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这儿给李开复起了个绰号——“牛校长”或“李校长”。
为什么称他为“校长”?原因在于他创设的“创新工厂”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在此意义上看,叫他“校长”比叫“老师”、“导师”强多了。上海方言里,“老师”、“导师”都与“输”字同一个音,叫多了怎么创业?而“校长”在沪语里等同于“赚了钱”。
“李校长”很牛自不必说,货币意义上的财富是他的隐私,而他的气场、精神、价值观等等,是公共财富。这个口音带点儿台湾腔、身上散发些硅谷味儿、头上顶着“青年导师”桂冠的男人,为何具有巨多的“公共财富”,这与他的超牛的履历关系密切。
“校长”生于中国台湾。长大后赴美读书,曾与奥巴马同窗,尽管当年两人并不熟络,印象深的只是“上课一起偷着睡觉”,但“牛”的传奇就这样开始了。他帮苹果开发了多媒体产品;来中国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为谷歌开拓了中国市场……无论效力于苹果、微软还是谷歌,他都以傲人业绩羡煞旁人。更牛的是他将别人眼中的辉煌一一放下,最后选择自己创业,以“(天使投资+创新产品)×规模化”的理念,打造年轻人的“梦工厂”。
他自信,有能力帮助年轻人将对创业的饥渴、眼睛里的火焰、毫无拘束的思想,孵化为超级竞争力,不久的将来将培养出10个甚至更多个李开复。
此刻写卷首语,不由想起前夜在上海大剧院看的北京人艺为庆生60周年来沪献演的首场话剧《知己》。“男一号”冯远征将一介寒儒清高狂放、但甘为知己忍辱屈膝演绎得格外鲜活,他在戏中呐喊的“密匝匝蚂蚁搬家,乱纷纷苍蝇争血,也是为了活着;满世界蜂忙蝶乱,牛奔马走,狗跳鸡飞,哪一样不为活着?可人生在世,只是为了活着?人,万物之灵长,亿万斯年修炼的形骸,天地间无与伦比的精魂,只是为了活着?”(大意如此)戏里振聋发聩的,是对“活着”意义的追问。而联系李开复,他同样有句话令我过目难忘。那是多年前,年仅28岁就成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副教授的他,距离终身教授一职只剩一步之遥,只要继续在大学做研究,再奋斗几年,意味着终生安稳,可以在计算机专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学里做研究。但苹果公司副总裁戴夫·耐格尔当时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它激发了李开复的激情,点燃了他心底的梦想——“世界因你而不同”。
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跳槽到苹果公司那一刻,或许就是李开复人生的分水岭。跳了,就告别了安稳,走上了创业;不跳,此生行走在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安稳的平凡路。所幸,李开复选择的是践行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的哲学老师最为推崇的人生态度——Make a difference,正因为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世界观,1990年,李开复作出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要选择——放弃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求,加入了“改变世界”的创新者行列。
每一个选择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从这一点能体悟李开复“牛”的意义。
为什么称他为“校长”?原因在于他创设的“创新工厂”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在此意义上看,叫他“校长”比叫“老师”、“导师”强多了。上海方言里,“老师”、“导师”都与“输”字同一个音,叫多了怎么创业?而“校长”在沪语里等同于“赚了钱”。
“李校长”很牛自不必说,货币意义上的财富是他的隐私,而他的气场、精神、价值观等等,是公共财富。这个口音带点儿台湾腔、身上散发些硅谷味儿、头上顶着“青年导师”桂冠的男人,为何具有巨多的“公共财富”,这与他的超牛的履历关系密切。
“校长”生于中国台湾。长大后赴美读书,曾与奥巴马同窗,尽管当年两人并不熟络,印象深的只是“上课一起偷着睡觉”,但“牛”的传奇就这样开始了。他帮苹果开发了多媒体产品;来中国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为谷歌开拓了中国市场……无论效力于苹果、微软还是谷歌,他都以傲人业绩羡煞旁人。更牛的是他将别人眼中的辉煌一一放下,最后选择自己创业,以“(天使投资+创新产品)×规模化”的理念,打造年轻人的“梦工厂”。
他自信,有能力帮助年轻人将对创业的饥渴、眼睛里的火焰、毫无拘束的思想,孵化为超级竞争力,不久的将来将培养出10个甚至更多个李开复。
此刻写卷首语,不由想起前夜在上海大剧院看的北京人艺为庆生60周年来沪献演的首场话剧《知己》。“男一号”冯远征将一介寒儒清高狂放、但甘为知己忍辱屈膝演绎得格外鲜活,他在戏中呐喊的“密匝匝蚂蚁搬家,乱纷纷苍蝇争血,也是为了活着;满世界蜂忙蝶乱,牛奔马走,狗跳鸡飞,哪一样不为活着?可人生在世,只是为了活着?人,万物之灵长,亿万斯年修炼的形骸,天地间无与伦比的精魂,只是为了活着?”(大意如此)戏里振聋发聩的,是对“活着”意义的追问。而联系李开复,他同样有句话令我过目难忘。那是多年前,年仅28岁就成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副教授的他,距离终身教授一职只剩一步之遥,只要继续在大学做研究,再奋斗几年,意味着终生安稳,可以在计算机专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学里做研究。但苹果公司副总裁戴夫·耐格尔当时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它激发了李开复的激情,点燃了他心底的梦想——“世界因你而不同”。
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跳槽到苹果公司那一刻,或许就是李开复人生的分水岭。跳了,就告别了安稳,走上了创业;不跳,此生行走在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安稳的平凡路。所幸,李开复选择的是践行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的哲学老师最为推崇的人生态度——Make a difference,正因为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世界观,1990年,李开复作出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要选择——放弃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求,加入了“改变世界”的创新者行列。
每一个选择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从这一点能体悟李开复“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