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发展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教育不可缺失,需要家庭、學校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多重努力。文章就新时期深入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社会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教育;推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力争构建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文明程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历程的必经阶段,如果将育人工作视为学校教育的"筋骨",那么,学生德育教育则成为学校教育的"精气神",缺少"精气神"的学校教育无疑是失败的。社会发展新时期,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发生改变,我国学校教育更为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正因如此,小学生德育教育成为当下小学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社会发展新时期,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来深入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荀子·修身》中有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道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德育教育成为当今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要从点滴做起,学校可利用《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等的学科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依照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事。现阶段,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有些小学生能流利背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却不依照相关规范行事;二是有些小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里及社会上却表现极差。因此,学校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杜绝表面化与形式化,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将小学生德育教育视为长期任务
小学生德育教育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实现对学生的"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对于众多小学学校而言,应将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视为长期任务来抓,做到坚持不懈、常抓不懈。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学校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磨练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熔炉,也是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基地,唯有实现综合育人的德育教育目的,学校的德育教育才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其次是教师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起到德育楷模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落实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操之过急,做到耐心细致的引导,要做到严中有爱,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
三、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教育得以实施的三大支柱,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顺利施行,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层面:
1.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名句,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将孩子教育视为学校及教师的事情,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往往存在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上的误区。家庭教育具有无形的力量,好的家长胜过好的老师,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到言传身教,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讲究家庭教育的艺术性,做到严中有爱,使孩子获得积极正确的人生认识,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学校教育是学生整体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起到主导作用。社会发展新时期,学校应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模范带动、自我评价、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来转变学生道德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学校网站等诸多途径反映学生整体成长情况,真正发挥学校在该项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3.社会教育
现阶段,社会各领域的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大量存在,正面信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作用,而负面信息则易于将学生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现阶段,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诸多不利因素对学生形成巨大冲击,为了规避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各阶层应关注学生教育,致力于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用健康的理念引导学生,用向上的举措感化学生,使他们获得优良方面的社会教育。
四、激发小学生实施自我道德教育
通过家庭的熏陶、学校的培养和社会的磨练,学生们往往对社会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有了一些体悟,形成自我道德教育的动机。成功的学校德育教育不是硬性强调小学生该具备如何的道德素养,而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介绍引用古今中外具有高尚道德人物的典型事例,来使学生们认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要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具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愿望;二是将生活视为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师,学生应突破学校的禁锢,面向社会,在适当的契机和有益的平台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如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体悟到他人生活的疾苦,能够感悟他人命运的奋争,更为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对他人更具同情心和爱心;三是在认识和发扬真善美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明辨是非,更为唾弃并防范丑恶的东西,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并通过自身的行动去感染他人。
结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可以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人的整个一生都将享受到这种资本的利息。"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的有益推动下,小学生往往能够形成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好习惯,对人形成终身的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该项工作的推行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努力,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辛勤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项芳梅,朱苏伟.探析小学生德育教育新途径[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3).
[2]殷延芳.守护美好心灵--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方法和途径[J].文教资料,2011(18).
[3]张爱国.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初探[J].学苑教育,2012(19).
关键词:社会新时期;小学生德育教育;推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力争构建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文明程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历程的必经阶段,如果将育人工作视为学校教育的"筋骨",那么,学生德育教育则成为学校教育的"精气神",缺少"精气神"的学校教育无疑是失败的。社会发展新时期,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发生改变,我国学校教育更为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正因如此,小学生德育教育成为当下小学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社会发展新时期,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来深入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荀子·修身》中有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道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德育教育成为当今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要从点滴做起,学校可利用《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等的学科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依照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事。现阶段,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有些小学生能流利背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却不依照相关规范行事;二是有些小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里及社会上却表现极差。因此,学校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杜绝表面化与形式化,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将小学生德育教育视为长期任务
小学生德育教育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实现对学生的"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对于众多小学学校而言,应将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视为长期任务来抓,做到坚持不懈、常抓不懈。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学校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磨练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熔炉,也是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基地,唯有实现综合育人的德育教育目的,学校的德育教育才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其次是教师要长期抓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起到德育楷模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落实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操之过急,做到耐心细致的引导,要做到严中有爱,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
三、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教育得以实施的三大支柱,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顺利施行,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层面:
1.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名句,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将孩子教育视为学校及教师的事情,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往往存在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上的误区。家庭教育具有无形的力量,好的家长胜过好的老师,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到言传身教,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讲究家庭教育的艺术性,做到严中有爱,使孩子获得积极正确的人生认识,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学校教育是学生整体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起到主导作用。社会发展新时期,学校应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在推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模范带动、自我评价、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来转变学生道德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学校网站等诸多途径反映学生整体成长情况,真正发挥学校在该项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3.社会教育
现阶段,社会各领域的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大量存在,正面信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作用,而负面信息则易于将学生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现阶段,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诸多不利因素对学生形成巨大冲击,为了规避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各阶层应关注学生教育,致力于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用健康的理念引导学生,用向上的举措感化学生,使他们获得优良方面的社会教育。
四、激发小学生实施自我道德教育
通过家庭的熏陶、学校的培养和社会的磨练,学生们往往对社会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有了一些体悟,形成自我道德教育的动机。成功的学校德育教育不是硬性强调小学生该具备如何的道德素养,而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介绍引用古今中外具有高尚道德人物的典型事例,来使学生们认识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要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具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愿望;二是将生活视为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师,学生应突破学校的禁锢,面向社会,在适当的契机和有益的平台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如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体悟到他人生活的疾苦,能够感悟他人命运的奋争,更为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对他人更具同情心和爱心;三是在认识和发扬真善美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明辨是非,更为唾弃并防范丑恶的东西,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并通过自身的行动去感染他人。
结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可以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人的整个一生都将享受到这种资本的利息。"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的有益推动下,小学生往往能够形成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好习惯,对人形成终身的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该项工作的推行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努力,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辛勤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项芳梅,朱苏伟.探析小学生德育教育新途径[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3).
[2]殷延芳.守护美好心灵--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方法和途径[J].文教资料,2011(18).
[3]张爱国.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初探[J].学苑教育,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