法俭学会”,在保定布里村创办“留法工艺学校”,在育德中学设立“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
  “正辟留学途径,造福贫寒子弟”,这猛烈冲击着中国几千年文化教育的旧传统,打破了只有权贵官宦子弟能够出洋留学的惯例。1919年3月开启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只需要留学生自筹400块大洋”,据制片人池建新介绍,船票路费130块,制装费100块,剩下的近200块是初到法国的生活费。
  这使得平民青年获得了绝佳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与青年对于新思想的追随,也与此前欧美社会变革的余波相承接。19世纪以来,欧洲发生了连番递变——贵族逐渐没落,工人规模壮大,知识分子提出变革主张,推行义务教育,培养工党骨干,工人运动迭起。
  从欧美传导至中国的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思想,再加上五四运动的推广,为苦于寻求出路的中国平民青年提供了改造社会的方向。五四运动不少活动分子或领袖成了勤工俭学生。
  民国初年,工读思想、“劳工神圣”思想同步并进,互为表里,结合青年热切的留学愿望,推动了留法勤工俭学大潮的出现。
  在巴黎,生平第一次见到地铁的农家青年何长工,仿佛站在新世界的入口。他惊异于经过塞纳河的地下电车从河底驶向地面的感觉,“一下由水晶宫翻到南天门”。
  每隔两个月,华法教育会就会安排专人在马赛港迎接勤工俭学生,之后便安排他们去不同地方工作和学习。第一批学生抵达时,法国刚刚经历一战,100多万人阵亡,致使工厂劳动力缺乏。起初,他们发回中国的报告很是乐观:“中国人善于用手,许多法国工厂试用之后,多要求加派,有些工厂还为中国学生开设免费的语文及技术课。”

走向革命之路


  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走上了革命之路,其中约400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蔡和森就是其中一位。
  《留法岁月》重访了蔡和森的露天“教室”——杜吉公园,用绘画的方式重现了他初到此地那个冬天的情景。蔡和森常常带着一本字典,读书、看报,自学法语。仅半年时间,《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的重要章节,被蔡和森翻译成了中文。“猛看猛译”马列主义著作,使他越发坚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拯救中国的信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中国共产党培育了一批实践者与领路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都是该运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
  回国后,蔡和森、陈毅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留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思想上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重新思考留学的意义:赵世炎彻底放弃了做工、读书的梦想,开始对未来马克思主义道路进行深入思考;而在赵世炎的影响下,起初的无政府主义者陈延年等也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此时,留法勤工俭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求索,在革命思想上日臻成熟,一代觉醒青年的形象呼之欲出。这群少年人,找到了属于他们的赤光。

师夷长技,科学救国


  居里博物馆中,唯一的中国面孔出现在一张老照片上,那位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中国人就是郑大章。他是1920年4月留法的勤工儉学生,是居里夫人第一位正式的中国学生,也是世界放射性化学领域的第一个中国人。后来,他成为中国放射性化学的奠基者。
  郑大章师从居里夫人时,可能从未想过,自己就此开启了中国科学家与居里家族的友谊之门。
  居里夫人曾经给里昂中法大学写信,帮助郑大章争取延期奖学金;博士论文写成后,郑大章决定把它献给居里夫人。
  1927年以后,里昂中法大学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生重要的求学平台,除了郑大章,中国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生物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洗,植物学家林镕,化学家赵雁来,文学家张若名等都是受益人。一部留法史,半个科学院。北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前身)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生践行科学报国信念的主要去处。
  居里实验室在1947年又迎来一位中国留学生,他就是杨承宗(郑大章的学生)。仍旧是受到严济慈的推荐,杨承宗师从居里夫人的女儿伊雷娜·居里。4年后,杨承宗即将博士毕业,在伊雷娜·居里举办的庆祝仪式上,她举杯表示——“为了中国的放射化学干杯”。
  杨承宗回国前去拜望了约里奥·居里先生。约里奥·居里先生对他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
  回国后,杨承宗为新中国开启放射化学研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用的铀原料,就是他带领的团队提取的。而领导原子弹研制的总指挥,正是曾经的留法勤工俭学生聂荣臻。
  《留法岁月》这部文献历史纪录片,将青年个体嵌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个人选择与历史趋势不断交织,在勤工俭学的大主题之下,最终完成了群像描摹。同时,那些碎片化的历史片段,被个体不断串联、补充、印证,这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线与旁支交汇成逐渐明晰的历史脉络。
  在池建新看来,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从不缺乏家国情怀与坚定信仰。这一点在留法勤工俭学生这个群体体现得尤为明显。
其他文献
我偶然看到余秀华的一句诗,就一句,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什么意思?  稗子是一种野草,它在小的时候,和稻子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它可以混在稻田里面,混吃混喝混养料。但是,当稻子长大了,开始结穗的时候,稗子就暴露了,它不会结穗。  所以,为什么说“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呢?因為整个春天,稗子都在成功地伪装。但是它知道,如果它有灵魂的话,它过得一点也不爽,它知道自己终将暴露。  我不
期刊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3名中国宇航员即将在天和核心舱上生活工作3个月,中国人也终于开始了太空新征程。  神舟十二号最主要的看点之一,便是和天和核心舱的对接。  在过去,我们的火箭从发射到對接需要花去两天左右,简单地说,让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对接,难度堪比在浩瀚的太空中穿针引线。这一次,我们将整个从发射到对接的过程,缩短到了6.5小时,等于坐了趟从北京到长沙的高铁。  这背后,少不了神舟系列飞船上新更
期刊
大部分人对苦瓜的认知,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年幼时讨厌苦瓜,年长后尝试接触苦瓜,然后出现两极分化:喜欢的人极喜欢,讨厌的人极讨厌。  喜欢的人说,苦是人生必不可缺的一味药。  讨厌的人讲,人生已经这般苦,再吃苦瓜又何苦?  刚工作那阵儿,突然对苦感兴趣。一是狂喝编辑部主任老慈的苦丁茶,二是到餐厅点单时必要“清炒苦瓜”。苦丁茶的苦才真叫苦,第一次喝,只小半口,“扑哧”就吐了,赶紧倒掉它,老慈笑嘻嘻地骂道
期刊
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因受重伤转院救治,与部队失联后,他脱下戎装回到家乡。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上遗留下24处伤痕;谁也不知道,他曾出生入死、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  1951年,战局犹紧,部队多次找寻未果,只能认定他为烈士。没想到,33年后,已“牺牲”的他,被一则92字的寻人启事找回。  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特等功臣获得者、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获得者柴云振。2018年12月26日,老英
期刊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的心情特别烦躁。一个偏远的城镇派出所接到报案后,警察趕紧来到了现场。这是一个小别墅里的案件。死者是房子里的那个人。房子里还有四个人。一个是女主人C,一个是厨师D,一个是女佣B,还有一个是园丁A。  警察一个接一个地问他们。女主人说她早上和丈夫吵架了,一直在卧室里哭。厨师说他正在准备午饭。女仆说她在放餐具。最后园丁说他在给花园浇水。经过仔细分析,警方立即确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那么谁
期刊
我有一个特别讲究,见面时会藏起自己不体面的地方的父亲。  小学时,在学校住宿的我,最期待的就是父亲来学校看我的日子。每次见我的时候,他都会把自己捯饬得特别干净整洁,帅气体面得让我骄傲。  他会带我吃好吃的馆子,带我逛小卖部,带我逛文具店,尽其所能满足我的所有小愿望,像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直到有一次,在文具店里,我照例选着漂亮的笔和作业本时,不小心看到,我的父亲在偷偷摸口袋,四个口袋,摸了个遍。 
期刊
视频网站、朋友圈广告和各种 APP上所谓“定制投放”的广告,多少都让人感到迷惑,不禁想问:“我又买不起/不会买,把这个推荐给我干什么?”  前两周,爱马仕在品牌官方Instagram账号上发布了一系列蔬菜水果铂金包的设计图:这几款蔬菜水果包由艺术家Ben Denzer设计,分别是芦笋、白菜、黄瓜、苹果和香蕉铂金包。当然,官方很快就说明了这是设计师对铂金包经典设计的二次创作,都是使用真实的蔬菜水果制
期刊
我有个兄弟,人到中年,忽然失去一生中最爱。他非常痛苦,极度消沉,连喝一个多月大酒,形容枯槁,颜色憔悴,心如死灰。他说他现在把命运比作瘀血,把挫折当成病,把悲哀的债务还清,就是这样,发闷、发呆、发热,发出痛哭的叹息并在痛苦中酝酿绝症。  我对他说,丧失是一门艺术,如果掌握这门艺术,你就不再痛苦。然后我就为他写了关于丧失的十诫。  第一诫:不要去她家纠缠。这很不体面,很难看。一段美好的感情,不要在不体
期刊
王蘑菇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王蘑菇的腿有毛病。起初只是双腿感到麻木、发凉,怕冷,沉重。后来,就是剧疼难忍。实在坚持不住了,他只好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  王蘑菇不同意,医生就給他打了一针杜冷丁止痛。王蘑菇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其实王蘑菇不想死,他
期刊
在旅行中,或者在外地工作的人,吃烧烤时偶尔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简单来说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没有这个。”  “这个”,指代的是一些自己从小吃到大的食物。明明简单烤一烤就很好吃,这里的烧烤摊儿上居然没有。  当然,一些太具地方特色的食物无法现身烧烤摊,当地人能想通,比如内蒙古的烤奶豆腐和杏干,云南的烤小瓜。但某些具有普世性的食物也不拿来做烤串,就总感觉不可思议。  烧烤是人类最原始的烹饪方法,不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