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根据《现代汉语》课程特点和教育对象特点,阐述了思维训练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几种行之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结合现代汉语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
关键词: 《现代汉语》教学 思维训练 方法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文秘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其内容丰富,概念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其着力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结果不仅导致教学方法陈旧、呆板,而且导致学生感觉的枯燥、乏味。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我认为,必须从转变教学思想入手,把教学的着眼点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来,让学生在思维的训练中能动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
一、思维训练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忽视思维训练,就知识讲知识,学生的思维受限,当然听得枯燥无味,学得消极被动。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发展,知识的掌握也会障碍重重,少慢差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输出信息”的思维运作过程。所以,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运用都离不开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更需靠思维的训练来进行。这不仅仅是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范畴中的其他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也与思维密切相关。没有思维的观察是盲目的,没有思维的记忆是机械的,没有思维的注意是散乱的,没有思维的想象是模糊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现代汉语知识主要是抽象的理性知识,而理性知识又多以概念的形式反映事物(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它们,所以,重视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个智力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知识的条件和武器。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愈发展,其学习探求知识的兴趣就愈浓厚,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就愈顺利。例如,同是教“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以前我从传授知识的角度着眼,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如下表格让学生记忆。
表格语言简明扼要,内容对比明显,学生固然也能当堂记下,但这种设计,没有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间一久,或混淆或完全忘记。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我尝试从发展智力的角度,即从思维训练入手,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说气流受阻与否是辅音和元音的区别?辅音和元音中的各表象之间有无内在关联?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争辩后得出答案:气流受阻与否直接规定了声音的特性,所以说是最主要的区别;发音过程中各自呈现出来的一些表象之间内在关系紧密,以辅音为例,正是因为辅音发音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在发音器官的局部受的阻碍,所以受阻碍的发音器官感到特别紧张;要冲破阻碍,呼出的气流必然增强;气流一强,声门大开,气流从声门冲出,声带来不及颤动或偶有颤动,所以发出的声音一般不怎么响亮。这种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最后得出结论的教法,满足了学生探求知识的需要,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使他们弄清了概念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了现代汉语知识内容。
二、结合知识教学的思维训练方法种种
如上所述,现代汉语知识教学必须把思维训练特别是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并把它和知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思维能力训练不能凭空进行。如果单纯地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教和学的关系就变成了知识的授受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会表现为照本宣科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反之,如果从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着眼——因为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列化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就会随思维方法、思维内容的复杂多样和思维品质的丰富多姿而不断地有所调整,有所改进,有所创新。这些方法,笼统地称为“思维训练法”,具体说来,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自学发现法。为使学生“学以自得”,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把一些较易理解的内容或课内或课外布置学生自学,并在课堂上提纲挈领地归结,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想,提出所发现的疑难及模糊不清的问题。如在学习“轻声”时,有的同学提出:“轻声也是一种声调,但为什么又说普通话中只有四种声调?”在学习“动词”时,有的同学提出:“‘游泳是一项体育运动’中的‘游泳’在这里是动词还是名词?”“动态助词‘了’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那么‘他哭了’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吗?”这些问题是语音和语汇教学中的一些难点,不经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难以发现。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就会收到拨云开雾的效果,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课堂上一味地由老师讲,学生对知识是听懂的而不是读懂,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次泯灭;而运用自学发现法,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崭露头角,而且思维的成果就多少带有创造性了。
(二)比较辨析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适合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在现代汉语知识教学中运用比较辨析法,就是以语例作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对语例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即通过“作比较、辨异同”这一手段,使学生作出准确判断,得出结论。它的好处在于:由于比较是一个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它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此,可以使学生逐渐加深对语言的概念和规律性的认识,有效把握它们的基本特点。这样,获得的知识容易记忆、巩固和掌握。同时,它又能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比较有性质比较、类型比较、数量比较、层次比较等。如“同音词与多义词”是词的性质比较,合成词里的“重叠式”与单纯词里的“叠音词”是语素数量上的比较,“把字句”与“被字句”是句式类型的比较。单句和复句是句子内部的层次比较,等等。用什么方式比较什么,要根据知识的内容和思维当时面临的任务加以确定。常用此法,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步变得精确、灵活,并具备一定的批判性。
(三)讨论法。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开动脑筋,在认真观察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如副词的归类,可提问:“有人主张把副词放在实词里,有没有道理?”合成词的辨析,可提问:“合成词能否用‘添加虚词(和、的、地、得等)法’进行分隔展开?”单宾语句和双宾语句的区别,可提问:“请问,表示‘取得’意义的动词(如:买、借、要、收、租等)能像表示‘给予’意义的动词(如:给、送、教、派、告诉等)一样带双宾语吗?”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质,并且大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乐意思考和讨论。如此,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便于相互启发、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寻求尽可能满意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类比法。即由此及彼,让学生去思索和感悟。如在划分多重复句和句群时,学生往往搞不清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弄清分句或句子的个数后,让学生先找出第一重,即最根本的层次。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从生活中举例,如,你是一个记者,到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家庭里去调查,要弄清辈分,先要找到年龄最长的一对,然后一辈一辈地往下找,直到找完全部。多重复句和句群的划分也是一样,先找出谁和谁是一对,然后从最大的层次往下捋,直到全部找完。学生由此得到启发,划分起来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五)动态生成法。句子既然是由词、短语逐步扩展而来的,因此,与其静态的对各种类型的短语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倒不如根据短语和句子的内部规定让学生创造生成。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由词组成各种类型的短语(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主谓短语等),再由简单的短语根据要求组成较为复杂的短语,最后根据要求生成各种类型的句子(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以此类推,一重复句、多重复句乃至句群都可依据各自的内部规定让学生自行建构。这样以创造性地生成短语、单复句、句群为手段,活学活用语法,最终在实践中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方法,不仅语法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学用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特别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逻辑性、批判性等。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形象暗示法”、“举一反三法”、“引申扩展法”等,也都是一些训练思维、发展智能的常用方法。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能脱离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即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顺着这个目标去训练,并且做到教学得法,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的智力发展就会有保障,且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也变得驾轻就熟。
参考文献:
[1]张念宏等.教师手册[M].档案出版社,1986:196-197.
[2]杨秋泽等.现代汉语[M].齐鲁书社,2000,5.
[3]陈家麟等.学校心理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110-111.
[4]吴小秋,董崇礼.现代汉语解疑辨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78-17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现代汉语》教学 思维训练 方法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文秘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其内容丰富,概念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其着力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结果不仅导致教学方法陈旧、呆板,而且导致学生感觉的枯燥、乏味。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我认为,必须从转变教学思想入手,把教学的着眼点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来,让学生在思维的训练中能动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
一、思维训练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忽视思维训练,就知识讲知识,学生的思维受限,当然听得枯燥无味,学得消极被动。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发展,知识的掌握也会障碍重重,少慢差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输出信息”的思维运作过程。所以,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运用都离不开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更需靠思维的训练来进行。这不仅仅是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范畴中的其他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也与思维密切相关。没有思维的观察是盲目的,没有思维的记忆是机械的,没有思维的注意是散乱的,没有思维的想象是模糊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现代汉语知识主要是抽象的理性知识,而理性知识又多以概念的形式反映事物(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它们,所以,重视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个智力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知识的条件和武器。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愈发展,其学习探求知识的兴趣就愈浓厚,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就愈顺利。例如,同是教“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以前我从传授知识的角度着眼,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如下表格让学生记忆。
表格语言简明扼要,内容对比明显,学生固然也能当堂记下,但这种设计,没有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间一久,或混淆或完全忘记。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我尝试从发展智力的角度,即从思维训练入手,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说气流受阻与否是辅音和元音的区别?辅音和元音中的各表象之间有无内在关联?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争辩后得出答案:气流受阻与否直接规定了声音的特性,所以说是最主要的区别;发音过程中各自呈现出来的一些表象之间内在关系紧密,以辅音为例,正是因为辅音发音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在发音器官的局部受的阻碍,所以受阻碍的发音器官感到特别紧张;要冲破阻碍,呼出的气流必然增强;气流一强,声门大开,气流从声门冲出,声带来不及颤动或偶有颤动,所以发出的声音一般不怎么响亮。这种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最后得出结论的教法,满足了学生探求知识的需要,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使他们弄清了概念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了现代汉语知识内容。
二、结合知识教学的思维训练方法种种
如上所述,现代汉语知识教学必须把思维训练特别是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并把它和知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思维能力训练不能凭空进行。如果单纯地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教和学的关系就变成了知识的授受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会表现为照本宣科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反之,如果从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着眼——因为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列化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就会随思维方法、思维内容的复杂多样和思维品质的丰富多姿而不断地有所调整,有所改进,有所创新。这些方法,笼统地称为“思维训练法”,具体说来,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自学发现法。为使学生“学以自得”,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把一些较易理解的内容或课内或课外布置学生自学,并在课堂上提纲挈领地归结,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想,提出所发现的疑难及模糊不清的问题。如在学习“轻声”时,有的同学提出:“轻声也是一种声调,但为什么又说普通话中只有四种声调?”在学习“动词”时,有的同学提出:“‘游泳是一项体育运动’中的‘游泳’在这里是动词还是名词?”“动态助词‘了’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那么‘他哭了’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吗?”这些问题是语音和语汇教学中的一些难点,不经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难以发现。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就会收到拨云开雾的效果,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课堂上一味地由老师讲,学生对知识是听懂的而不是读懂,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渐次泯灭;而运用自学发现法,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会崭露头角,而且思维的成果就多少带有创造性了。
(二)比较辨析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适合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在现代汉语知识教学中运用比较辨析法,就是以语例作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对语例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即通过“作比较、辨异同”这一手段,使学生作出准确判断,得出结论。它的好处在于:由于比较是一个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它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此,可以使学生逐渐加深对语言的概念和规律性的认识,有效把握它们的基本特点。这样,获得的知识容易记忆、巩固和掌握。同时,它又能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比较有性质比较、类型比较、数量比较、层次比较等。如“同音词与多义词”是词的性质比较,合成词里的“重叠式”与单纯词里的“叠音词”是语素数量上的比较,“把字句”与“被字句”是句式类型的比较。单句和复句是句子内部的层次比较,等等。用什么方式比较什么,要根据知识的内容和思维当时面临的任务加以确定。常用此法,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步变得精确、灵活,并具备一定的批判性。
(三)讨论法。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开动脑筋,在认真观察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如副词的归类,可提问:“有人主张把副词放在实词里,有没有道理?”合成词的辨析,可提问:“合成词能否用‘添加虚词(和、的、地、得等)法’进行分隔展开?”单宾语句和双宾语句的区别,可提问:“请问,表示‘取得’意义的动词(如:买、借、要、收、租等)能像表示‘给予’意义的动词(如:给、送、教、派、告诉等)一样带双宾语吗?”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质,并且大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乐意思考和讨论。如此,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便于相互启发、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寻求尽可能满意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类比法。即由此及彼,让学生去思索和感悟。如在划分多重复句和句群时,学生往往搞不清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弄清分句或句子的个数后,让学生先找出第一重,即最根本的层次。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从生活中举例,如,你是一个记者,到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家庭里去调查,要弄清辈分,先要找到年龄最长的一对,然后一辈一辈地往下找,直到找完全部。多重复句和句群的划分也是一样,先找出谁和谁是一对,然后从最大的层次往下捋,直到全部找完。学生由此得到启发,划分起来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五)动态生成法。句子既然是由词、短语逐步扩展而来的,因此,与其静态的对各种类型的短语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倒不如根据短语和句子的内部规定让学生创造生成。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由词组成各种类型的短语(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主谓短语等),再由简单的短语根据要求组成较为复杂的短语,最后根据要求生成各种类型的句子(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以此类推,一重复句、多重复句乃至句群都可依据各自的内部规定让学生自行建构。这样以创造性地生成短语、单复句、句群为手段,活学活用语法,最终在实践中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方法,不仅语法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学用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特别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逻辑性、批判性等。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形象暗示法”、“举一反三法”、“引申扩展法”等,也都是一些训练思维、发展智能的常用方法。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能脱离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即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顺着这个目标去训练,并且做到教学得法,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的智力发展就会有保障,且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也变得驾轻就熟。
参考文献:
[1]张念宏等.教师手册[M].档案出版社,1986:196-197.
[2]杨秋泽等.现代汉语[M].齐鲁书社,2000,5.
[3]陈家麟等.学校心理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110-111.
[4]吴小秋,董崇礼.现代汉语解疑辨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78-17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