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的编剧是由小说原著作者哈里斯和导演波兰斯基共同完成的。在电影剧本中后半段情节做了不小的改动:小说中并未有轮渡上惊险的逃亡一幕,也并未交代Ghost最后的结局,电影把相关情节都浓缩并升华了。这确实是很符合悬疑片的基调也照顾到了情节的安排,按照波兰斯基的原话,电影中最后的镜头“是一个诗意的象征”。虽然很多影迷还是认为影片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原著,但从个人角度来说,笔者是支持影片的再创作的,引用原著小说中的最后一句话来注脚——因为“人不可能把什么都占全了”。
在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对境外电影引进和分级制度尚不完善的时期,内陆的影迷们可能会错过相当一部分的一流经典好片。各种获得国际奖项或相对小众的影片可能会因为票房、敏感题材或受众面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不予引进。由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导演并于今年2月12日在第60届柏林电影节首映并获得2010年柏林最佳导演银熊奖的《影子写手》就称得上是这样一类的佳片。
《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是根据英国作家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片名中玩了一个双关语,Ghost在英语中既有“鬼魂、幽灵”又有“捉刀者、代笔人”的含义。正因为此,此片中主角Ghost连一个名字都没有,从头至尾他就是以“幽灵”和“替代者”的身份出现的。从标题就能读出,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有关政治阴谋的惊悚悬疑片。剧情符合所有政治阴谋题材的套路,一个接替了其意外死亡的前任写手,为他人捉刀代笔的作家在为英国前首相撰写回忆录的过程中发现了惊人的内幕真相。剧情虽然不算新颖,但是在电影细节中各种独特手法使得电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整部电影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正如主角自个儿承认的对政治一无所知,所以电影中他有许多单纯到令人崩溃问题比如把首相受人爱戴置于掌管国家身上缺零花钱被人憎恨的感觉之后以及问到发表那篇既不左也不右的声明时首相的真正态度;而最最崩溃的是这书生实在是拿着学术研究的态度来玩命,于是跟着他那本要命的书一块直直就掉进了巨大的漩涡中……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你知道什么,不要说出来;说出来也别写出来,要写出来了,发生什么结果那你就千万别意外。
波兰斯基在电影中安排下的细节处理是分外出彩的。蛛丝马迹的疑点都设置得丝丝入扣。直到主角Ghost发现了他的前任写手Mike留下的一个线索,电影情绪才算从沉闷中有些起伏。敏感的Ghost虽然极力想忘却和排除前任留下的一切,却始终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Ghost写书时,首相说,要是Mike在多好;在海滩上,首相夫人说Mike真可怜,客死他乡;园丁说,你开这辆给客人的车吧,Mike非常喜欢这车;Ghost住在Mike生前的房间里,丢掉他前任的遗物,却找到了他留下的线索;开车上路,走的是Mike走过的路线;去的是Mike去过的地方,和Mike见过的人谈话;在轮渡上几乎遇到和Mike一样的结局。即使他侥幸逃脱了,宿命的阴影最后还是一直笼罩着Ghost。波兰斯基营造出的这种悬疑氛围不禁让人联想到希区柯克经典的《蝴蝶梦》,那老管家说,女主人生前通常餐点吃什么,她穿什么;书上有她生前的字迹,屋里摆设有她生前的痕迹,处处都留下她的影子。Ghost也是这样,那个已经不存在的前人,时时刻刻被周围的人提醒着,潜伏在一切细节里,他反而无处不在。主角Ghost也不知不觉就重复走到一条相同的路里去了,并最终难逃其前任宿命的悲剧结局。
政治阴谋从来都是玩命的货色,而虚构的电影情节又和现实有着种种巧合与暗喻的联系。多方默认了该电影的首相角色其实是调侃和影射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电影中提到不承认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和《罗马规约》的国家名单貌似也小小揶揄了一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跟美国或明或暗地龃龉的发展中国家。最为讽刺的自然是导演本身的映射,因为三十多年前的一桩性丑闻,波兰斯基至今无法踏上美国的领土(原著小说中的小岛是在美国麻省的马萨葡萄园岛,这就是为什么导演只好在德国的岛上取景的缘故),以至于电影的后期制作和剪辑都是他在瑞士温特图尔的监狱中完成的。但撇开这些因素,波兰斯基在电影艺术上严苛要求完美的功力和造诣还是不容抹杀的;为了符合小说原著,波氏坚持主张片中的四位主角选角均是英国人——以确保英式口音的纯正。其中核心主角Ghost的扮演者就由原先的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替换为来自苏格兰的尤恩·麦克格雷戈(Ewan McGregor)——这位曾经在《猜火车》、《红磨坊》、《天使与魔鬼》和星战系列中完美饰演不同类型角色的优秀演技派明星正如日中天,而《影子写手》这样一部电影更是成为他演艺事业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电影中最后十分钟是抖包袱的传统时段,但是这结尾实在是很经典。真相在谎言和真实中逐步地被揭露,却并未落入俗套,反而在末尾做出了高潮迭起并戛然而止的终结。如此漫长的揭露真相的过程,那个经典的长镜头跟着10双看不见面孔的手趋向高潮,弦乐将紧张兮兮的氛围推到临界点,谎言和真实的同时并存,简直压抑到令人窒息。那辆车是早已静静停在路边了,那书生一边拦车一边走到镜头之外。远光灯照亮整条街,全速开出去的车带着人的心迅速下沉……没有惊叫,没有血腥,甚至没有一个影子,只有空镜头中漫天风中凌乱的曾被视为机密的纸片在街面上空翻转,倍感凄凉与宿命的无奈。渺小的个体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如同草芥一般被碾碎,卷入命运的漩涡,完全沉默。
全片中可圈可点之处颇多,电影的整体基调是沉闷的,十分符合悬疑片的场景塑造;配乐也和剧情很吻合,用的传统而古典的管弦乐团而没有加过多的合成音色。电影的前大半段都在整体阴郁色调和阴霾的坏天气中缓缓铺陈开来,整体风景镜头都设置得如同古典绘画:小岛边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和黑夜中晃过刺目的灯塔的光;通篇的冷色调,都是纯度极低的各种蓝灰、土黄和深赭,配上压低的地平线和流动的乌云,实在是很引人入胜,也和整体氛围非常搭配。小岛是在德国的叙尔特岛(Sylt)取景,许多风景的镜头也和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弗雷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油画一般,阴郁而美不胜收。
在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对境外电影引进和分级制度尚不完善的时期,内陆的影迷们可能会错过相当一部分的一流经典好片。各种获得国际奖项或相对小众的影片可能会因为票房、敏感题材或受众面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不予引进。由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导演并于今年2月12日在第60届柏林电影节首映并获得2010年柏林最佳导演银熊奖的《影子写手》就称得上是这样一类的佳片。
《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是根据英国作家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片名中玩了一个双关语,Ghost在英语中既有“鬼魂、幽灵”又有“捉刀者、代笔人”的含义。正因为此,此片中主角Ghost连一个名字都没有,从头至尾他就是以“幽灵”和“替代者”的身份出现的。从标题就能读出,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有关政治阴谋的惊悚悬疑片。剧情符合所有政治阴谋题材的套路,一个接替了其意外死亡的前任写手,为他人捉刀代笔的作家在为英国前首相撰写回忆录的过程中发现了惊人的内幕真相。剧情虽然不算新颖,但是在电影细节中各种独特手法使得电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整部电影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正如主角自个儿承认的对政治一无所知,所以电影中他有许多单纯到令人崩溃问题比如把首相受人爱戴置于掌管国家身上缺零花钱被人憎恨的感觉之后以及问到发表那篇既不左也不右的声明时首相的真正态度;而最最崩溃的是这书生实在是拿着学术研究的态度来玩命,于是跟着他那本要命的书一块直直就掉进了巨大的漩涡中……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你知道什么,不要说出来;说出来也别写出来,要写出来了,发生什么结果那你就千万别意外。
波兰斯基在电影中安排下的细节处理是分外出彩的。蛛丝马迹的疑点都设置得丝丝入扣。直到主角Ghost发现了他的前任写手Mike留下的一个线索,电影情绪才算从沉闷中有些起伏。敏感的Ghost虽然极力想忘却和排除前任留下的一切,却始终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Ghost写书时,首相说,要是Mike在多好;在海滩上,首相夫人说Mike真可怜,客死他乡;园丁说,你开这辆给客人的车吧,Mike非常喜欢这车;Ghost住在Mike生前的房间里,丢掉他前任的遗物,却找到了他留下的线索;开车上路,走的是Mike走过的路线;去的是Mike去过的地方,和Mike见过的人谈话;在轮渡上几乎遇到和Mike一样的结局。即使他侥幸逃脱了,宿命的阴影最后还是一直笼罩着Ghost。波兰斯基营造出的这种悬疑氛围不禁让人联想到希区柯克经典的《蝴蝶梦》,那老管家说,女主人生前通常餐点吃什么,她穿什么;书上有她生前的字迹,屋里摆设有她生前的痕迹,处处都留下她的影子。Ghost也是这样,那个已经不存在的前人,时时刻刻被周围的人提醒着,潜伏在一切细节里,他反而无处不在。主角Ghost也不知不觉就重复走到一条相同的路里去了,并最终难逃其前任宿命的悲剧结局。
政治阴谋从来都是玩命的货色,而虚构的电影情节又和现实有着种种巧合与暗喻的联系。多方默认了该电影的首相角色其实是调侃和影射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电影中提到不承认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和《罗马规约》的国家名单貌似也小小揶揄了一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跟美国或明或暗地龃龉的发展中国家。最为讽刺的自然是导演本身的映射,因为三十多年前的一桩性丑闻,波兰斯基至今无法踏上美国的领土(原著小说中的小岛是在美国麻省的马萨葡萄园岛,这就是为什么导演只好在德国的岛上取景的缘故),以至于电影的后期制作和剪辑都是他在瑞士温特图尔的监狱中完成的。但撇开这些因素,波兰斯基在电影艺术上严苛要求完美的功力和造诣还是不容抹杀的;为了符合小说原著,波氏坚持主张片中的四位主角选角均是英国人——以确保英式口音的纯正。其中核心主角Ghost的扮演者就由原先的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替换为来自苏格兰的尤恩·麦克格雷戈(Ewan McGregor)——这位曾经在《猜火车》、《红磨坊》、《天使与魔鬼》和星战系列中完美饰演不同类型角色的优秀演技派明星正如日中天,而《影子写手》这样一部电影更是成为他演艺事业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电影中最后十分钟是抖包袱的传统时段,但是这结尾实在是很经典。真相在谎言和真实中逐步地被揭露,却并未落入俗套,反而在末尾做出了高潮迭起并戛然而止的终结。如此漫长的揭露真相的过程,那个经典的长镜头跟着10双看不见面孔的手趋向高潮,弦乐将紧张兮兮的氛围推到临界点,谎言和真实的同时并存,简直压抑到令人窒息。那辆车是早已静静停在路边了,那书生一边拦车一边走到镜头之外。远光灯照亮整条街,全速开出去的车带着人的心迅速下沉……没有惊叫,没有血腥,甚至没有一个影子,只有空镜头中漫天风中凌乱的曾被视为机密的纸片在街面上空翻转,倍感凄凉与宿命的无奈。渺小的个体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如同草芥一般被碾碎,卷入命运的漩涡,完全沉默。
全片中可圈可点之处颇多,电影的整体基调是沉闷的,十分符合悬疑片的场景塑造;配乐也和剧情很吻合,用的传统而古典的管弦乐团而没有加过多的合成音色。电影的前大半段都在整体阴郁色调和阴霾的坏天气中缓缓铺陈开来,整体风景镜头都设置得如同古典绘画:小岛边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和黑夜中晃过刺目的灯塔的光;通篇的冷色调,都是纯度极低的各种蓝灰、土黄和深赭,配上压低的地平线和流动的乌云,实在是很引人入胜,也和整体氛围非常搭配。小岛是在德国的叙尔特岛(Sylt)取景,许多风景的镜头也和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弗雷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油画一般,阴郁而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