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名著,激发学生潜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导读近年来被纳入教材编排体系,越来越多的试题涉及对名著的考查,這对于中学生来讲是一件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要点,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教师所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根据学生所需,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其潜能,使之在“名著导读”问题上游刃有余,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师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以使“枯燥”变“乐学”,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乐趣,从而挖掘其原始动力,使之乐学、善学、自学。不用担心学生没有这个能力,重要的是要相信学生,给他们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的自我探究的能力才能够得以发展。
  新版电视剧《三国》与老版相比并不逊色,虽然在忠实于原著方面有些欠缺,但仍然不失为一部好的电视剧。我们可以从新旧版本的不同与比较方面激发学生对比观察,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有同学指出,老版的虽忠实于原著,但场面不够大气,新版则着重于场面,对原著的理解不如老版,如“温酒斩华雄”一段,新版关羽的形象塑造就没有老版细腻。两部电视剧,究竟哪个版本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哪部作品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呢?学生就必须稳下心,坐下来,认真研读书本,才能够找到其中之奥妙。如此,就能够激发学生探知问题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作品当中,找寻自己所需,使思维发散,自我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大量的阅读优秀作品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必由之路
  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关于阅读量的问题,前人告诉我们:越多越好。遗憾的是,许多学校把阅读视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大量的作业占据学生们的课外时间,使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语文教师万不能与之同流,当务之急是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帮助学生从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读书的要旨。理由如下:阅读量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从量变到质变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于对作品的理解,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培养其多面思维,从中找到属于个人的东西;阅读是形成“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才能使之和谐发展;阅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其他学科得到提高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只有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提升,才能在“写”的能力上得以提高,从而顺利表达个人见解。
  三、系统总结,在阅读上走“捷径”,快速提高掌握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名著上,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名著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许多学生对名著的掌握仅限于一些重要情节的记忆,对当中的人物形象仅限于一两件事,缺少纵向思维,容易以偏概全,因此,通过问题设计来解决这一难题,就能够对作品整体把握,提高阅读效率,使自己的知识素养得以快速提高。
  1.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以人物为基础来串联而成的,我们可以把作品中所出现的重要人物列举出来,督促学生以这些重点人物为基础,重点阅读重要篇章,以使他们能尽快掌握作品真谛。例如《三国演义》的重点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吕布、曹操、马谡、司马懿、陆逊、姜维、魏延、貂蝉、糜夫人、孙夫人、董卓、王允、杨修、袁绍、刘禅、曹丕、鲁肃等。通篇而览,这些人物是作品的核心,教师把重点人物列举出来,有助于学生把握整部作品,通过人物的大串联疏通作品所要揭示的中心内容。我们可以采用“说”的方法,让学生讲出每个人身上的故事,从作品的开端讲述到作品的结尾,每位学生可能对每个人物把握的角度不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倾倒出来,汇小流成江河,对于名著的把握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针对特殊人物身上所发生的特殊事件,归纳对人物的理解。我们以《红楼梦》为例来说明。该部名著中有两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贾母和刘姥姥。分析刘姥姥。事件一:凤姐插花。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凤姐随即把一盘花,横三竖四地插了她一头,使贾母和众人笑得不得了。虽然遭到凤姐众人奚落,可刘姥姥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如今这样体面起来。”她并没有因被人耻笑而恼怒。事件二:救巧姐。当巧姐要被狠舅奸兄骗卖时,恰巧被刘姥姥撞见,她急中生智帮助巧姐逃到她家,躲过了一场灾难。事件三: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本来凤姐要使刘姥姥出丑,可她浑身充满快乐的细胞,充分展现了她的机智风趣。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刘姥姥的特点:朴实善良、温顺随和、从不恼怒;机智幽默,善于逢场作戏,言语得体,八面玲珑;知恩图报,不畏强权,从容不迫,勇于救人。我们还可以从贾母和刘姥姥的言语、行动对比中掌握不同身份的人对于生活的不同追求。
  我们通过对人物的归纳,不难从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找到关联事件,以增加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
  总之,只要肯下功夫,以有效思维升华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能力,就能够放飞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名著阅读中所遇到的难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这是对文化的极大尊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社会文化的孵化器,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其中学校美术文化是“文化立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美术教师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可以从哪些方面积极参与构建学校美术文化呢?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摘 要: 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可以反映某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形态。语文课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兼顾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语文课堂这个平台,展现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 文化意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点之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对这一适应新课改而诞生的实验教材的整合运用。  一、苏教版教材内部
摘 要: 作者根据多年的育人经验,结合当代教育的新理念,认为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观、学习方法与评价方法能够达到不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健全人格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教育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于漪曾说:“教在今天,想在明天。”这就表明我们的教育应为明天培养一个个的和谐因
摘 要: 合作学习是随着新课标的制定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初中学习阶段而言,在语文课上体现得较为显著,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最终将语文学习变成快乐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它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 重要意义    当前,对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语文教学模式冲击最大的当可谓合作学习,它是应新课程标准
目的:  比较实验组针刺+普拉洛芬滴眼液与对照组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验证治疗针刺+普拉洛芬滴眼液对于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可行性。  方法: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用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情感教育、以情动情、创设情境等角度论述了将情感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 融合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恰当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它的优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例,从“创设情境”“对比探究”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指出有效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更好地发挥现代媒体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有效运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技术。一时间,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依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