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问题,大胆探索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者说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走过了20几年的历程。毫无疑问,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与此同时,围绕企业文化实践与理论的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一方面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在不断向前发展,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发展中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势必影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对此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
  20多年来,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企业文化的实践在不断展开,但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大体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困难多、问题多、成果不够显著,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是任何事物发展都要经过的过程,我们决不能因此而犹豫彷徨、动摇信心。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呢?关键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要紧紧抓住实践遇到的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与研究。不论是企业界还是理论界,所从事的企业文化工作,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否善于发现并敢于揭示影响企业发展的文化问题,这是对我们的第一个考验。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而不敢提出来,但又要应付差使,于是就有了照本宣科、做表面文章的现象。第二个考验,问题提出来之后,能否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呢?这似乎不太难,咨询一下、上上网就能搞出一大套,至于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如何,考虑的就不多了。这一关如果“蒙混”过去,药方不对症,吃了也不管用,吃得越多危害越大。第三个考验,能否把正确的方案贯彻实施从而取得实效,这个考验最严峻。谋划是功夫,运作是更深的功夫。既要把握整体,又要真操实干;既要执行方案,又要随机应变;既要稳步推进,又要大胆创新;既要少走弯路,又要多出成果如此等等,没有一个坚定的决心,没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显然是做不好的。这三个考验通过了,我们才可以说是真正“抓住"问题了,真的为企业发展服务了,否则我们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就是低效益的、无效益的,甚至是负效益的。
  本期刊出的这三篇文章,都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敏锐地提出了实践中遇到的较深层次的问题,并且有分析、有主张。我们提倡这种理论勇气、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希望大家都来发表自己的真知卓见。
其他文献
“文化”二字,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经济离不开文化。文化从字面来讲,就是以文明化人,有的说以文化人。很多人认为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么理解也不能说错误,但当企业走上一个较为高级阶段时,仍把它视为一个经济组织,显然是片面的,因为经济是手段,经济也是目的。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的全面提高,精神文明的全面提高。我想,这是我们理解企业文化的一个
期刊
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生产木梳的小厂。目前,它已拥有了数百家连锁店,并被评为“中国公认名牌”、“重庆市著名商标”、“中国商业信用企业”。  谭木匠何以凭借梳子这个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取得如今不同凡响的业绩?    “谭木匠”的体验营销    1、洞察体验,从“心”开始  中国人使用木梳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地方仍然有大量的手工作坊生产木梳。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
期刊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不存在企业文化。也许有人说不对,我们有鞍钢宪法,有大庆精神,这都是企业文化。我说不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前名字叫“企业”的有,实际上存在的只是工程,可以说全国就是一个大企业,因此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鞍钢宪法创造出来之后,就认为是全国通用的:大庆精神创造出来,就被赋予了全民的意义,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企业文化是个外来概念,起初人们有疑虑,不仅因为它是外来的,也因为企业文化当
期刊
不久前,在江苏苏州落幕的“2007海峡两岸暨东亚地区财经与商学研讨会”上传出讯息:资金短缺已取代人才因素,成为限制“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一项对长三角地区的300多家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显示,70%的企业表示在近两年有一定数量融资,60%的企业表示最短缺的是资金。这说明“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多数对市场前景看好,对资金有较大需求,同时也说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较大。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
期刊
有管理者认为:客户不只是简单地购买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在选择一种观念和态度。当面临不断增加和日益多样化的选择时,客户的购买倾向就变得更加受制于对钟情品牌的信仰。同心动力在广泛调研中发现,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多的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以统一思想、统一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尽管也提及对外塑造形象的品牌建设,但很少有企业把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与“客户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有的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不
期刊
人们在探究日本战后奇迹时,对许多要素进行了研究,诸如生产效率、品质圈、团队活动、提案制度、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劳资关系、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工资、企业工会等。但这些独特的日本式管理实践可以浓缩为一个概念——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种日本式文化,日语为Kaizen,即由Kai和Zen组成,Kai的含义是“对细节进行调研”,Zen意指“对现有状况进行改进”。美国持续改进研究院把该词翻译成Conti
期刊
秋天,收获的季节,对于中国的采购市场也是如此。9月底,2007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胜利召开;10月中,第102届广交会即将开幕。这是我国为全球采购商精心定制的中国风味的盛宴,也是为我国企业倾力打造的向世人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  事实上,跨国采购大会和广交会仅仅是中国贸易面向世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政局稳定、社会安全、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等因素,已经使得中国成为吸引全球采购商的理
期刊
(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人心建设。人心建设要多一些柔性管理,把注意力放在人心的感召上。任何一个企业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人。如果对自己的组织铁了心,这个组织还能没有希望吗?  美国GE公司原首席执行官韦尔奇是一位领导全球20余万名员工的领导,而他的口袋里始终装着一本小信笺。一旦得知GE公司某位员工为公司做出较大贡献时,他就会随手取出小信笺给这位员工和员工的爱人写一封祝贺和感谢的信,附上一点小
期刊
在中国,企业文化虽热,但虚热者居多,实热者居少。  其一、坐而论道者多,付诸实践者少。很多人对国外成功企业的文化津津乐道,对国内明星企业的文化推崇倍至,而对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则临渊羡鱼者多,退而结网者少,有叶公好龙之嫌。  其二、归政工部门的多,归行政部门的少。不知何故,企业文化一到中国就归到了政工部门,似乎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途径和载体。本来属于管理范畴的企业文化,反倒游离于管理之外,成了政工部
期刊
艰难穿行于2008年时光隧道的全球经济承载了太多的痛苦与无奈在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猛烈冲击下,发达国家哀鸿遍野,新兴市场国家遍体鳞伤,整个世界的经济地图中难以找到一块可以独善其身的地方,并且正是这一非常厚重阴影的笼罩,人们很少听到对于未来一年经济走向的乐观预测与识判。    回放一 经济板块集体下沉    发自2007年夏季的美国次贷危机在进入2008年之后迅速升级,并演变成一场史前罕见的金融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