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从废墟里站立起来的唐山,正大踏步地迈向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发展目标,用中国工匠精神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
40年前的7月28日,举世震惊的7.8级大地震袭击唐山。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24万余人罹难, 100多万人受伤……
40年过去了,如今唐山已从废墟上浴火重生,并伴随中国工业发展的脚步,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
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
唐山,别名凤凰城,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素有“京东宝地”之称,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沿海重镇。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如今,曾经创造过巨大财富的陶瓷生产线、钢铁生产线、水泥生产线……在爆破声中轰然倒下,唐山正经历着一次告别落后的浴火重生。
落后产能的退出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迫切需要大批具有更高技能标准、更高知识水平、更高综合素质的“时代工匠”。为此,唐山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锻造“工匠精神”。
200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里先后出现了580名来自唐山的中国技术工人。没有游览风景名胜,没有体验异国情调,学成归国时,580本学习笔记留下了他们苦学先进技术的艰辛与坚韧。孙凤山当年曾为毛泽东雕琢头像,他的孙女孙斌斌成为全球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女性国际焊接教师。
孙斌斌说,作为第一代高铁工人,我亲眼见证了中车唐山公司从没有一个铝焊工到现在拥有500多名具有国际资质的优秀铝焊工,我为我是一个“唐车人”而感到骄傲。
2015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欧洲16国领导人共同乘坐高速动车组由苏州前往上海。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380公里,具有十项创新技术,运营速度、安全可靠性、舒适环保性、列车周期成本等经济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它的制造者就是中车唐山公司的第一代高铁工人。
高速动车组因速度快被称为“陆地上的飞机”,对生产工艺要求非常严格。一条焊缝、一个线路的接点出现微小失误,都可能在运行过程中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而中车唐山公司的李颖却创造了“连接10万根接线无差错”纪录。多年来,李颖和数百名接线工序员一起,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自身技能的高度自信,使唐车接线工序始终保持99.999%的一次接线合格率。不仅如此,李颖还通过改进技术说明,使一个工序由耗时两天缩短为半天。
在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唐车职工张雪松看来,这一项项世界领先的成绩都来自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和当代高技能人才创新精神的结合。他说:“在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中,技术工人经过了僵化、固化、习惯化、再创新的过程。高铁产品有九大核心技术,目前我们的产品在各种参数、安全性、质量上都是世界一流的!”
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兴致勃勃地登上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同技术人员深入交谈。在总装车间,习近平踏上“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观看先进的操作系统,体验优良的服务设施。当得知一些轨道客车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时,习近平称赞他们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争了光。
打造新一代轧钢工匠
荣彦明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钢京唐公司的轧钢工。
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不是把北京钢铁主流程在曹妃甸进行原版复制,而是“产品、质量、管理、环境”四个一流的全新再造。2250热轧生产线有许多从德国西马克公司引进的设备,可谓世界先进、国内领先。2008年,只有大专学历的荣彦明来到首钢京唐公司,看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结构复杂的设备,尤其是全英文的操作界面,他犯了难。“只要用心,一定能行。”荣彦明坚定信心,白天参加培训,晚上总结复习,随时随地捧着技术材料研读。厚厚的一本《精轧功能说明书》上,他写满了中文标注、学习心得、专家讲课笔记。经过努力,荣彦明熟记了2000多个热轧专业单词,攻克了英文操作界面障碍,操作70多个英文按钮得心应手,练就了手、眼、心合一,“稳、准、快”的精轧操作基本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几年下来,荣彦明积累了各钢种的轧制经验。同事在遇到相关技术问题时也经常向他咨询,他成了同事眼中的轧钢操作“活词典”。
第一个轧制出高强度汽车用钢,第一个轧制出集装箱板极限规格,第一个轧制出出口瑞士的高表面等级的汽车外板……他轧制的产品填补了多个国内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唐山和曹妃甸时,要求把唐山和曹妃甸“努力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曹妃甸的港口优势、土地优势以及园区化的产业布局,国家级、世界级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等有着不可复制性,而曹妃甸每年“蓝领”人才缺口高达两万人。
2014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一个进驻曹妃甸大学城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培养“时代工匠”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今年2月15日,在爆竹和打桩锤的交织声中,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第一根基础水泥桩深深植入这片热土。职教城规划建校17所,聚集人口20万,将为各类企业培养大批高端、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7月15日,在“世界青年技能日”到来之际,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举办“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动,就是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长成才之路。
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到新中国重工业基地,从劫难中浴火重生到向建成新型工业化基地目标迈进,一路走来的唐山,伴随中国工业发展的脚步,丰富着工匠的内涵,磨砺着工匠的品格,锻造着工匠的精神,更在打造着大国工匠的摇篮。
40年前的7月28日,举世震惊的7.8级大地震袭击唐山。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24万余人罹难, 100多万人受伤……
40年过去了,如今唐山已从废墟上浴火重生,并伴随中国工业发展的脚步,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
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
唐山,别名凤凰城,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素有“京东宝地”之称,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沿海重镇。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如今,曾经创造过巨大财富的陶瓷生产线、钢铁生产线、水泥生产线……在爆破声中轰然倒下,唐山正经历着一次告别落后的浴火重生。
落后产能的退出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迫切需要大批具有更高技能标准、更高知识水平、更高综合素质的“时代工匠”。为此,唐山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锻造“工匠精神”。
200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里先后出现了580名来自唐山的中国技术工人。没有游览风景名胜,没有体验异国情调,学成归国时,580本学习笔记留下了他们苦学先进技术的艰辛与坚韧。孙凤山当年曾为毛泽东雕琢头像,他的孙女孙斌斌成为全球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女性国际焊接教师。
孙斌斌说,作为第一代高铁工人,我亲眼见证了中车唐山公司从没有一个铝焊工到现在拥有500多名具有国际资质的优秀铝焊工,我为我是一个“唐车人”而感到骄傲。
2015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欧洲16国领导人共同乘坐高速动车组由苏州前往上海。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380公里,具有十项创新技术,运营速度、安全可靠性、舒适环保性、列车周期成本等经济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它的制造者就是中车唐山公司的第一代高铁工人。
高速动车组因速度快被称为“陆地上的飞机”,对生产工艺要求非常严格。一条焊缝、一个线路的接点出现微小失误,都可能在运行过程中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而中车唐山公司的李颖却创造了“连接10万根接线无差错”纪录。多年来,李颖和数百名接线工序员一起,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自身技能的高度自信,使唐车接线工序始终保持99.999%的一次接线合格率。不仅如此,李颖还通过改进技术说明,使一个工序由耗时两天缩短为半天。
在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唐车职工张雪松看来,这一项项世界领先的成绩都来自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和当代高技能人才创新精神的结合。他说:“在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中,技术工人经过了僵化、固化、习惯化、再创新的过程。高铁产品有九大核心技术,目前我们的产品在各种参数、安全性、质量上都是世界一流的!”
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兴致勃勃地登上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同技术人员深入交谈。在总装车间,习近平踏上“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观看先进的操作系统,体验优良的服务设施。当得知一些轨道客车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时,习近平称赞他们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争了光。
打造新一代轧钢工匠
荣彦明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钢京唐公司的轧钢工。
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不是把北京钢铁主流程在曹妃甸进行原版复制,而是“产品、质量、管理、环境”四个一流的全新再造。2250热轧生产线有许多从德国西马克公司引进的设备,可谓世界先进、国内领先。2008年,只有大专学历的荣彦明来到首钢京唐公司,看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结构复杂的设备,尤其是全英文的操作界面,他犯了难。“只要用心,一定能行。”荣彦明坚定信心,白天参加培训,晚上总结复习,随时随地捧着技术材料研读。厚厚的一本《精轧功能说明书》上,他写满了中文标注、学习心得、专家讲课笔记。经过努力,荣彦明熟记了2000多个热轧专业单词,攻克了英文操作界面障碍,操作70多个英文按钮得心应手,练就了手、眼、心合一,“稳、准、快”的精轧操作基本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几年下来,荣彦明积累了各钢种的轧制经验。同事在遇到相关技术问题时也经常向他咨询,他成了同事眼中的轧钢操作“活词典”。
第一个轧制出高强度汽车用钢,第一个轧制出集装箱板极限规格,第一个轧制出出口瑞士的高表面等级的汽车外板……他轧制的产品填补了多个国内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唐山和曹妃甸时,要求把唐山和曹妃甸“努力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曹妃甸的港口优势、土地优势以及园区化的产业布局,国家级、世界级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等有着不可复制性,而曹妃甸每年“蓝领”人才缺口高达两万人。
2014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一个进驻曹妃甸大学城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培养“时代工匠”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今年2月15日,在爆竹和打桩锤的交织声中,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第一根基础水泥桩深深植入这片热土。职教城规划建校17所,聚集人口20万,将为各类企业培养大批高端、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7月15日,在“世界青年技能日”到来之际,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举办“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动,就是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长成才之路。
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到新中国重工业基地,从劫难中浴火重生到向建成新型工业化基地目标迈进,一路走来的唐山,伴随中国工业发展的脚步,丰富着工匠的内涵,磨砺着工匠的品格,锻造着工匠的精神,更在打造着大国工匠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