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力加强村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成为基层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繁荣村级文化,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保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了解、发表登记、查阅资料和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旨在详细掌握我区基层文化建设的情况,为全区文化工作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了解南河边村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
我区把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规划中,马庄乡张庄桥区域南河边村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球场等专门文体活动阵地,基本形成了“三室一校一场”文化阵地(即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宣传室、农民学校、室外体育场)。开辟小广场为农民休闲娱乐提供场地。文化活动室内球类、棋类、牌类等文体活动器具一应俱全,图书、报刊杂志品种繁多,都已经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丰富农民业余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阵地。村里文化硬件设施的增加为村里文化发展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村民们在休闲广场里跳舞、健身,在活动室室里切磋技艺,在阅览室里读书看报,品种繁多的文化设施为广大村民提供先进文化的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文化设施的改善下得以发展和繁荣。
2、培育文化队伍
我区十分重视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目前村里各类文体队伍11支,包括秧歌队、腰鼓队、威风锣鼓队、花板队、扇鼓队、书画社等。队员达到两百多人次。南河边村结合实际,组建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文化艺术团,基本做到了每周有排练、每季有活动、年年有比赛。南河边有太平车、莲花抬阁、跑驴等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每年已经形成了经常化、群众化和规范化的张庄桥庙会是文艺团体活动集中展示的时间。根据村民实际需求,还经常举办各种如秧歌、武术、舞蹈、电脑等培训班。参加上级文化部门组织的专业学习,让更多的有相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谈体会谈经验,提高文化队伍的业务能力。
3、组织多样活动
文化活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积极配合上级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对村里文艺骨干进行培训,促进村里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同时村每年都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文化节庆活动,使更多的村民登上舞台,展示自身的才能。近些年来,村组织了诸如“民间工艺品暨妇女才艺展”、“广场舞大赛”、“农民书画作品展”、“红歌大家唱”等活动,并且年年组织“河灯文化节”。在各项活动中使文艺骨干信心倍增,更使观看的农民朋友找到了共鸣,吸引他们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二、发现南河边村文化建设主要问题
1、文化工作重视不够
调研中了解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房舍陈旧,设施简陋 ,依然呈現出发展乏力,后续力量不足之势。虽然有关的文化项目已经建起来,但只是一个“点”,没形全民享受的“片”。村农家书屋、农民健身篮球场都建起来了,但数量有且只有一个,数量上的不足也很难真正起到广泛的带动性;还有就是文化建设缺乏持续性。有的文化项目其实出发点很好,但缺乏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和监管机制,也出现了一部分项目虎头蛇尾,无疾而终的悲剧;村里面自主搞文化的意识淡薄。
2、文化工作队伍薄弱
村级文化工作无规划、无目标。用人上缺乏针对性,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整体学历较低,业务技能较差,再加上基层文化工作条件简陋、设施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同时,基层文化还非常缺乏带头人,文化梯队建设也比较滞后。
3、发展不平衡、资金不到位、活动不经常
发展不平衡、设施不完善、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和不足,已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发展不平衡。社区与村级不平衡发展态势尤为明显,社区大都有专门的合乎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活动场地、设施、图书报刊、活动经费相对较少,很难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辐射、指导、示范作用。其次,资金不到位。党中央、国务院多次要求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增长的幅度”,但村级文化活动几乎没有专项文化经费。再次,活动不经常。调查中发现,基层文化活动大都是传统节日、重要赛事及节会期间举办一些歌舞演出等活动,平时的演出展示活动较少,没有做到常态化。
三、提出南河边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文化与产业结合
让文化形成产业,再让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反哺文化保护和建设,这是个很好的良性循环。比如,张庄桥上有一个庙,500年的历史了,每年庙会都很热闹。我觉得完全可以引入旅游经济思路,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结合起来。这需要地方政府积极介入,发动、组织当地文化能人,保护发掘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打造旅游亮点。一方面是让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发扬;一方面也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获得可观的综合效益。最后,也应当制定机制,从财政收入中拿出经费,反哺文化保护和发展。如何让文化成为一种生产力,形成一个产业,这个路还非常漫长。
2、文化向生活渗透
文化生活对于村民来说,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是实用性。俗话说得好,“仓禀实而知礼节”,基层文化如果不与经济发展挂钩,不能以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那无疑于空中楼阁。而事实也证明“实用性”文化活动更容易被村民接受比如远程教育中的“特色种养殖”栏目,农家书屋里的机械维修养护书籍,都很受村民欢迎。第二是参与性。目前,我们村的文化建设,村民可能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真正自发组织,主动参与的还不多。基层的文化活动,形式上应该通俗易懂,贴近基层百姓的生产生活,注重实实在在的参与性和可行性,才能让他们真正地了在其中。区、乡镇两级每年评选表彰农村文化工作者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进一步发挥文化队伍的积极性,以点带面,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农民不只是接受者,也是创造者。这个观念很重要。如果能提升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这样的文化活动才有生命力。
一、了解南河边村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
我区把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规划中,马庄乡张庄桥区域南河边村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球场等专门文体活动阵地,基本形成了“三室一校一场”文化阵地(即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宣传室、农民学校、室外体育场)。开辟小广场为农民休闲娱乐提供场地。文化活动室内球类、棋类、牌类等文体活动器具一应俱全,图书、报刊杂志品种繁多,都已经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丰富农民业余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阵地。村里文化硬件设施的增加为村里文化发展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村民们在休闲广场里跳舞、健身,在活动室室里切磋技艺,在阅览室里读书看报,品种繁多的文化设施为广大村民提供先进文化的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文化设施的改善下得以发展和繁荣。
2、培育文化队伍
我区十分重视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目前村里各类文体队伍11支,包括秧歌队、腰鼓队、威风锣鼓队、花板队、扇鼓队、书画社等。队员达到两百多人次。南河边村结合实际,组建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文化艺术团,基本做到了每周有排练、每季有活动、年年有比赛。南河边有太平车、莲花抬阁、跑驴等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每年已经形成了经常化、群众化和规范化的张庄桥庙会是文艺团体活动集中展示的时间。根据村民实际需求,还经常举办各种如秧歌、武术、舞蹈、电脑等培训班。参加上级文化部门组织的专业学习,让更多的有相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谈体会谈经验,提高文化队伍的业务能力。
3、组织多样活动
文化活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积极配合上级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对村里文艺骨干进行培训,促进村里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同时村每年都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文化节庆活动,使更多的村民登上舞台,展示自身的才能。近些年来,村组织了诸如“民间工艺品暨妇女才艺展”、“广场舞大赛”、“农民书画作品展”、“红歌大家唱”等活动,并且年年组织“河灯文化节”。在各项活动中使文艺骨干信心倍增,更使观看的农民朋友找到了共鸣,吸引他们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二、发现南河边村文化建设主要问题
1、文化工作重视不够
调研中了解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房舍陈旧,设施简陋 ,依然呈現出发展乏力,后续力量不足之势。虽然有关的文化项目已经建起来,但只是一个“点”,没形全民享受的“片”。村农家书屋、农民健身篮球场都建起来了,但数量有且只有一个,数量上的不足也很难真正起到广泛的带动性;还有就是文化建设缺乏持续性。有的文化项目其实出发点很好,但缺乏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和监管机制,也出现了一部分项目虎头蛇尾,无疾而终的悲剧;村里面自主搞文化的意识淡薄。
2、文化工作队伍薄弱
村级文化工作无规划、无目标。用人上缺乏针对性,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整体学历较低,业务技能较差,再加上基层文化工作条件简陋、设施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同时,基层文化还非常缺乏带头人,文化梯队建设也比较滞后。
3、发展不平衡、资金不到位、活动不经常
发展不平衡、设施不完善、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和不足,已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发展不平衡。社区与村级不平衡发展态势尤为明显,社区大都有专门的合乎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活动场地、设施、图书报刊、活动经费相对较少,很难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辐射、指导、示范作用。其次,资金不到位。党中央、国务院多次要求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增长的幅度”,但村级文化活动几乎没有专项文化经费。再次,活动不经常。调查中发现,基层文化活动大都是传统节日、重要赛事及节会期间举办一些歌舞演出等活动,平时的演出展示活动较少,没有做到常态化。
三、提出南河边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文化与产业结合
让文化形成产业,再让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反哺文化保护和建设,这是个很好的良性循环。比如,张庄桥上有一个庙,500年的历史了,每年庙会都很热闹。我觉得完全可以引入旅游经济思路,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结合起来。这需要地方政府积极介入,发动、组织当地文化能人,保护发掘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打造旅游亮点。一方面是让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发扬;一方面也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获得可观的综合效益。最后,也应当制定机制,从财政收入中拿出经费,反哺文化保护和发展。如何让文化成为一种生产力,形成一个产业,这个路还非常漫长。
2、文化向生活渗透
文化生活对于村民来说,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是实用性。俗话说得好,“仓禀实而知礼节”,基层文化如果不与经济发展挂钩,不能以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那无疑于空中楼阁。而事实也证明“实用性”文化活动更容易被村民接受比如远程教育中的“特色种养殖”栏目,农家书屋里的机械维修养护书籍,都很受村民欢迎。第二是参与性。目前,我们村的文化建设,村民可能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真正自发组织,主动参与的还不多。基层的文化活动,形式上应该通俗易懂,贴近基层百姓的生产生活,注重实实在在的参与性和可行性,才能让他们真正地了在其中。区、乡镇两级每年评选表彰农村文化工作者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进一步发挥文化队伍的积极性,以点带面,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农民不只是接受者,也是创造者。这个观念很重要。如果能提升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这样的文化活动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