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定指标体系

来源 :中国城市林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oygo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促进贵州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科学开展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制定符合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评价标准,文章基于国内外森林康养相关研究理论,结合贵州森林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合贵州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并明确各项指标的内涵及权重值;同时,参考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及森林康养、旅游资源方面的评价成果,建立相应的指标评分标准。该研究将有助于完善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关键词: 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贵州省
  DOI: 10.12169/zgcsly.2021.08.18.0003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vincial Forest Wellness Base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Luo Huining1Xiao xu2Li zhi2Jiang tao2
  (1.Forestry Foreign Coopera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of Guizhou, Guiyang, 550001 China;
  2.College of Forestr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 wellness tourism in Guizhou,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scientifically evaluation and formulate the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and theories related to forest wellness with the featur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study has adopted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forest wellness base: It includes 5 first-level indicators, 2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41 third-level indicators, also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weight value of each indicator.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national industry standards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forest wellness and tourism resources,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scoring standards are established.The study will help improve the norm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wellness.
  Keywords:forest wellness bas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Guizhou province
  發展森林康养产业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1] 。贵州省是全国第一个经省政府批准,省林业局、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4家联合印发《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省份。截至2020年,已建成森林康养基地80个,其中省级基地60家[2] ,但在实践中现有理论研究不足以支撑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3-4] ,尤其是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定中,仅依靠专家经验打分评定,存在量化困难、科学性差等问题,不利于基地标准化建设[5-6]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定康养基地成为当务之急[7-8] 。
  为更好地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评定工作,制定评定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4点基本原则:1)确立准确的科学依据,清晰的评定指标,合理的指标结构分层[9] ;2)选择较容易获取、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评定指标,加强整个评定指标体系实施性;3)各个指标的选择需反映贵州省大环境条件下不同地域、不同森林资源环境所拥有的共同属性;4)保持评定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和稳定性。
  本文在评定框架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以及专家咨询的方法,根据国内相关标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范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参考林业、旅游、环境监测等相关行业的规范,依据森林康养基地资源特点进行评定框架体系的构建,为指导森林康养基地运营和规划提供理论框架。
  1 指标权重
  根据森林康养建设中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的指标重要性,计算各指标平均分,并将其作为指标重要性的参考依据,随后利用层次分析法[10-11] 进行指标设计,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表1)。   2 指标评分标准
  评价方法依据要素指标的性质,结合物理测量法、德尔菲法[12] 、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13-14] ,制定贵州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评定的评分标准及赋分依据(表2至表7)。评定指标的总分值为100分,基地等级分为3类(表2):第一类为“合格”,试点基地总评分值[70,100);第二类为“基本合格”,试点基地总评分值[60,70);第三类为“不合格”,试点基地总评分值[0,60)。
  各项指标的评定分值计算公式为 W=∑a i A i (式中:W为康养基地总评分值;a i 为第i个一级指标权重值;A i 为第i个一级指标得分值)。
  3 討论
  根据指标赋分依据以及评定等级,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定体系中指标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立进行分析,得到评定指标体系中各层评定指标及分级标准。该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基础条件评价、设施建设评价、康养产品评价、运营管理评价和经济社会效益评价5个一级指标,下设25个二级指标与41个三级指标,其中基础条件评价权重最高,运营管理评价权重值最低。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占比较大,是开发建设中应着重考虑的因素,其余相对较小,但康养基地建设是一个整体过程,珍贵的森林资源、生态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是转化康养产品的基础。因此,其他方面在森林康养旅游评价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本研究结合森林康养方面的已有研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了贵州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定体系,涉及权重值、评定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等级等相关内容,对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指标选择的要素以及所处的地位各不相同,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是以评定指标中的基础条件为主导因素,其他4个指标为辅;在二级指标层中又以森林风景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康养林规划建设、康养服务设施、康养产品设置以及康养产品种类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开发的核心条件。总体来说,本研究构建的森林康养评定指标具有框架合理、层次清晰、评价标准有据可依等优点,并且解决了建设评定中人为情感干扰、指标量化困难等问题;但由于内容复杂,涉及学科较多,实践检验依然不够充分。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本评定标准的完善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对相关分值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卜春林.国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具体路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3):84-85.
  [2]郭金鹏,李君一,姚建勇.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林业科技,2021,49(2):40-44.
  [3] 王明旭.森林康养100问(续)[J].林业与生态,2018(5):42-43.
  [4]姜俊,王小平,南海龙,等.基于多功能经营理念的我国森林疗养林经营对策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19,32(2):97-101.
  [5]束怡,楼毅,张宏亮,等.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探 析:基于典型地区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19,32(4):51-56.
  [6]曾鸿文.国内外森林康养业发展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0):80-81.
  [7]李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2):20-21.
  [8]郝亮,林涛,陈琳,等.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森林康养研究进展[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3):72-77.
  [9] 刘雁琪,邓高松.我国国家公园开展森林康养的现状与对策[J]. 林产工业,2021,58(8):93-96,99.
  [10] 赵焕臣.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11]田红灯,申文辉,谭一波,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康养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经济,2020,42(9):63-74.
  [12]潘洋刘,曾进,文野,等.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5):101-107.
  [13]林锦屏,成蝶,周美岐,等.避寒旅游地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理论模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5):605-611.
  [14]曾宪礼,李佳新,郭雯琳.基于RMP分析法的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5):170-174.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获取游客样本数据,通过RiverMap获取影像和路网数据,并基于ArcGIS平台分析服务半径的辐射特点和现有路网可达性,结果表明:1)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游客随1 km,4 km,7 km不同服务半径范围向外辐射分层分布,且在北—西方向上辐射距离更远;2)老年群体表现出更强的1 km服务范围的分布倾向,中青年愿意支付更多的距离成本,从不同服务半径范
摘要: 文章基于前期人工声景变化规律的研究,于2019年7—11月,采用线上和线下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北京10个城市公园内1 804位游客的人工声景感知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不同类型城市公园中声景对公园景观评价的影响及公众对人工声景的反馈评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声景会间接影响公园的声景感知和景观评价,是影响游憩体验的重要因素;2)公园中的声源和谐度越高、安静度越高,则公园声景的总体满意度也越高
摘要: 文章采用文献考证、图像收集、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梳理不同时期山林型书院园林的发展脉络;以书院发展的社会环境为基本视角,结合选址环境,分析书院园林演变的驱动力并总结其不同时期的景观空间特征及文化内涵,以期对传统园林的研究与现代城市诗意栖居的生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书院园林,选址,景观空间特征,社会环境  DOI: 10.12169/zgcsly.2021.03.14.0002  C
摘要: 文章以武汉市分布的6种代表性“保护鸟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鸟类观测数据,通过最大熵(MaxEnt)模型识别其生境空间分布,分析目前武汉市鸟类生境的分布特征与存在的问题,从生境结构与生境质量2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市中心城区,“保护鸟类”丰富度较高的区域是紧临河流、湖泊等绿地;在远城区,其丰富度较高的则是一些湿地保护区和天然林地区域;此外,部分耕地的“保护鸟类”丰富度
摘要: 文章運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时空分布下室内垂直绿墙对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对建筑中庭垂直绿墙连续10天的选点对照实验,得出在夏季晴天、阴天、雨天3种天气条件下,垂直绿墙时空分布与建筑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与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绿墙具有降温、增湿、释放负离子、吸收细颗粒物的作用。2)夏季垂直绿墙在11∶00—15∶00和18∶00至次日5∶00降温效果最为显著;在12∶00— 23∶
摘要: 文章基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相关研究成果,以东北三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探索其文化景观分类体系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型的对应关系,挖掘并总结东北三省地区特有的文化景观价值特征,在中国和世界遗产体系中明晰、传播中国东北三省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的潜在价值,进而为弥补中国遗产保护体系中文化景观研究的缺口积累经验。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分类体系,价值特征,东北三省  DOI: 10
摘要: 文章利用北京怀柔科学城2009年、2020年2期的卫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空间转移矩阵方法分析研究区域的国土空间用地类型转移及变化特征,运用价值当量因子评估法揭示研究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京怀柔科学城耕地面积下降最多,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而林地、草地、水体等用地类型也有一定程度的转移,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变化幅
摘要: 文章以福州3个城市公园为例,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园游憩者的游憩动机、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责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园游憩者的主要游憩动机包括探索新奇、提升自我、亲近自然与放松3大类,其中,游憩动机对社会责任意识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责任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4)。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公园管理者应注重游憩者的游憩动机,
摘要: 景村关系一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风景区内乡村聚落的变迁。文章以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内的三达古藏族村寨为例,分析村寨与景区内冰川环境相融相依形成的高山牧场聚落体系及其聚落景观特征,探究景村关系的变化过程及新聚落的景观再生途径;基于旅游发展后新的景村协同关系的构建,从原有聚落保护利用、新聚落文化空间再生、民族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风景名胜区内
文章在进行精细城市森林斑块提取基础上,利用公里网格空间划分方法,分析POI(points of interest)空间分布密度与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POI空间密度与城市森林斑块个数NP、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邻接度指数CONTIG、周长面积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