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在进入三季度的时候,人们对于证券市场的预期还是比较一致的话,那么在此刻进入四季度后,情况则有了一定的变化。当初的情况是,大家对于实体经济的改善普遍予以认同,同时对于海外经济形势,仍然持正面的看法。而国内即将推出的科创板,也令人对于后市充满想象。这样一来,认为三季度股市有望向上,也就成为相当多投资者的共识。
事实上,三个月来行情的走势,大致也确实如此,尤其是在9月初,股指一度全面向上,沪综指成功地站上了3000点,而深市创业板的行情相比之下则还要更好一些。然而就在人们对四季度行情抱有极大的憧憬之际,9月下旬起股市却陷入了较大的调整。不但是3000点得而复失,一些前期领涨的科技股也是高位跳水,一度风光无限的科创板,几乎是集体走低,而且不少个股完全是被“腰斩”。这未免使人对后市的走势感到某种担忧,对行情的看法也就有了很大的分歧。当然,产生分歧的原因,还不仅是个股的下跌,更与宏观环境的一些变化有关。
大家都知道,在三季度中,欧美国家明显改变了货币政策,有的降息,有的重启了量化宽松政策,这似乎从某个角度在提醒人们,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有点不妙,连续几年增长的经济可能会陷入停滞。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保守主义政策不断抬头,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反复,而且有上升到限制投资这种带有金融战层次的迹象,同时与欧盟的贸易争执也进入了实战阶段。经济不振,政策右倾,这样下去的结果自然是市场风险加剧,股市回落。虽然现在还不能得出美国股市已经进入熊市的结论,但持这种看法的中外人士是越来越多,国际黄金价格的高位运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谨慎情绪在蔓延,这些无疑对A股市场的运行是带来压力。
而就我们当下的实体经济而言,一方面整体运行平稳,但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最近几个月的外贸数据显示,尽管在货物贸易项下顺差仍然在扩大,而且服务贸易项下的逆差在缩小,情况似乎还不错。但也看得出主要是与进口下降以及对外投资等减少有关,由此所出现的顺差,通常是被称之为“衰退式顺差”,它表明提示了内需的不足。有人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今年十月长假期间的社会消费,有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从高端消费向有特色的普通消费转移;以及“口红式消费(即廉价消费)”膨胀的特点。尽管这类结论还较为表面与肤浅,难以作为判断经济走势的依据,但所提示的市场信号还是值得关注的。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居民收入增速也在下降,而在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已经占最主要地位的情况下,這种状况的出现,的确会影响到人们对下一阶段股市的看法。
而对更多的投资者而言,已经到来的四季度,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是颇为重要的。譬如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肇始于猪肉上涨所带来的通胀趋势等。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债务风险、金融领域继续出现的大型融资平台崩盘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这投资者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自然对后市会持谨慎态度。当然,市场上总还是有人会非常乐观,因为毕竟海外股市是上涨了十年、正处于历史高位,即便它现在开始调整,对处于10多年来低位的A股市场,应该说并没有太大的参照意义。而且就我们的实体经济来说,由于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像鼓励汽车消费、开工重大工程等,有望令经济逐渐触底企稳,并有所回升。至于那些债务问题,基本上还是处于可控的状态,不会酿成重大风险。而一些融资平台停止运作后,也得到了积极的处置,不会对实体经济工程构成直接的冲击。总之,就股市的基本面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后市理应看好。于是,多空分歧也就产生了。
客观而言,无论是对后市看多还是看空,关键还是要对那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形成作出判断。毕竟已经发生的事件,构成了当前行情运行的背景条件,但市场的逻辑发展,还要看那些可能会影响(或者继续影响)股市的不确定事件。而问题在于,这种不确定的事件是难以把握的,否则也就不称其为不确定事件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能够做的,就只能是从各种不确定性中去寻找并把握某种确定性了。简单来说,无论是看多还是看空,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现在实体经济的景气度并不是很高,只是一派认为景气度还会下降,另一派认为景气度有望走高。显然,不管最后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支持大牛市已经到来的观点。而前面对于境内实体经济以及海外经济的分析,也同样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客观而言,三季度时人们对后市较为一致的乐观预期,一方面与对当时中外经济活动的表象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于维稳的期待有关。而到了9月下旬,随着股市的连续下跌,全面看涨的理由应该是不存在了。尽管说四季度可能出现的一些事件,如果是偏于利好的话,那么对股市应该说还是会有所推动的,但相较与大环境,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已经没有可能性再回到2018年3月份以前的状况了。
然而,在承认当前股市没有大行情的情况下,人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中国股市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整,现在不少品种的估值处于历史的低位,因此要再大幅度下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此外,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还是有很多领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就会带来相应的结构性行情。很多人从十月长假的群众消费中看到,的确有部分必选与可选消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它们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逆周期运行的机会,而这就为投资提供了空间。还有,虽然一段时间来科技题材板块的股票调整比较大,但这并非是其基本面不佳变坏的缘故,更多是因为前期上涨较大,获利盘堆积较多的原因。现在股价跌下来了,而国家支持高科技发展的政策则更加明朗,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题材扎实、企业发展目标明确以及成长性被低估的科技板块股票,没有理由就地躺到,而是能够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大消费加科技成长,将构成四季度结构性行情的基础,这里有着很好的投资机会。
另外,科创板于7月下旬上市交易以来,经历了短暂的总体上涨后,即出现了持续的下跌。应该说,这是对前期过度炒作的一种否定,也是科创板股票价值的理性回归。尽管说现在还很难判断其股价是否真正调整到位,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这就是聚集在科创板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得到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科创板公司股票的上市,科创板的估值很可能还将继续有所回落,而一旦进入到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区间,那么科创板具有阶段特征的趋势性机会就将出现。一般而言,今年四季度科创板出现见底回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善于捕捉投资机会的人士,从现在起就应该有所准备。特别是科创板中那些具有独特题材,且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开发基础的成长性企业,届时很可能会出现中线投资机会,值得把握。而很明显的是,这种属于板块波动的行情,与大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具有相应自行运作空间。
年末即将来临,而迄今为止股市的表现恐怕还难以令人满意,现在看来,今年股市的高点很难超越去年,下半年行情要高于上半年恐怕也很难。但是,行情运行的相对平稳,则是人们都有目共睹的,科创板上市对大盘的影响总体积极,这也是为后市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与借鉴。而市场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仍然得以逐渐探明底部,也许更是应该得到大家重视的问题。所以,即便当下多空分歧较大,行情似乎运行得也不那么顺畅,但就中长线而言,则是已经显露了向好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实事求是地看待四季度的行情,着眼于结构性的操作机会,那么在年内继续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事实上,三个月来行情的走势,大致也确实如此,尤其是在9月初,股指一度全面向上,沪综指成功地站上了3000点,而深市创业板的行情相比之下则还要更好一些。然而就在人们对四季度行情抱有极大的憧憬之际,9月下旬起股市却陷入了较大的调整。不但是3000点得而复失,一些前期领涨的科技股也是高位跳水,一度风光无限的科创板,几乎是集体走低,而且不少个股完全是被“腰斩”。这未免使人对后市的走势感到某种担忧,对行情的看法也就有了很大的分歧。当然,产生分歧的原因,还不仅是个股的下跌,更与宏观环境的一些变化有关。
大家都知道,在三季度中,欧美国家明显改变了货币政策,有的降息,有的重启了量化宽松政策,这似乎从某个角度在提醒人们,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有点不妙,连续几年增长的经济可能会陷入停滞。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保守主义政策不断抬头,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反复,而且有上升到限制投资这种带有金融战层次的迹象,同时与欧盟的贸易争执也进入了实战阶段。经济不振,政策右倾,这样下去的结果自然是市场风险加剧,股市回落。虽然现在还不能得出美国股市已经进入熊市的结论,但持这种看法的中外人士是越来越多,国际黄金价格的高位运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谨慎情绪在蔓延,这些无疑对A股市场的运行是带来压力。
而就我们当下的实体经济而言,一方面整体运行平稳,但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最近几个月的外贸数据显示,尽管在货物贸易项下顺差仍然在扩大,而且服务贸易项下的逆差在缩小,情况似乎还不错。但也看得出主要是与进口下降以及对外投资等减少有关,由此所出现的顺差,通常是被称之为“衰退式顺差”,它表明提示了内需的不足。有人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今年十月长假期间的社会消费,有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从高端消费向有特色的普通消费转移;以及“口红式消费(即廉价消费)”膨胀的特点。尽管这类结论还较为表面与肤浅,难以作为判断经济走势的依据,但所提示的市场信号还是值得关注的。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居民收入增速也在下降,而在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已经占最主要地位的情况下,這种状况的出现,的确会影响到人们对下一阶段股市的看法。
而对更多的投资者而言,已经到来的四季度,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是颇为重要的。譬如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肇始于猪肉上涨所带来的通胀趋势等。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债务风险、金融领域继续出现的大型融资平台崩盘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这投资者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自然对后市会持谨慎态度。当然,市场上总还是有人会非常乐观,因为毕竟海外股市是上涨了十年、正处于历史高位,即便它现在开始调整,对处于10多年来低位的A股市场,应该说并没有太大的参照意义。而且就我们的实体经济来说,由于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像鼓励汽车消费、开工重大工程等,有望令经济逐渐触底企稳,并有所回升。至于那些债务问题,基本上还是处于可控的状态,不会酿成重大风险。而一些融资平台停止运作后,也得到了积极的处置,不会对实体经济工程构成直接的冲击。总之,就股市的基本面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后市理应看好。于是,多空分歧也就产生了。
客观而言,无论是对后市看多还是看空,关键还是要对那些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形成作出判断。毕竟已经发生的事件,构成了当前行情运行的背景条件,但市场的逻辑发展,还要看那些可能会影响(或者继续影响)股市的不确定事件。而问题在于,这种不确定的事件是难以把握的,否则也就不称其为不确定事件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能够做的,就只能是从各种不确定性中去寻找并把握某种确定性了。简单来说,无论是看多还是看空,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现在实体经济的景气度并不是很高,只是一派认为景气度还会下降,另一派认为景气度有望走高。显然,不管最后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支持大牛市已经到来的观点。而前面对于境内实体经济以及海外经济的分析,也同样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客观而言,三季度时人们对后市较为一致的乐观预期,一方面与对当时中外经济活动的表象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于维稳的期待有关。而到了9月下旬,随着股市的连续下跌,全面看涨的理由应该是不存在了。尽管说四季度可能出现的一些事件,如果是偏于利好的话,那么对股市应该说还是会有所推动的,但相较与大环境,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已经没有可能性再回到2018年3月份以前的状况了。
然而,在承认当前股市没有大行情的情况下,人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中国股市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整,现在不少品种的估值处于历史的低位,因此要再大幅度下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此外,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还是有很多领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就会带来相应的结构性行情。很多人从十月长假的群众消费中看到,的确有部分必选与可选消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它们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逆周期运行的机会,而这就为投资提供了空间。还有,虽然一段时间来科技题材板块的股票调整比较大,但这并非是其基本面不佳变坏的缘故,更多是因为前期上涨较大,获利盘堆积较多的原因。现在股价跌下来了,而国家支持高科技发展的政策则更加明朗,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题材扎实、企业发展目标明确以及成长性被低估的科技板块股票,没有理由就地躺到,而是能够更上一层楼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大消费加科技成长,将构成四季度结构性行情的基础,这里有着很好的投资机会。
另外,科创板于7月下旬上市交易以来,经历了短暂的总体上涨后,即出现了持续的下跌。应该说,这是对前期过度炒作的一种否定,也是科创板股票价值的理性回归。尽管说现在还很难判断其股价是否真正调整到位,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这就是聚集在科创板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得到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科创板公司股票的上市,科创板的估值很可能还将继续有所回落,而一旦进入到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区间,那么科创板具有阶段特征的趋势性机会就将出现。一般而言,今年四季度科创板出现见底回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善于捕捉投资机会的人士,从现在起就应该有所准备。特别是科创板中那些具有独特题材,且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开发基础的成长性企业,届时很可能会出现中线投资机会,值得把握。而很明显的是,这种属于板块波动的行情,与大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具有相应自行运作空间。
年末即将来临,而迄今为止股市的表现恐怕还难以令人满意,现在看来,今年股市的高点很难超越去年,下半年行情要高于上半年恐怕也很难。但是,行情运行的相对平稳,则是人们都有目共睹的,科创板上市对大盘的影响总体积极,这也是为后市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与借鉴。而市场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仍然得以逐渐探明底部,也许更是应该得到大家重视的问题。所以,即便当下多空分歧较大,行情似乎运行得也不那么顺畅,但就中长线而言,则是已经显露了向好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实事求是地看待四季度的行情,着眼于结构性的操作机会,那么在年内继续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还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