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也有品牌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质产品,异值品牌
  
  “泥土不仅仅是泥土”,一家生产硅藻土的企业的市场经理如是说。他们的产品被用作工业吸收剂和过滤介质,卖给从采石厂到食品生产商等一系列客户。这种观点完全正确,但是,并非所有的客户也都有这样的认识。营销人员必须向客户证明为什么这把泥土比那把泥土好,为什么这把泥土比那把泥土更值钱。这就需要为同质化的产品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通过改变商品的质量、包装、售后服务、送货方式等使产品实现差异化,向客户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价值。
  在同质化商品市场,企业应该抛弃以达成交易为导向的销售模式,利用时机,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并实行合理的价格策略,为同质化商品打造品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00z AUen Hammon)研究发现,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四个步骤为弱差异化的产品建立品牌。下文具体论述如何操作这四个步骤。
  
  第一步,细分你的市场
  
  从利润、消费者需求、消费者行为等各个角度细分市场,识别出那些能迅速对产品差异化作出反应的客户。细分市场是为同质化商品建立品牌的关键的一步,营销人员必须首先弄清楚哪些客户愿意为差异化付钱、愿意付多少钱以及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差异。否则,盲目的市场营销只会耗尽资金而难见成效。
  成功的营销人员首先必须认识到,没有两个市场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大型农产品企业的管理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由于地理位置、产品品质、合作关系以及价值观等因素的存在,企业的产品有可能会对一些客户具有先天的吸引力,而另一些客户则始终对你的营销手段无动于衷。因此,将营销资源投入到正确的客户身上至关重要。
  细分市场是一个寻找正确客户的过程,与传统的按照心理分析、人口统计等手段进行市场细分的方法不同的是,它着重考察客户的购买行为及其实际购买模式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可以把客户分成三类:
  最佳客户:这类客户比较理性,目光长远,不会仅仅专注于产品的价格。他们愿意为那些能够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并使终端用户获益的产品付额外的价钱,也愿意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当然,另一方面,他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很挑剔,有时候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客户更挑剔。但无论如何,他们是愿意为他们的苛刻要求埋单的。这类客户只占客户整体的一小部分,为5%~25%。
  潜在客户:此类客户占总数的很大一部分,通常有30%~45%。他们非常看重产品价格,但偶尔也会着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愿意有选择地与供应商合作关系。对于他们,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关注商品运输成本的成本核算经理,可以通过减少网点成本(包括交通成本、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对于供应链风险控制经理,由于他们关注如何避免供应中断,如果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价格以外的话题上,你便可以争取到这类客户。
  无法争取型客户:有些客户纯粹把价格作为采购的唯一考虑因素,对供应商充满敌意。如果产品价格有细微变化,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更换供货商。对此类客户进行差异化营销,无异于浪费时间,他们最人的用处就是可以被当作送给竞争者的礼物。遗憾的是,在某些同质化商品市场上,这类客户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因为他们如此之多,如此之普遍,所以没有供应商能够完全对他们置之不顾。
  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得到一个“含金量”颇高的客户名单,尽管数目不多,但是值得花功夫对名单上的客户进行营销。得到名单之后,就需要对名单上的客户作深入地了解,甚至需要了解他们自己尚未意识到的需求。这意味着供货商不仅需要了解直接客户的需求,还需要了解最终用户、亦即所谓的“真正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当直接采购者是并不使用产品、也不了解产品实际使用效果的代理商时,这么做更显得尤其重要。“接近消费者”也许已经成了陈词滥调,但不代表这一观念已经无效,只有理解客户,你才能洞察他们的需求,而接近客户是理解的前提。
  
  第二步,将产品差异化
  
  根据细分市场需求,使产品呈现差异化。供应商必须将产品差异化,使其竞争对手无法效仿,比如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个性化的送货方式、满足客户的客户(也就是终端用户)对产品的特殊需求。要是供货商能够将多种差异化融入产品中去,就更让竞争对手难以企及了。
  产品的差异化必须是明显的、具体的并经得起客户推敲的。差异化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确保产品供货的稳定性、提供使用便捷的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等方式,都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种价值既可以通过产品本身传递,也可以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来体现。
  有6种有效的差异化手段值得借鉴:
  质量控制:产品品质提升带给客户的价值。
  完善而周到的服务:凭借持续、稳定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方便客户的包装:便捷的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可靠的质量和服务固然重要,但它们只是差异化的基础。让产品简便易用,则更为产品增加了一个新的竞争优势。
  积极供货在客户订货后,主动、及时地供货非常有益。如果能够不需要客户下定单自动及时地供货,则更加有助于赢得客户的青睐。
  产品与客户需求匹配:为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创造的价值。对于愿意为个性化定制埋单的客户,要根据其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产品。
  知识的应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所产生的价值。要想达到最大程度的差异化,要求企业参与到客户的生产流程中去,全面了解客户的生产流程,并针对流程的特点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这样有助于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并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铺平道路。
  
  第三步,“捆绑”策略
    将多种差异化捆绑,融合进品牌,并加大力度对这些差异化进行宣传。仅仅做到了解客户差异化的类型、方法远远不够,单纯的产品特性很容易被灵活的竞争对手效仿和超越——例如产品质量或服务。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手段进行整合。研究证明,产品品牌与你提供给客户的各种感受密切相关,因此,除了提供基本产品,还需要通过各种差异化手段提高的服务质量,要将建立起来的各种差异化“捆绑”在一起,并努力防止竞争对手分解并效仿这种“捆绑”。
  通过“捆绑”,能成功地超越竞争对手,树立品牌,并利用品牌优势获得商机。购买杜邦产品的客户知道他们可以享有杜邦产品注重创新、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品牌优势,即使没有创新的杜邦产品也能够被成功地卖掉。杜邦的一个销售经理承认:“人们购买我们的产品,就因为它是杜邦。”这就是品牌的本质。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这种具有了综合差异化优势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宣传。多年不成功的市场营销经验,以 及对一些昂贵却不合适的市场手段的运用,让从事同质化商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对品牌宣传特别谨慎,有些厂商甚至对品牌宣传尤其是广告心存畏惧。其实,目标清晰、主题突出的品牌宣传有助于弱差异化产品的营销。关键是要清楚地向客户传达产品的价值,用利益而不是“感情”来吸引客户。
  
  第四步,给客户想要的
  
  整合业务能力,以加强和捍卫品牌及其潜在的差异化资源。客户会不断地衡量和重新评估他们的超额付出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如果他们为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付了钱,就应该得到这些。供应商想要从同质化商品中获得超额价值,就必须很好地兑现自己对于产品附加值的承诺。
  如何兑现这些承诺很关键,厂商必须拥有一套精心设计的商业模式和流程,以便能够有效传递自己产品价值;同时,还必需建立“防火墙”,防止本应由某一特定的客户群专享的价值流向其他没有支付超额价值的客户群。
  对于同质化商品的营销,应尽量抛弃以达成交易为导向的传统营销模式。传统的销售人员一般关注两点:交易量和交易速度。他们的基本策略就是与采购商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了达成交易,他们几乎拿出了一切,向客户作最大程度的让步。这种做法如果应用到同质化商品的营销中去,将给品牌带来灾难。
  对生产同质化商品的厂商而言,价格依然是最重要的问题。“我知道仅有很少的供应商会在价值基础上进行销售”,欧洲某大型化工企业的总经理表示,“定价标准似乎已经被由销量驱动的拼命杀价所替代”。很明显,供应商们已经习惯了给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价格,这种价格差异化有时候并没有明显合理的根据。但这种偶然性的定价方式并不适合长期的品牌战略,为弱差异化产品建立营销品牌,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定价原则:
  为客户提供服务价值的厂商必须始终清楚为达到差异化所付出的成本。有些厂商害怕得罪甚至失去客户,经常免费为客户提供额外服务而不要求合理的价格。长此以往,这种“只求奉献不要回报”的做法可能导致企业的亏损。因此供应商在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之前,要对该产品的启动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技术支持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不做赔本的买卖。
  厂商必须了解自己产品实现差异化后带给客户的真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合理的价格。
  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评估产品及服务差异化能为客户带来的真正价值。并非所有的差异化都能为客户带来显著的价值提升。一家生产耐火砖的厂商打算向客户推荐其高级耐火砖产品并据此收取比普通产品更高的价格。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他们没有考虑到为了使用他们的耐火砖客户需要拆除原来设备的成本,而这一成本恰恰抵消了使用新产品所创造的价值,因此最终没能获得成功。
  不要让你的竞争对手或者你自己的销售人员瓦解你产品的“整体差异化”,这种综合了多种优势的产品价值才是品牌的核心。
  成功的营销人员必须不断地在销量与价格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当市场环境低迷时,可以适当地放弃一些市场份额;而当市场环境好转时,再积极有效地夺回市场份额。
  成功的定价战略要求供应商遵守市场秩序,深思熟虑、理性地展开价格大战。要仔细研究竞争对手采取价格调整背后的原因,避免盲目降价,否则将彻底破坏长远的品牌战略。
  同质化商品彼此间的差异很小、几乎完全可以互相替代,采用传统的市场手段对弱差异化商品进行营销,效果很难尽如人意。但是,如果能将产品与服务捆绑在一起建立品牌,即使是砖头和沙子也能实现超额价值。
其他文献
一盘棋,输,往往就输在一个子上,赢,却不是赢在一个子上。  一个企业,不可能只下一盘棋,它要和政府对弈,要和同行对弈,要和客户对弈,要和自己对弈……这不是孤立的两两对决模式,而是复合的多头博弈模式,所以,企业家永远走在悬崖边上。    天下大势,和和战战,战战和和。  中国乳业这10年,似完全竞争又不像完全竞争,似寡头竞争又不像寡头竞争,风和日丽背后有电闪雷鸣,大江奔腾背后有暗流涌动,可歌可泣背后
期刊
基于消费分层和自身营销能力,企业可以考虑让一部分消费者、一部分产品或品牌先优雅起来。    1998年,保罗·福塞尔的《格调》在中国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它告诉人们人的品位和格调能够代表其所属的社会阶层。10年来,关于中国新兴社会阶层的讨论从未停止,“小资”、“中产阶级”、“城市中间人群”、“新富阶层”、“精英族群”等概念层出不穷。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批以政治
期刊
也许你看过百威啤酒的一个广告,这个广告不是突出口味,不是突出品质,而是突出团队精神。广告的主角就是蚂蚁 一群蚂蚁向同一个目标前进,一起搬运一块食物。前进时没有商量和犹豫,一个紧跟一个,直奔目标。搬运时没有谦让和争抢,每个蚂蚁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食物举起,并似乎是约好的一样向它们共同的家移动。  人类是高级智能的生物,难免会将用“高级智能”对低级生物的行为进行解释,其中一种解释就是团队精神。蚂蚁真
期刊
即使是科特勒本人也有些费解:他在美国表现平平的教科书,何以在中国会受到如此的欢迎?  中国营销人的学习力与实践力,近30年的中国企业营销成就完全可以证明。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营销学仍是一锅“夹生饭”。小到营销界“营销与销售哪个更重要”的文字之争,大到何光远与龙永图的道路之争,都证明了这个结论。  既然营销和销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何光远与龙永图并非截然不同,那么,为什么彼此表现得那样对立,
期刊
任何策略的有效性,都必须在成败的关键上发力,都必须有利于企业的优势发挥,这种优势或源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或源于企业对竞争对手要害的把握,或源于企业自身的专长或特殊机能的发挥等。据此,我们可以把营销策略分为三种类别,即基于“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基于“争夺市场”的营销策略,以及基于“企业机能”的营销策略。  时下流行的4P营销策略,关注的是各项“促进销售”的要素,而不是“争夺市场”的成败关键。综
期刊
第五期《销售与市场》营销版“突破力”栏目一组关于终端的文章,让我对企业终端工作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思考:  《终端:随消费升级而升级》,让我认识到,随着消费升级,终端业态发生了变化,随之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应随之改变。  《终端:企业的“第二大脑”》,让我认识到,终端是企业整个营销管理工作的缩影,仅从终端工作入手运作终端销售是行不通的。  《终端:战略的发源地》,让我对终端的价值和功能有了更深的认识。陈
期刊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用学术语言,“路”就叫模式。尽管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现实中,真正成为路的其实并不多。如果路太多,说明这个地方可能并不成熟,比如优秀公司走的路大多就那么几条,而差劲的公司各有各的路。  所以,陈春花教授很担心中国企业家的出发点:不信看看中国企业家喜欢的问题与美国企业家喜欢的问题,就大不一样。为此她在《重塑企业经营模式》中疾呼:产品时代已经结束,你与顾客时
期刊
写下这个标题,却忍不住自问:存在所谓的“蒙牛模式”吗?说它存在,是因为“昨日蒙牛”蹄痕凿凿;说它不存在,是因为“今日蒙牛”风驰电掣,“明日蒙牛”晨新夕异。模式不是规律,条件在规律即在,模式却多半可以无条件地变异。  “蒙牛模式”可以九九归一,也可以一分九九。这里排除共性,提炼出“蒙牛模式”的16“支点”——16个“支模式”。  定位模式:聚焦,聚焦。再聚焦。同样的光通量,凹透镜无所作为,凸透镜却能
期刊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国牛奶市场的成长,看着牛奶市场的风起云涌,乐观和担忧两种心情一直萦绕在心头。  乐观的是,狮子和羚羊的故事让伊利和蒙牛两个企业通过务实的本土化营销运作,你追我赶,打败了洋品牌,吞并了地方小品牌,成为两个全国性的乳业巨头,初具世界级品牌基础。 担忧的是,阜阳假奶粉事件、碘超标、人造奶等乳业恶性事件频发,恶性价格战让奶比水贱,信任危机几成事实,我们只看到了中国乳企规模的长大,却
期刊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产消合一”,意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但被严重忽视的非正式生产部门中存在的生产消费同期行为。托夫勒将这类行为者命名为产消者(Prosumer),按他的说法,产消者所创造的经济量至少相当于甚至超过了非正式生产部门所提供的产值。  人们会首先想联想到信息领域,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调查认为:在中国、印度、巴西、越南这类新兴经济体中,由于工业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