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各高校纷纷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形势下,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奖学金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因素,提出构建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新型奖学金评定制度,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政策导向与制度保证。
关键词:个性发展;能力提升;奖学金制度;改革
一、高校一般奖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奖学金类型较单一
奖学金是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的方式。在我国,评判学生优秀程度的标准主要是“综合测评”,即以学习成绩为主,以其他综合能力为辅。学习成绩是一个具体化的指标,所以各高校为了保证奖学金评比能公平有效进行,纷纷选择整齐划一的评价制度,以单一的量化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优劣,使得个性化人才数量日益萎缩。
(二)奖学金评选标准
1.奖学金受益范围小
各高校除了学校自己设有的奖学金,还有国家级、省级及个人企业设立的各种奖学金。但经调查发现,奖学金受益范围实际上很小。如广东石油化工学校一名英语专业学生,在2014—2015一学年内揽获了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及各种企业或个人设立的奖学金将近十项。这种现象不是个例,打开任意一所高校的各种奖学金公示,发现重复出现的名字非常多。在高校学生人数剧增的前提下,只有奖学金受益范围变大,才能强化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2.奖学金定位不明确
(1)评选标准笼统。不管是国家级奖学金还是高校设立的奖学金,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评比标准笼统,没有具体的成绩要求,没有具体的类型奖项,没有具体的行为准则。因此,下级实施者需增设门槛来选出合适的申请者。由于学生专业不同,侧重的方向不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不同,笼统评选标准会让某方面拔尖的学生失去评选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2)评选定位不明确。随着高校对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奖学金评选增加了各种附加分的项目。附加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比赛,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但不科学的加分制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主要条件评选的结果。比如,以专业成绩排名为主要条件评选的奖学金,因某学生社会实践加分多反而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奖学金失之交臂。因此,加分项目类型广泛,就是把不同类型的人才放在同一个制度下评比,这种不公平会打击不在加分项学生的发展动力,反而不能培养综合型人才,也不能培养单方面的拔尖人才。
(三)奖学金评定过程
1.评选流程简单,学生参与度低
经调查统计,大部分高校奖学金的评定方式基本都是由院级向校级推送,即校级制订评定标准和规则并向院级下发,院级根据校级要求在院系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然后收集这些学生的资料送上校级参评,最后,校级为其颁奖。这种评选方式虽然能保证评比工作高效及公平,但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不能在评选中展示学生的风采,激发他们的个性,打击了有意参选的学生的积极性。
2.配套体系缺乏,监督力度不足
(1)评定过程不透明。在大部分高校中,奖学金只公示获奖人名单,并没有公开评选流程和获奖者相应的资料。不透明的制度会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如果缺乏配套的监督机制,一方面有可能出现“领导决定”的不公平竞选情况,如负责评审的领导会为自己的学生助理或者亲戚朋友放宽标准甚至内定名单;另一方面,既容易增加广大师生对评选结果的异议,又无法让获奖者的优秀事迹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起学生群体对发展自我个性的热情。
(2)参选者弄虚作假。奖学金有激励作用,但缺乏科学规范的评选机制就容易出现不良影响。比如,某高校大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获得奖学金而冒险考试作弊,或者造假资料来进行加分。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不会为了获得奖学金明知违规违纪而为之,所以只有强有力的监考制度和有效的核查方案,才能使奖学金真正发挥作用。
(四)奖学金宣传方式
(1)宣传内容简单。目前高校宣传内容简单枯燥,主要是奖学金评选的标准、金额、名额、评选次数及评选后的得奖者公示等。奖学金是学生提高自我的一面旗帜,各高校若不加大奖学金获奖者的事迹宣传力度,就无法展示获奖者的个性风采,使之荣誉感不够强烈,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重视。
(2)宣传渠道较少。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高校进行奖学金的收集工作和公示工作都是单纯依靠挂网和下发通知、出海报展板等传统方式。在通信工作多样化的时代,传统的宣传渠道不利于信息的传播。大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使用新媒体新技术最频繁、最熟练,因此,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特点,制订符合他们的个性化宣传方式。
(3)宣传效果差。经多所高校学生反映,多高校工作者把重心放在评选奖学金上,忽略了把奖学金政策确保有效地及时宣传到每位学生。宣传工作到位,宣传有效果,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将奖学金作为自己的前进动力,从而为之行动。
二、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与能力提升的因素探讨
1.教学制度
(1)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导下的教育制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却忽略因材施教。在教育部门统一的教学大纲下培養出来的大学生具有太过标准化的问题,缺少张扬的个性。
(2)教学模式。大部分高校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特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形同虚设。学校对选修课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上公选课仅仅是为了修学分而不是培养兴趣和发展个性。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落实时,怎么能实现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呢?
(3)管理方式。目前,个性化发展在众多高校中存在广泛的认同,但是很少有高校出台具体的激励和保障措施。经观察了解,许多高校将个性非常突出的学生视作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坏学生,他们不但无法在学校里面展现自我,还被高校的老师作为管理重点对象。个性突出的大学生在标准化的管理下消磨自己的个性,走向共性。 2.校园文化
(1)高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部分高校仅建设舒适的校园环境,而缺少对艺术馆、体育馆和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校园缺少人文气息,学生缺少培养兴趣和发展自己特长、张扬自我个性的场所,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内心需求。
(2)高校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大学生经过学习压力巨大的高考后,想在大学追求个性自由。他们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与各种机构活动,在适当的位置上展示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个人魅力等。根据对多所大学的大学生调查结果得出,许多高校并没有对这些学生组织机构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适度的引导,也没有设立奖励机制来为其设立标杆,这就会使得学生组织机构中出现一些偏激、叛逆和浮躁等不良的情绪,扭曲大学生的个性。
3.学生心理
学生缺少对个性的心理需求。在长时间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大学生,即便上大学后学习压力减轻,也没有增加他们对自我个性发展的心理需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在个性发展和实践探索中得到尊重和肯定,也没有因与众不同的特长而得到学校或者家长表彰和奖励,这使他们在个性发展方面缺乏成就感和内心需求,阻碍了大学生发挥个性的潜力。
4.奖学金制度
获得奖学金是一名优秀大学生的证明,而奖学金的标准就是大学生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要想培养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各高校应该摒弃单一的量化标准,制订出完善的、多样化的奖学金制度来引导和保障大学生多方面发展。
三、优化高校奖学金评定制度,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个性
1.综合能力奖学金和个性发展奖学金并存
学校可以通过 “综合能力奖学金”和“个性发展奖学金”相结合来强化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2.制订具体化奖学金评比标准
奖学金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所以它应该很大程度上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具体化的标准。首先,对于模糊的标准应该避免出现,使用可以量化的标准更加有利于公平性;其次,为了树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发展标杆,我们应该对向不同领域发展的学生进行分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促使相同领域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最后,奖学金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标准,保持大学生对参评奖学金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气氛。
3.建立健全评选制度
建立健全一个公正透明的奖学金评选制度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极为重要。如果整个评定工作师生参与度高,过程阳光透明,将学生最高荣誉的评审决策权交给师生共同行使,那么学生将树立“我的大学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他们思想活跃。对于奖学金制度的肯定,也会促使他们想去积极争取奖学金,做学生的榜样。阳光的奖学金制度能对全体学生起到重学术、重品格的引领作用。
4.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奖学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各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首先,各高校要拓宽宣传的新渠道。新媒体现在迅猛发展,学生群体广泛使用,利用新媒体宣传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其次,宣传的内容不仅仅是发布通知和公布名單如此简单,还要对获奖者的历程进跟踪报道,使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并为他们的行为做出具体的指导;最后,宣传方式多样化,从中展现获奖者的个性与风采,形成浓厚的个性化、学术化和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廖志丹.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7).
[2]潘玉驹,嵇小怡.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1).
关键词:个性发展;能力提升;奖学金制度;改革
一、高校一般奖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奖学金类型较单一
奖学金是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的方式。在我国,评判学生优秀程度的标准主要是“综合测评”,即以学习成绩为主,以其他综合能力为辅。学习成绩是一个具体化的指标,所以各高校为了保证奖学金评比能公平有效进行,纷纷选择整齐划一的评价制度,以单一的量化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优劣,使得个性化人才数量日益萎缩。
(二)奖学金评选标准
1.奖学金受益范围小
各高校除了学校自己设有的奖学金,还有国家级、省级及个人企业设立的各种奖学金。但经调查发现,奖学金受益范围实际上很小。如广东石油化工学校一名英语专业学生,在2014—2015一学年内揽获了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及各种企业或个人设立的奖学金将近十项。这种现象不是个例,打开任意一所高校的各种奖学金公示,发现重复出现的名字非常多。在高校学生人数剧增的前提下,只有奖学金受益范围变大,才能强化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2.奖学金定位不明确
(1)评选标准笼统。不管是国家级奖学金还是高校设立的奖学金,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评比标准笼统,没有具体的成绩要求,没有具体的类型奖项,没有具体的行为准则。因此,下级实施者需增设门槛来选出合适的申请者。由于学生专业不同,侧重的方向不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不同,笼统评选标准会让某方面拔尖的学生失去评选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2)评选定位不明确。随着高校对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奖学金评选增加了各种附加分的项目。附加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比赛,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但不科学的加分制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主要条件评选的结果。比如,以专业成绩排名为主要条件评选的奖学金,因某学生社会实践加分多反而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奖学金失之交臂。因此,加分项目类型广泛,就是把不同类型的人才放在同一个制度下评比,这种不公平会打击不在加分项学生的发展动力,反而不能培养综合型人才,也不能培养单方面的拔尖人才。
(三)奖学金评定过程
1.评选流程简单,学生参与度低
经调查统计,大部分高校奖学金的评定方式基本都是由院级向校级推送,即校级制订评定标准和规则并向院级下发,院级根据校级要求在院系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然后收集这些学生的资料送上校级参评,最后,校级为其颁奖。这种评选方式虽然能保证评比工作高效及公平,但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不能在评选中展示学生的风采,激发他们的个性,打击了有意参选的学生的积极性。
2.配套体系缺乏,监督力度不足
(1)评定过程不透明。在大部分高校中,奖学金只公示获奖人名单,并没有公开评选流程和获奖者相应的资料。不透明的制度会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如果缺乏配套的监督机制,一方面有可能出现“领导决定”的不公平竞选情况,如负责评审的领导会为自己的学生助理或者亲戚朋友放宽标准甚至内定名单;另一方面,既容易增加广大师生对评选结果的异议,又无法让获奖者的优秀事迹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起学生群体对发展自我个性的热情。
(2)参选者弄虚作假。奖学金有激励作用,但缺乏科学规范的评选机制就容易出现不良影响。比如,某高校大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获得奖学金而冒险考试作弊,或者造假资料来进行加分。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不会为了获得奖学金明知违规违纪而为之,所以只有强有力的监考制度和有效的核查方案,才能使奖学金真正发挥作用。
(四)奖学金宣传方式
(1)宣传内容简单。目前高校宣传内容简单枯燥,主要是奖学金评选的标准、金额、名额、评选次数及评选后的得奖者公示等。奖学金是学生提高自我的一面旗帜,各高校若不加大奖学金获奖者的事迹宣传力度,就无法展示获奖者的个性风采,使之荣誉感不够强烈,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重视。
(2)宣传渠道较少。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高校进行奖学金的收集工作和公示工作都是单纯依靠挂网和下发通知、出海报展板等传统方式。在通信工作多样化的时代,传统的宣传渠道不利于信息的传播。大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使用新媒体新技术最频繁、最熟练,因此,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特点,制订符合他们的个性化宣传方式。
(3)宣传效果差。经多所高校学生反映,多高校工作者把重心放在评选奖学金上,忽略了把奖学金政策确保有效地及时宣传到每位学生。宣传工作到位,宣传有效果,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将奖学金作为自己的前进动力,从而为之行动。
二、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与能力提升的因素探讨
1.教学制度
(1)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导下的教育制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却忽略因材施教。在教育部门统一的教学大纲下培養出来的大学生具有太过标准化的问题,缺少张扬的个性。
(2)教学模式。大部分高校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特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形同虚设。学校对选修课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上公选课仅仅是为了修学分而不是培养兴趣和发展个性。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落实时,怎么能实现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呢?
(3)管理方式。目前,个性化发展在众多高校中存在广泛的认同,但是很少有高校出台具体的激励和保障措施。经观察了解,许多高校将个性非常突出的学生视作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坏学生,他们不但无法在学校里面展现自我,还被高校的老师作为管理重点对象。个性突出的大学生在标准化的管理下消磨自己的个性,走向共性。 2.校园文化
(1)高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部分高校仅建设舒适的校园环境,而缺少对艺术馆、体育馆和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校园缺少人文气息,学生缺少培养兴趣和发展自己特长、张扬自我个性的场所,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内心需求。
(2)高校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大学生经过学习压力巨大的高考后,想在大学追求个性自由。他们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与各种机构活动,在适当的位置上展示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个人魅力等。根据对多所大学的大学生调查结果得出,许多高校并没有对这些学生组织机构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适度的引导,也没有设立奖励机制来为其设立标杆,这就会使得学生组织机构中出现一些偏激、叛逆和浮躁等不良的情绪,扭曲大学生的个性。
3.学生心理
学生缺少对个性的心理需求。在长时间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大学生,即便上大学后学习压力减轻,也没有增加他们对自我个性发展的心理需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在个性发展和实践探索中得到尊重和肯定,也没有因与众不同的特长而得到学校或者家长表彰和奖励,这使他们在个性发展方面缺乏成就感和内心需求,阻碍了大学生发挥个性的潜力。
4.奖学金制度
获得奖学金是一名优秀大学生的证明,而奖学金的标准就是大学生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要想培养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各高校应该摒弃单一的量化标准,制订出完善的、多样化的奖学金制度来引导和保障大学生多方面发展。
三、优化高校奖学金评定制度,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个性
1.综合能力奖学金和个性发展奖学金并存
学校可以通过 “综合能力奖学金”和“个性发展奖学金”相结合来强化奖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2.制订具体化奖学金评比标准
奖学金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所以它应该很大程度上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具体化的标准。首先,对于模糊的标准应该避免出现,使用可以量化的标准更加有利于公平性;其次,为了树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发展标杆,我们应该对向不同领域发展的学生进行分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促使相同领域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最后,奖学金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标准,保持大学生对参评奖学金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气氛。
3.建立健全评选制度
建立健全一个公正透明的奖学金评选制度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极为重要。如果整个评定工作师生参与度高,过程阳光透明,将学生最高荣誉的评审决策权交给师生共同行使,那么学生将树立“我的大学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他们思想活跃。对于奖学金制度的肯定,也会促使他们想去积极争取奖学金,做学生的榜样。阳光的奖学金制度能对全体学生起到重学术、重品格的引领作用。
4.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奖学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各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首先,各高校要拓宽宣传的新渠道。新媒体现在迅猛发展,学生群体广泛使用,利用新媒体宣传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其次,宣传的内容不仅仅是发布通知和公布名單如此简单,还要对获奖者的历程进跟踪报道,使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并为他们的行为做出具体的指导;最后,宣传方式多样化,从中展现获奖者的个性与风采,形成浓厚的个性化、学术化和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廖志丹.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7).
[2]潘玉驹,嵇小怡.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