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编写的,比较适合学生用于教学活动,一般包含:课题、主题图、步骤图、学生作品、学生活动等内容。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的目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的关注点也随之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应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努力挖掘教材的核心素养并加以整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材解读
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就是借着设计思维的创新重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找出实施有助于学生更愉悦、更投入、更有成效地进行学习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设计,它必须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从教材的解读与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策略的设计,都要革新理念、不断创新。核心素养理念要求美术教师要把课堂定位从知识、能力立意走向思维智慧立意,把课堂建构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定位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生命这一高度,这一改变,重塑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对美术教材的解读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美术教材的深層含义
美术教材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图例和文字,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其结构可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主要指直接体现的美术学科知识内容,深层意义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的精神价值、方法论以及生活意义,它是隐性的,却是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科的双层含义,尤其要关注知识的文化意义。
例如,在讲授《叶子片片》这一课时,过去我们关注是叶子的外形与色彩,强调的是“点、线、面”的表现。这些只是教材的表层含义,我们更应该关注教材的深层含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故事、诗歌等元素,赋予叶子以生命,引导学生想象叶子的故事,感受叶子经历,体会叶子的各种情绪,鼓励学生用美术的方法去自由地表现叶子的“飘起了,落下去”。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方法,更通过一片片叶子经历了欢乐和悲伤、黑暗和向往,感受到自然与生命的美好。充分关注了儿童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培养了正确的审美眼光与人文情怀,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核心素养下的解读教材,其根本就是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积极元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理念上、方式上都要相应的更新,以发展的眼光来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理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美术能力,我们要巧妙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展开识读理解活动,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发现画面虽然没有文字却能让人一目了然,从而了解视觉语言的要素与方法。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独具慧眼地挖掘“教材”这个关键元素,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创意,关注其材料的巧妙运用。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给予学生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对材料进行处理和重组,完成创作,使作品更有意味。这样的教材解读和处理,带来的必然是完全不同的崭新的课堂。学生在的课堂里,身心愉悦,体验丰富,收获丰厚,其身心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关注学情,用活教材
解读教材,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理念和知识更新的基础上的。如果满足于自己熟知的世界,墨守成规,必定影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师对教材的一次独特创造,但这种创造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因此,教师解读教材不仅是基于教材本身,更是基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教材解读应该充分关注学情。以学生学习的原始状态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态度、经验和需求,以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另外,还要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尽量把单一的观察、欣赏、表现、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化、趣味化,鼓励学生体验探究,自己去获得知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潜心解读教材,挖掘其真正的内涵意义,提炼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综合性的体验活动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同时,感受美术的本质要素与内在情感,学习积淀和创造。这样学生不仅在美术知识和能力上获得提高,更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真正落实了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
结束语
教师不是教材的旁观者和被动实施者,而是教材的理解者和创造者,不同的哲学观、生活观,体现不同的课堂价值观。我们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基于自己的课程理解、专业特长和学生需求,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再创造,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双龙实验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材解读
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就是借着设计思维的创新重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找出实施有助于学生更愉悦、更投入、更有成效地进行学习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设计,它必须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从教材的解读与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策略的设计,都要革新理念、不断创新。核心素养理念要求美术教师要把课堂定位从知识、能力立意走向思维智慧立意,把课堂建构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定位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生命这一高度,这一改变,重塑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对美术教材的解读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美术教材的深層含义
美术教材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图例和文字,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其结构可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主要指直接体现的美术学科知识内容,深层意义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的精神价值、方法论以及生活意义,它是隐性的,却是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科的双层含义,尤其要关注知识的文化意义。
例如,在讲授《叶子片片》这一课时,过去我们关注是叶子的外形与色彩,强调的是“点、线、面”的表现。这些只是教材的表层含义,我们更应该关注教材的深层含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故事、诗歌等元素,赋予叶子以生命,引导学生想象叶子的故事,感受叶子经历,体会叶子的各种情绪,鼓励学生用美术的方法去自由地表现叶子的“飘起了,落下去”。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方法,更通过一片片叶子经历了欢乐和悲伤、黑暗和向往,感受到自然与生命的美好。充分关注了儿童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培养了正确的审美眼光与人文情怀,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核心素养下的解读教材,其根本就是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积极元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理念上、方式上都要相应的更新,以发展的眼光来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理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美术能力,我们要巧妙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展开识读理解活动,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发现画面虽然没有文字却能让人一目了然,从而了解视觉语言的要素与方法。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独具慧眼地挖掘“教材”这个关键元素,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创意,关注其材料的巧妙运用。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给予学生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对材料进行处理和重组,完成创作,使作品更有意味。这样的教材解读和处理,带来的必然是完全不同的崭新的课堂。学生在的课堂里,身心愉悦,体验丰富,收获丰厚,其身心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关注学情,用活教材
解读教材,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理念和知识更新的基础上的。如果满足于自己熟知的世界,墨守成规,必定影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师对教材的一次独特创造,但这种创造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因此,教师解读教材不仅是基于教材本身,更是基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教材解读应该充分关注学情。以学生学习的原始状态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态度、经验和需求,以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另外,还要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尽量把单一的观察、欣赏、表现、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化、趣味化,鼓励学生体验探究,自己去获得知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潜心解读教材,挖掘其真正的内涵意义,提炼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综合性的体验活动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同时,感受美术的本质要素与内在情感,学习积淀和创造。这样学生不仅在美术知识和能力上获得提高,更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真正落实了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
结束语
教师不是教材的旁观者和被动实施者,而是教材的理解者和创造者,不同的哲学观、生活观,体现不同的课堂价值观。我们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基于自己的课程理解、专业特长和学生需求,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再创造,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双龙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