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花遍野,碧水轻舟,十里桃花,云海漫天。”似乎这样的词句不足以让我们感受春天的气息,却增添了我们对春暖花开的向往。北方的春天总是来得比南方晚,当我们还在四处寻找春天的影子时,南方已是春意盎然。为了提前感受春天,我们一行五人决定南下踏春。
一直就向往皖南的春色美景,每逢春暖花开,皖南的油菜花、桃花和梨花竞相开放映入眼帘,绝对是我们踏青寻春的最佳境地。尤其是江西的婺源,更有“中国最美的乡村”美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婺源的诗句。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存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中;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这简直就是远离喧嚣忙碌的都市,给心情一个深呼吸的“世外桃源”。
3月19日 访石潭迎春
天津—安徽屯溪—石潭
从天津乘火车抵达安徽屯溪市与朋友汇合,一同开车奔往石潭。通往石潭的路两旁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和远处白墙青瓦的民居相得益彰,在蓝天的衬映下显得格外耀眼。石潭是安徽省歙县霞坑镇的一个行政乡,境内峰峦起伏,山水环绕,有山有水有云有雾有人家。石潭至今还保存着宋代大儒吴用清之子吴启之墓,别小看这区区古墓,他的长子吴延硕自歙迁居宣城,其后世又迁居肥东六家畈,形成皖北的著名“肥东六家畈吴氏”。石潭两座古祠堂——叙伦堂和春晖堂仍在,两堂虽无龙川胡氏宗祠、江村总祠之气派和精美,但其梁上有梁,号称“百梁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叙伦堂历经四朝350年。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霞坑镇,山脚下的小镇停满了前来旅游的车辆,我们将车存好,背上行囊即刻上山。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一路景色美不胜收,让人在感叹之余,频频按动相机快门记录美景。一小时后我们到达半山腰的下汰村,入住农家旅馆,放下行李不顾旅途疲劳,即刻拥入春的海洋。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句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印证,站在山坳上极目远眺,散落在山
间、河湾边上的大小村落,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房前屋后绽放的桃花、梨花,让你不由感叹这是自然与人完美结合的体现。置身其中恍若仙境,简直就是天上人间!远处那条大河拐了一个S型的大弯,映着阳光尤如一条巨龙。这条河发源于清凉峰,清凉峰位于皖浙交界处,是浙江天目山的主峰,海拔1787.2m,为华东地区仅次于黄山主峰高度的另一座高峰。石潭的另一美景是北山的“桃花人家”,白墙青瓦的民居,房前屋后种着不同的果树:桃、梨、杏、樱。尤为壮观的是油菜花散落在北山的山间地头,一条条、一块块、一畦畦就像靓丽的鹅黄地毯。村民告诉我们,他们每年冬天种植油菜,来年春天油菜开花时就会形成现在漫山遍地黄金色的壮丽景观。
3月20日 惜婺源风光
石潭—屯溪—婺源—江岭
去婺源必须先回到安徽歙县经过屯溪,全程90km,开车约一个半小时,即到江西省婺源。
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真是名不虚传。山川灵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贤俊广众。大小村落在青山环抱之中,碧水环绕之间,星罗棋布且错落有致,与大自然完美融合。我们的车在蜿蜒山路上盘旋,由于山路陡峭我们的车开得很慢,将近中午时分终于到达婺源县城。
游婺源可走三条路线:东线—月亮湾、小桥流水人家李坑、俞氏古祠、画里乡村晓起、庆源、田园风光江岭、龙尾山、伟人故居江湾、黄山。西线—文公山风景区、许村古居、游山村、金山生态茶园、鸳鸯湖风景区、景德镇。北线—宋代廊桥彩虹桥、思溪延村、大鄣山、灵岩洞、理坑、虹关、浙源、鸳鸯湖、景德镇。这三条旅游路线均以婺源县城为中心,通往三个不同方向,新修的柏油路面,路况不差。但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决定走东线直奔江岭。从婺源县城到江岭的路上景色更加迷人,嫣然就是一幅天成的画卷,被深深吸引的我们走走停停,唯恐错过任何一处美景。汽车继续沿着平坦的公路向前开,一路风光秀美,湖光山色伴随全程。从江岭开始就是山路了,汽车盘山而上,路况开始恶劣起来,坑洼不平的盘山车道非常难开,通往山上的路面压车状况严重,却并未影响我们欣赏沿途秀美的景色。汽车一直开到山顶,景色一揽无余,只见一层层的梯田中点缀着泛着金黄色光芒的油菜花,山谷盆地中的小河宛如细细的丝带,曲折的梯田和散落在其中的小村庄,构成了一幅美丽隽永的山水画卷。远处传来阵阵的说笑声,几个村民肩挑着物品边走边说,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恬静的山野风光,青山绿水之中姹紫嫣红的花朵,在蓝天白云下相映成趣。
3月21日 探幽静山村
江岭—大鄣山—阳春村—游山村
清晨有些薄雾,我们开车去婺源的北线大鄣山方向,探访幽静山村,感受质朴民居风情。在去往大鄣山的路途中有许多古老村落,村落古朴典雅却又各有千秋。小桥流水人家,徽派粉黛青瓦民居,在盛开的桃花、梨花簇拥下更显宁静优雅。站在高处眺望,村庄在云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闻着花香听着鸟儿歌唱,心情也豁然开朗,仿佛所有烦恼在瞬间烟消云散。
汽车继续前行,我们进入了一个叫“阳春村”的小村庄,据说这个村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里尚存一古戏楼,据村民介绍该古戏楼始建于唐朝。站在古戏楼面前,抚摸着陆离斑驳的老墙,让我们在慨叹岁月流逝的同时,由衷佩服唐朝工匠的精湛技艺,那千年不朽的精美木雕和两边长满青苔的护壁无一不在诉说着它曾有的记忆。虽经千年的风雨侵蚀,戏台早已失去当年风采,但我们还是隐隐感觉到了在很久以前曾经的辉煌。
告别了“阳春村”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古村落“游山村”,这里最有名的当数清初时建的一座“廊桥”。全桥石木结构,虽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却依然倚立于此。热情的村民们将这桥的历史娓娓道来,我的思绪不觉随其走入那段传奇。站在小桥边畔,看着那一条条街,一扇扇门,岸边石板路上追跑嬉戏的孩子们,坐在桥边悠闲地喝茶、抽烟、聊天的大人们,不由心生羡慕。似乎一路上除了感慨还是感慨,或许只有生活在忙碌都市的我们才会对这样的生活心向往之吧!不觉已近傍晚,小河两旁人家升起袅袅炊烟,这里的村民不在意外界的任何打扰,井然有序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而奔波了一天的我们,也似乎有些疲乏,坐在车里陷入沉思。我仿佛还沉浸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渐渐进入梦乡,在梦里我再次推开历史的大门,信步漫游,掀开那一段又一段过去……
3月22日 怜山水柔情
游山村—月亮湾—李坑
最后一天,我们决定去李坑。途经“月亮湾”时,不由被眼前这颗“明珠”吸引。月亮湾,不过是婺源最普通的一条河在此处转了一个最普通的弯。然而当你走到它的面前,探看它,倾听它,呼吸它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它竟是那么柔媚宁静。郁郁葱葱的山在两边无语相伴,水边树影婆娑,水面上落花相逐,鱼划涟漪。中间那一个月牙形的小岛小得让人怜爱,一条更小更可爱的小船儿依偎在小岛的岸边,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我很庆幸来得早,不然当躁动降临,不知月亮湾会不会觉得厌烦。
离开月亮湾,我们便驶向旅行的终点——闻名遐尔的“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km。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或许只有这样的地方才会让人洗去了了凡世的尘埃和喧哗,尽情投身其中流连忘返。“桥”是李坑的灵魂,李坑所有的桥都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每座桥都有其悠远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其中最古老的当属“中书桥”,它静静地横卧在通往县城路旁的小溪上,在落日余晖的斜照下,显得古朴庄重。
都说婺源山水有一种极致的柔情,此次踏青眼里莫不是青碧。山是柔的,水是柔的,柳条也是柔的,里面的人更是柔得能化出水来。身在其间,不需多言,只要静静地观看,那山、那水、那桥、那石似乎都带着灵性。仿佛天生它就是这儿的主角,每一样都那么的自然且恰到好处。若是静静地聆听,不出一分钟,总能听到鸟儿的鸣唱,那声音听不出任何的急躁。深深深呼吸,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想要带上这里的气息踏上归途,却发现自己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