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认识论思想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的产生,是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与其所在的自然科学、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都有着相关联,这就引起了一些人的认识的产生理论的研究。通过研读康德经典著作发现,从乔治.贝克莱到德国的康德,对认识的产生问题都有过相关的重要论述,康德认识的产生观是建立在大卫·休谟的基础上的,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认识方法论。加强对康德认识的认识方法论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对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理论指导力,对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德纯粹理论批判是康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有利于全面地了解康德体系。康德认识论的产生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以丰富的,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现阶段对康德认识的产生观的研究将会推动人类对于认识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基于这个理念,本人提出了关于康德认识论之三性特点的探析的理论研究。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家,于1724年出生在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他的父母是虔诚的教徒。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家庭困难而不得不经常被迫辍学,而为了生计,不得不担任家庭教师。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止康德对自然科学的来源的研究。他质疑了牛顿的太阳系的起源,提出了他的星云学说,在自然界引起了轰动。康德曾经说:“我生性是一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不断地向前进,有所发明才快乐。”他在认识论以及古典哲学上的创新之功,使人类迈步向前。基于对“人为什么这样产生认识”的思想,康德在其著名哲学论著《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他的感性、知性及理性“三性认识论”。
  康德一直对于康德否认了在他之前的形而上学的科学性。他认为,之前的形而上学是自封的,是以人类以前所利用到的思考方式套入教条来使用,因此新的知识得不到挖掘。他认为,他需要把形而上学的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也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的作答:如何让科学的形而上学成为可能。对于这个问题的作答,也就是科学的新的形而上学的建立,就构成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先验性哲学体系。康德认为,形而上学需要正确对待那些曾经的运用经验来进行分析的自然概念,还需要采用纯粹理性的分析来对待。纯粹理论体系中的《纯粹理论批判》是三大理论的核心。它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形成、纯粹的自然科学史怎么成为了可能、科學的形而上学怎么成为可能以及一般的形而上学怎样形成可能等四个问题,然后就这四个问题康德就提出了其感性、知性以及理性的三性认识论。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之三大批判之一,是最有影响的认识论,也是被西方哲学界公认为最有影响力的巨著。这本书被称为康德的第一批判论,后面接踵而来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构成了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学说。在《纯粹理论批评》中,康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得到结合。大卫.休谟的经验主义受到否定,旧的形而上学遭到了打击,科学的解析科学来源的认识论得到了确立,成了影响后代的不可或缺的哲学经典名著。
  纯粹是指独立性的不依靠经验而存在的,它完全抛开经验。批判是指对事物来源的考察。纯粹理性批判是指完全抛开理论去认识人类认识的来源、人类所认识的范围以及人类所能够达到的认识的界限。可以说,纯粹理论批判是基于18世纪的欧洲所存在的认识论问题众说纷纭的情况下达成的。
  在18世纪的欧洲有两种关于认识的理论是比较出名,一种是莱布尼茨的唯理论认识论,一种是休谟的经验论认识论。这两大派别针锋相对,有着相异的观点。而康德对于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的唯理论加以批判,认为在脱离了感觉经验而进行的人类的理性思维来进行都事物的来源的认识的观点是不对的,是荒谬和独断的,甚至是虚伪的。对于休谟的看法,康德对其持一定的肯定态度,肯定其对于人类的认识是始于经验的看法的肯定。但是对于休谟对于脱离理性来进行对事物的认识的行为,他也持有否定的态度。他认为,对于事物来源的认识如果缺乏理性,就等于否定了科学知识。莱布尼茨与休谟的争论都有着其可取之处。于是,康德就基于两者的理论提出了纯村理论批判认识论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对于自然事物的来源的认识最初是开始于经验,而后面对于事物所带来的知识的认识是来自于理性。也就是说,人类知识的来源首先是人的感官带来的感觉,这些感觉给后天提供了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混乱而零散的,需要人的头脑中先天固有的有着必然性以及普遍性的认识能力来加以分析。也即是说,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后天的认识能力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因而形成了科学知识,因此他肯定,人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是基于感官感受,然后对于这些感受进行分析而得出。感官感受以及先天条件对于这些感官感受所进行的整理是达成人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的两个不可以分开的条件。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是探究“真”的问题,是讲授知识是如何得来以及知识在哪一种条件下才能够成为可能的条件。根据“真”的理论,知识是先天的时间与空间的形式的认识过程和感性材料的结合而得以形成。这就是他在书中所论述的先验违心主义的主要部分。而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主要是研究人的道德行为原则,也就是“善”的问题的研究。基于他的先验唯心主义的基础,他对于人的道德行为的原则的研究在于对于道德原则的得来为什么是基于先天先验的基础。这实质就是伦理学。而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提出了并且详细地论述了他对美学的认识理论,也就是探究“美”的问题。同样,对于“美”的问题的探究,也是基于他的先验唯心主义。在书中,他论述,“美”为什是先天的先验的,并且认为只有有天然天赋的人才可以得以“美的艺术”的认识以及创造。这实质就是美学。《纯粹理性批判》与后面的《实践理论批判》、《判断力批判》构成了人类哲学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批判”。这三大批判有强而有力的理论,有独创性的见解,有富于挑战性的语言。因此,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三本书构成了康德“真”、“善”、“美”的理论体系,是批判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主干。这三大批判著作在德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且让康德成为了德国启蒙时期的有影响力的代表之一。而这三大批判中,《纯粹理论批判》更是以独到的见解、有力的论据来证明的认识的来源,这对于后人对于认识论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具有重大的先河意义的著作中,康德的认识理论为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严密性提出了理论基础。为了论证他的论点,他敢于挑战曾经控制了欧洲的认识理论,甚至深深刻印在人们思想中的神学。他主张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的有致结合,让两种达成协调统一,因此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理论以及风格。康德思想形成的时候,正是法国进行资产革命的时候,这些结合了时代发展的思想,得到了各个先进学者的认可,并形成了强而有力的思想体系。(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2014年下半年全国总体上出现经济下行趋势。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通过深入的调研,经营困难有多种因素,本文拟从财务因素特别是股权和债务因素探讨目前经营困难企业的债务重组路径。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重组谈起。  关键词:经济下行环境;经营困难;债务重组;路径  一、美国通用汽车破产重组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迫于近年连续亏损、市场需求萎缩、债务负担沉重等多方
期刊
摘 要: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人民的民生问题在天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本文从现实情况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天津市城镇化质量与人均收入的关系,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天津市城镇化质量与农民收入的发展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天津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  关键词:农民增收;新城镇化;天津市  1.天津新型城镇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基于关中地区的调研数据,对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采用有机肥的意愿主要跟家庭年收入、农户对有机肥益处的认知以及农户对化肥污染认知等因素有关,而农户的性别、教育程度等自身禀赋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引导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有机肥;意愿;Logit模型  1.引言  化肥的施用提高了
期刊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旅游业发展影响重大。旅游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的基本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规范、技能以及灵活应变能力。新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不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所存在问题,新乡学院必须把握机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验室建设、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等措施来构建“理论—实习
期刊
摘 要: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条件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应对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增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影响力的措施,才能更好的实现基层团组织代表青年、依靠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校基层团组织影响力;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团委  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利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2年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强度,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效果较小,并发现2006前后,能源消费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的结果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STIRPAT模型;京津冀地
期刊
摘 要:消除贫困是一项重大民生实践,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贫困的多发区域,贫困人口集聚,呈现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现状。因此,笔者尝试通过以多民族分布县域的赫章反贫困实践机制的探究,寻找民族地区消除贫困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反贫困实践;机制;探究;赫章县  作为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赫章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县域中,经济发展困难,贫困程度较深。
期刊
摘 要:从整个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农户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生活需求,对自己的生存进行保障,一直以来都有着储口粮、饲料粮的习惯。这些粮食的储藏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选取了中部武陵山区的湖北恩施50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采取亲自上门进行问卷访问的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对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来了解当
期刊
摘 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纷纷流入城市,“民工潮”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各个一线城市蔓延。然而,2004年春季,中国用工市场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由“民工潮”转变为“民工荒”,珠三角地区的民工荒问题最为严重。本文从“民工荒”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研究“民工荒”现象的重要意义,从国家、珠三角地区、企业和劳动者自身等方面研究产生“民工荒”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对策。 
期刊
摘 要:从2005年起,我国逐渐意识到医生职业满意度的重要性,以及医生的职业满意度对缓解医患关系而言的重要意义。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全方位的提高医生的职业满意度,缓解医患失谐的局面,就需要借鉴国外的方法和模式,并使其符合中国国情。调查显示,医生的职业满意度普遍较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有: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不足、医院的传统制度影响、医生缺少专业的心理疏导、政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