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马铃薯间作根系特征及其与坡耕地红壤径流养分流失的关系

来源 :水土保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可以减轻坡耕地土壤的养分流失,测定农作物根系对径流中养分流失的影响可以从侧面评价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作用。选取云南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生育期内坡耕地的产流次数、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中养分流失量以及通过采用剪切箱,在农作物生育期对玉米、马铃薯单作与间作等3种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根系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常规管理条件下,与单作模式相比,间作模式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玉米马铃薯间作产流次数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分别减少4次和2次;在开花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0.49%,27.15%;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了49.67%,40.31%;在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径流携带总磷养分流失最少,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分别减少了78.06%,73.98%。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达到显著水平(P<0.05),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根长分别增加了80.06%,73.54%。在全生育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径流中总氮养分流失量分别达到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间作种植模式下农作物根系较单作更发达,更有利于控制径流中养分流失。
其他文献
结合景电工程运行管理中泵站轮机和叶片由于汽蚀、含沙水流的磨损导致的效率降低问题,分析了汽蚀、磨损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高扬程泵站运行的可靠性,增强水泵部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规制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而"波特假说"认为设置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刺激企业产生补偿生态创新行为、提高企业绩效,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基于"波特假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对公民的核心素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和各学科着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指明了
近年来,流感病毒感染性与致病性的改变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此,流感病毒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研究对于流感的防控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制至关重要。最近研究
目的:探讨特需患者应用两种病员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中60例特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穿多细带护理裤,对照组穿传统病
舌为心之苗窍,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故舌象可反映脏腑的病变。在妇科疾病中,常见舌象有8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热、血寒、湿邪、血瘀类,先辨舌脉,再施治,
<正>~~
会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养老供需缺口的不断加大,养老地产的开发需求日益显著。然而,养老地产前期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涉及行业众多,传统的"全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