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教学能力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教师教学能力如何,是学生、家长和学校评价一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学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怎样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
一、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使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要明确教研活动方向,注重研究实效,立足于把问题作为课题,把案例作为素材,把自身的教育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要培养教师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分享经验、研究问题,最终达到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二、加强集体备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各中小学要扎实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和智慧,以老带新,以骨干带一般,发挥示范、引领、指导作用。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领导。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抓好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等几个基本环节,以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为重点抓實个人自备,以增强师生双边活动针对性、提高课堂练习实效性为突破口开展集体研讨,以突显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适应班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为落脚点强化二次备课。要强化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集体备课实效。
2.因地制宜完善集体备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集体备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集体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非常重要的教研形式。
3.创新机制探索备课模式。学校应创新教学协作机制,探索高效、实用的集体备课模式,积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4.备课资源共享,失误同戒。学校要认真落实学科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坚决杜绝设施设备闲置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开展教学竞赛,强化教师业务能力
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适时举办教学竞赛活动,给教师实践、交流、展示的机会,激发教师教研教改热情,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一是组织好公开示范课。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进度,适时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公开课、示范课的示范、引领、指导作用。二是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由于教师对课题的把握,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不同,课堂教学的思路、风格也就各有千秋。通过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听课者享受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盛宴,同时也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同课异构”中“同”的多元性和“异”的教学精华。三是组织开展好教学竞赛活动。学校要有计划举办优秀教案(导学案)评选、说课竞赛、课堂教学竞赛、论文竞赛、教学基本功等竞赛活动,多种形式提升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以赛促研,以研促教,强化教师业务能力,使得广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成长起来。
四、创设名师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为使中小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设名师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名师引领”是一种很好的校本研修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引导基层学校强化校本研修,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集中研修、邀请专家学者指导、组织成员外出学习、交流,深入学校开展送教送培下乡,通过教学示范、课题研究、专题研修、听课评课、主题班会、教学诊断等形式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先进班级、学校管理经验和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丰富研修内容,提升研修品位。通过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堂、引领课堂、点评课堂、送教下乡等活动,统筹全县教学资源,培养新一代骨干教师,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名师引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要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搞好“传”“帮”“带”。学校要聘请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从思想进步到业务成长进行指导。青年教师向导师学师德、学技能,先听课后上课,每位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仔细研究导师的讲课技巧,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青年教师要详写教案,分课时备课,教案必须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方可使用。指导老师应本着热情关心、细心指点、严格要求的原则,公开教案,公开课堂,以便于青年教师学习。指导教师要提前批阅青年教师的教案,帮助青年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分析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导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导师制”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五、加强交流学习,增强教师自身素养
加强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特别是薄弱学科之间的交流探讨活动是增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可缩小各学校间发展不平衡,同时缩小同学科间的差距。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兄弟学校的好方法、好经验,决不能闭关自守,孤芳自赏,夜郎自大。要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增强自身的教学实力。“走出去”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到本地区兄弟学校及外地先进学校听课、学习、交流。“请进来”即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有关教育教学专家来学校与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搞好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培养教师的合力,增强教师自身素养。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是教师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晶。这就要求学校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细,每一个环节都要抓实,在落实上下功夫,在督查上花力气。同时,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要在“精细”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在“研究”上花力气。加强过程管理,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过程无缺憾,结果才会不遗憾。
一、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使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要明确教研活动方向,注重研究实效,立足于把问题作为课题,把案例作为素材,把自身的教育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要培养教师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分享经验、研究问题,最终达到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二、加强集体备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各中小学要扎实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和智慧,以老带新,以骨干带一般,发挥示范、引领、指导作用。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领导。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抓好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等几个基本环节,以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为重点抓實个人自备,以增强师生双边活动针对性、提高课堂练习实效性为突破口开展集体研讨,以突显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适应班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为落脚点强化二次备课。要强化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集体备课实效。
2.因地制宜完善集体备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集体备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集体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非常重要的教研形式。
3.创新机制探索备课模式。学校应创新教学协作机制,探索高效、实用的集体备课模式,积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4.备课资源共享,失误同戒。学校要认真落实学科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坚决杜绝设施设备闲置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开展教学竞赛,强化教师业务能力
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适时举办教学竞赛活动,给教师实践、交流、展示的机会,激发教师教研教改热情,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一是组织好公开示范课。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进度,适时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公开课、示范课的示范、引领、指导作用。二是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由于教师对课题的把握,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不同,课堂教学的思路、风格也就各有千秋。通过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听课者享受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盛宴,同时也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同课异构”中“同”的多元性和“异”的教学精华。三是组织开展好教学竞赛活动。学校要有计划举办优秀教案(导学案)评选、说课竞赛、课堂教学竞赛、论文竞赛、教学基本功等竞赛活动,多种形式提升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以赛促研,以研促教,强化教师业务能力,使得广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成长起来。
四、创设名师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为使中小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设名师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名师引领”是一种很好的校本研修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引导基层学校强化校本研修,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集中研修、邀请专家学者指导、组织成员外出学习、交流,深入学校开展送教送培下乡,通过教学示范、课题研究、专题研修、听课评课、主题班会、教学诊断等形式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先进班级、学校管理经验和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丰富研修内容,提升研修品位。通过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堂、引领课堂、点评课堂、送教下乡等活动,统筹全县教学资源,培养新一代骨干教师,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名师引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要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搞好“传”“帮”“带”。学校要聘请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从思想进步到业务成长进行指导。青年教师向导师学师德、学技能,先听课后上课,每位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仔细研究导师的讲课技巧,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青年教师要详写教案,分课时备课,教案必须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方可使用。指导老师应本着热情关心、细心指点、严格要求的原则,公开教案,公开课堂,以便于青年教师学习。指导教师要提前批阅青年教师的教案,帮助青年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分析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导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导师制”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五、加强交流学习,增强教师自身素养
加强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特别是薄弱学科之间的交流探讨活动是增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可缩小各学校间发展不平衡,同时缩小同学科间的差距。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兄弟学校的好方法、好经验,决不能闭关自守,孤芳自赏,夜郎自大。要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增强自身的教学实力。“走出去”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到本地区兄弟学校及外地先进学校听课、学习、交流。“请进来”即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有关教育教学专家来学校与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搞好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培养教师的合力,增强教师自身素养。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是教师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晶。这就要求学校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细,每一个环节都要抓实,在落实上下功夫,在督查上花力气。同时,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要在“精细”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在“研究”上花力气。加强过程管理,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过程无缺憾,结果才会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