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语言是反映数学特点的学科语言,具有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后继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二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弱,语言发展尚不完备。针对这种情况,那教师应如何做呢?
  1 创造“说”的环境。“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才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注重“数学说话”,让学生从内心把数学梳理出来。如围绕教学特点从多个维度进行说话。①说质疑。让学生把新旧知识的矛盾点叙述出来,探讨新知确定思维的方向。②说思考。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理的说出来。③说分析。说清分析的过程,把旧知识再次抽象概括。④说评论。对同学的说提出自己的评语,取长补短。⑤说小结。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加以展示。
  2 变换“说”的形式。数学语言是严密的,但又是枯燥的。为了让学生能说、会说,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经常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形式存个人独立说、说话游戏、小组轮流说、同桌互相说、个人小结、说话比赛等等。
  3 指导“说”的方法。学生能说得出,需要环境的熏陶与勇气的培养,而说得好更离不开方法的指导。只有说得好,才能让学生在说中得到乐趣。如此促动他们乐于说,如此达到良性循环。为了培养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尝试了以下做法:错位法:即要求学生听人发言时,假设“如果我来回答,我怎么说”。差异法:即思考我与他人发言的差异是什么?“我会说的是哪一部分,我没有想到的他人是如何思考的…我有什么补充或纠正”。成功法课堂中,把一些容易成功的机会让给“学困生”,能力强的学生予以补充。
  儿童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既是一种能力,更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项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小学语文古诗朗读之我见 付立华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诗歌有一定的格律,富有节奏感、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诗歌朗读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朗读的语调。所谓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
  2 讲究朗读的速度。朗读古诗要讲究朗读的速度。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试读后,教师加以评价,提醒学生注意读的速度。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一般地说,紧急、热烈、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
  3 突出朗读的停顿。朗读古诗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其古诗的真正意境,阅读停顿是为了显示语法结构,有时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其特殊涵义,有时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感情或使情绪转化,有时为了表示作品的结构。教学时,我选择一些古诗,进行录音后放给学生听,再让学生跟读,了解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差异,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既可以给学生以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4 展开想象,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诗文充满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教师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诗歌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教师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一定能逐渐从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形式美,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祖国古代文化的优美。
其他文献
摘要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具备辅助德育的重要功能。借助音乐教育这一方式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陶冶情操。音乐教育以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 德育 方法 作用    《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其中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也切合了《新课标》中“注重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填鸭式的教学不再符合我们的需要,那种刻板式的教学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放手,充分放权予学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
期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今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把学前教育专章单列部署。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期刊
摘要 班主任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的领航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爱心与真诚去关怀学生,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做一名新型的班主任。  关键词 班主任 关怀 素质 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
期刊
摘要 “爱”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爱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爱上语文;“趣”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动力,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思”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滋味,潜能得到挖掘。  关键词 语文课 爱心 有趣 思考 生命之源    语文是感性的。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文是浓浓的文蕴之体,承载者无声的文化生命。小学语文里一篇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美文,但是学生学了
期刊
摘要 服务于生活是语文课的意义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模糊课内外的界限,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口语交际,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口语交际。  关键词 口语交际 兴趣 生活 大语文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总要求中对口语交际的内容提出了三个具体要求:“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可以从以下
期刊
摘要 优化家庭作业成为一门值得广大教师细细钻研的艺术。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并不断优化,将学生从单一的“抄写”中解脱出来,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能动、愉快地完成语文家庭作业。  关键词 作业设计 优化 有效策略    家庭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馈与检测。设计家庭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
期刊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科学发展观指引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语文观 教育践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期刊
摘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髓。生活是作文之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将生活引入作文课堂,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作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关键词 生活 灵感 体验 情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髓,他强调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认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决定于生活又反过来促进生活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 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自主学习,运用实践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树立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自信心,造就高效的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  关键词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动机 引领 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