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是一座活生生的“资源植物标本馆”。把校园作为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园植物的教学价值,为学生观察与识别资源植物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反复、及时和最大限度的实践为学生科研思维的开拓和创新创业等能力的培养提供基质。同时可以建立健全植物学及相关课程基础教学的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多层次、教学实践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校园植物;实践基地;科研思维;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156-02
《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资源学》等课程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1,2],这些课程兼具实践性和直观性的专业特点。它是运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识别鉴定及利用植物资源的技术性课程,学习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3,4]同时生物类专业在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增加,提高该专业人才对生物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等综合能力。[5]
一、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植物学及相关课程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资源学等课程是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均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运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识别鉴定及利用植物资源的技术性课程,学习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同时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反思以往教学实践环节设置存在的问题,如理论授课方式过于简单,课堂由教师一人支撑,缺少与学生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仅凭上课到课率以及平时的作业和检测等情况最终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不具有科学性,无法做到知晓每个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程度。
二、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具体内容
利用安徽农业大学蕴含量丰富的植物资源,探索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搭建“生物和非生物类本科专业植物学及相关课程基础教学与实践互通平台”、“植物学及相关课程基础教学与科学研究互通平台”。改革其课程体系及内容,由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单一讲授向学生与教师课堂互通转变;课堂由单一枯燥的室内教学移向室外活体植物资源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所学所认知识进行实地训练的能力。
1.學生协作完成校园植物资源的调查。利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规划图,以及对安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植物学书等参考资料的阅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相应工作,采用踏查法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通过分组合作参加植物资源的调查统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其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利用定位软件和资源植物名录扩展学生视野。利用校园植物定位系统软件方便快捷地掌握资源,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调查,基于ArcGIS环境,将GIS和校园的植物信息数据相结合,进行了校园植物定位软件的开发,并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后继学生能方便快捷地掌握校园的植物资源,便于学习和增强记忆知识点。建立安徽农业大学资源植物名录及分析分布情况过程中,在调查的植物中筛选出药用、食用、材用及其他用途的植物资源,根据不同功能给予分类总结,建立了安徽农业大学资源植物名录,为学生学习植物学及相关课程提供了学习参考。对校园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得出校园中植物资源分布的特点,这一系列过程为学生研究与开发植物资源,进一步挖掘本地区特色植物资源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同时校园实训基地的建立为相关课程的拓展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
3.依托校园资源基地,引导学生将创新科研思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课堂抛出相关科学问题,以科研的思维引导学生,特别是对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实训基地,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挖掘各种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和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汲取知识,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同时通过课题形式的科研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时更新课堂内容,紧随植物学科研究前沿,把最新知识带到课堂,提出热点讨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查询文献与相关书籍,讨论并整理出相应的PPT和word文档,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4.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基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和定位拍照等手段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实战能力,学生一改往日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冷漠,积极加入到主动实践中去,自主性增强,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校园植物资源,这个集教学实践于一体的基地的建立,为学生观察与识别植物资源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能及时地、最大限度地为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服务,如我院生物类学生参加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标本大赛,其参赛的材料全部来自安徽农业大学校园的植物资源,并且获得了多项奖项,总成绩在各参赛单位中位居前列。
5.进一步完善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校园资源植物名录配上清晰的植物图片,为《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植物信息,为学生观察与识别植物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要不断完善校园资源植物名录,总结资源植物的分布、功能及研究开发现状,及时更新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
三、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创新点
1.搭建“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互通平台”。通过学生参与校园植物的调查,校园植物定位软件的开发以及安徽农业大学植物资源名录,建立校园植物资源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对校园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考察并建立实践考核方法等,进一步完善植物学及相关课程体系内容。
2.搭建“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互通平台”。通过在课堂内外对植物学科前言科学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课堂交流,相互讨论,建立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同时给予学生思维的引导,在进行植物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探究中,着重进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通过两个互通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地完善,校园植物资源基地的利用,课堂内外对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逐步建立健全植物学及相关课程基础教学的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多层次,教学实践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浩主.药用植物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5-246.
[2]韦妍妍,邱莉,朱丹,李琼,等.“田野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65-166.
[3]马红军,张玉玺,李惠霞.《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校园及实训参观基地种子植物资源调查[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2):231-233.
[4]闫志慧,朱仝飞.将虚拟药用植物平台引入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104-105.
关键词:校园植物;实践基地;科研思维;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156-02
《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资源学》等课程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1,2],这些课程兼具实践性和直观性的专业特点。它是运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识别鉴定及利用植物资源的技术性课程,学习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3,4]同时生物类专业在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增加,提高该专业人才对生物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等综合能力。[5]
一、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植物学及相关课程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资源学等课程是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均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运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识别鉴定及利用植物资源的技术性课程,学习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同时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反思以往教学实践环节设置存在的问题,如理论授课方式过于简单,课堂由教师一人支撑,缺少与学生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仅凭上课到课率以及平时的作业和检测等情况最终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不具有科学性,无法做到知晓每个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程度。
二、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具体内容
利用安徽农业大学蕴含量丰富的植物资源,探索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搭建“生物和非生物类本科专业植物学及相关课程基础教学与实践互通平台”、“植物学及相关课程基础教学与科学研究互通平台”。改革其课程体系及内容,由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单一讲授向学生与教师课堂互通转变;课堂由单一枯燥的室内教学移向室外活体植物资源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所学所认知识进行实地训练的能力。
1.學生协作完成校园植物资源的调查。利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规划图,以及对安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植物学书等参考资料的阅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相应工作,采用踏查法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通过分组合作参加植物资源的调查统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其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利用定位软件和资源植物名录扩展学生视野。利用校园植物定位系统软件方便快捷地掌握资源,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调查,基于ArcGIS环境,将GIS和校园的植物信息数据相结合,进行了校园植物定位软件的开发,并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后继学生能方便快捷地掌握校园的植物资源,便于学习和增强记忆知识点。建立安徽农业大学资源植物名录及分析分布情况过程中,在调查的植物中筛选出药用、食用、材用及其他用途的植物资源,根据不同功能给予分类总结,建立了安徽农业大学资源植物名录,为学生学习植物学及相关课程提供了学习参考。对校园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得出校园中植物资源分布的特点,这一系列过程为学生研究与开发植物资源,进一步挖掘本地区特色植物资源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同时校园实训基地的建立为相关课程的拓展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
3.依托校园资源基地,引导学生将创新科研思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课堂抛出相关科学问题,以科研的思维引导学生,特别是对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实训基地,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挖掘各种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和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汲取知识,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同时通过课题形式的科研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时更新课堂内容,紧随植物学科研究前沿,把最新知识带到课堂,提出热点讨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查询文献与相关书籍,讨论并整理出相应的PPT和word文档,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4.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基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和定位拍照等手段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实战能力,学生一改往日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冷漠,积极加入到主动实践中去,自主性增强,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校园植物资源,这个集教学实践于一体的基地的建立,为学生观察与识别植物资源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能及时地、最大限度地为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服务,如我院生物类学生参加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标本大赛,其参赛的材料全部来自安徽农业大学校园的植物资源,并且获得了多项奖项,总成绩在各参赛单位中位居前列。
5.进一步完善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校园资源植物名录配上清晰的植物图片,为《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植物信息,为学生观察与识别植物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要不断完善校园资源植物名录,总结资源植物的分布、功能及研究开发现状,及时更新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
三、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创新点
1.搭建“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互通平台”。通过学生参与校园植物的调查,校园植物定位软件的开发以及安徽农业大学植物资源名录,建立校园植物资源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对校园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考察并建立实践考核方法等,进一步完善植物学及相关课程体系内容。
2.搭建“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互通平台”。通过在课堂内外对植物学科前言科学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课堂交流,相互讨论,建立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同时给予学生思维的引导,在进行植物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探究中,着重进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通过两个互通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地完善,校园植物资源基地的利用,课堂内外对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逐步建立健全植物学及相关课程基础教学的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多层次,教学实践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浩主.药用植物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5-246.
[2]韦妍妍,邱莉,朱丹,李琼,等.“田野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65-166.
[3]马红军,张玉玺,李惠霞.《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校园及实训参观基地种子植物资源调查[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2):231-233.
[4]闫志慧,朱仝飞.将虚拟药用植物平台引入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