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能够让人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通过这些文明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音乐,可见在音乐课这门人文学科中,音乐与其相关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音乐 文化 紧密联系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19-01
康斯坦丁诺夫曾说:“音乐能展示特定时代、社会阶层、个性类型所独具的各式各样个人态度的深刻内容,从而揭示出该时代及其同代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点。”是的,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音乐人们能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反过来,又通过这些文明了解更多的音乐。在音乐课这门人文学科中,音乐与其相关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紧密联系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如汉族有龙舞、狮舞音乐、秧歌等,维吾尔族有手鼓舞音乐,苗族有芦笙舞音乐,藏族有弦子舞音乐,彝族有跳月等;从地区看,北方民歌山歌较多,高亢嘹亮,与北方的高原地理及北方人豪爽大方的性格相通;而南方民歌小调较多,婉转悠扬,与南方丘陵、平原地理的特点及南方人温柔甜美的性格相符合。
对一个民族来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与其文化是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的,它们共同记录和表达出了当时、当地的独特文化和思想。
音乐还记录着人类的喜、怒、悲、欢,《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是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是心存高远的理想;《春节序曲》是普天同庆的欢乐;《嘎达梅林》是对英雄精神的崇尚与追求。
2 如何在中学音乐课中适度地渗透相关文化
2.1 音乐课中渗透相关文化要紧紧围绕音乐主题进行
音乐教师担任了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工作,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音乐”这一主题,渗透的相关文化应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文化,渗透这些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音乐。
曾听过一节欣赏课《无锡景》。老师先让学生听音乐《无锡景》,然后出示三幅画,让学生选择一幅与音乐的风格相符合的画(温柔静谧的水乡,甜美的南方镇),婉转悠扬的旋律与如诗如梦的景色融为一体,学生无形中融入进了音乐的情境。等学唱时,声音自然而然地轻柔优美,一切水到渠成。试想,如果老师没有利用与音乐相关的地理、人文知识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发源地优美的文化氛围,学生怎能体会到歌曲的意境?没有体会到意境,又怎能投入地进行二度创作和表现呢?就这样,老师巧妙地渗透了与音乐紧密相连的相关文化,从而完美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2 音乐课中渗透相关文化不能喧宾夺主
音乐课中,相关文化的渗透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音乐进行更深入的体验、理解,帮助学生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但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其他文化可以替代的,它只是与相关文化有相通之处。所以,音乐的文化性拓展一定要适度,我们必须坚守以音乐为本体的阵地,其他所有的综合都是从音乐出发,再最终回归到音乐中去。
著名中学高级音乐教师李存,非常善于引导学生用机敏的耳朵去聆听,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纯真的心灵去感悟。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正要归功于他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渗透了相关文化。上欣赏课《西藏组歌》时,李存老师只设计了几段简明的导言贯穿在要欣赏的歌曲之间。其中一段导言是这样的:“西藏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它与太阳的直线距离最短。对于外界来说,西藏的魅力无穷无尽,魅力不仅来自于雪山、高原、山谷,也不仅来自那些靠人类目前的智慧尚不能完全认识的传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它那奇幻的宗教色彩。”这段导言虽然不长,但它传达出西藏的人文、地理文化,配上《青藏高原》、《走进西藏》的动人旋律,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课堂上学生一双双充满企盼与向往的目光中流露出他们对歌曲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李存的另一堂音乐课: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在欣赏《黄河船夫曲》这一乐章时,他用那极富感染力的男中音慷慨激昂地朗诵着:“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了的话,那么,你听吧!”音乐响起,师生一起沉浸在音乐中了。
2.3 课程的综合化不等于综合课
听过这样一节音乐课,课题是:音的强弱。授课老师用了《天鹅》、《狮王进行曲》、《大雨和小雨》、《摇篮曲》四首曲子来展开课题。在欣赏了一遍最后一首歌曲《摇篮曲》后,老师用了长达十五分钟的时间要学生进行编剧,在这十五分钟内竟然完全没有音乐,孩子们在前五分钟还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后十分钟老师抓住几个孩子排演,而大部分孩子则显得不知所措,教室里乱哄哄的,音乐课在这没有音乐的十五分钟里显得异常尴尬。音乐课程的综合是音乐内部各学习领域(如鉴赏、表现、创造等)的综合,而不是各学科的综合。在音乐课上用音乐剧的形式很好,可它一定要与音乐紧密结合,绝不能让它成为语文学科中的课本剧。所以,整堂音乐课要控制没有音乐的时间,根据一堂课的需要来渗透相关文化,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审美目标。
在音乐课中,教师们应利用好相关文化这一辅助工具,紧紧围绕音乐主题,适度在音乐课中渗透相关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与音乐相关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内容,帮助学生充实知识,扩大音乐视野,使每一节音乐课都有真情的交融、灵感的爆发。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孔继南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2]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3] 《艺术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董学文,《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4期.
[4] 《感悟音乐》,吉人,《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第3期.
【关键词】 音乐 文化 紧密联系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19-01
康斯坦丁诺夫曾说:“音乐能展示特定时代、社会阶层、个性类型所独具的各式各样个人态度的深刻内容,从而揭示出该时代及其同代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点。”是的,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音乐人们能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反过来,又通过这些文明了解更多的音乐。在音乐课这门人文学科中,音乐与其相关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紧密联系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如汉族有龙舞、狮舞音乐、秧歌等,维吾尔族有手鼓舞音乐,苗族有芦笙舞音乐,藏族有弦子舞音乐,彝族有跳月等;从地区看,北方民歌山歌较多,高亢嘹亮,与北方的高原地理及北方人豪爽大方的性格相通;而南方民歌小调较多,婉转悠扬,与南方丘陵、平原地理的特点及南方人温柔甜美的性格相符合。
对一个民族来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与其文化是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的,它们共同记录和表达出了当时、当地的独特文化和思想。
音乐还记录着人类的喜、怒、悲、欢,《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是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是心存高远的理想;《春节序曲》是普天同庆的欢乐;《嘎达梅林》是对英雄精神的崇尚与追求。
2 如何在中学音乐课中适度地渗透相关文化
2.1 音乐课中渗透相关文化要紧紧围绕音乐主题进行
音乐教师担任了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工作,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音乐”这一主题,渗透的相关文化应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文化,渗透这些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音乐。
曾听过一节欣赏课《无锡景》。老师先让学生听音乐《无锡景》,然后出示三幅画,让学生选择一幅与音乐的风格相符合的画(温柔静谧的水乡,甜美的南方镇),婉转悠扬的旋律与如诗如梦的景色融为一体,学生无形中融入进了音乐的情境。等学唱时,声音自然而然地轻柔优美,一切水到渠成。试想,如果老师没有利用与音乐相关的地理、人文知识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发源地优美的文化氛围,学生怎能体会到歌曲的意境?没有体会到意境,又怎能投入地进行二度创作和表现呢?就这样,老师巧妙地渗透了与音乐紧密相连的相关文化,从而完美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2 音乐课中渗透相关文化不能喧宾夺主
音乐课中,相关文化的渗透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音乐进行更深入的体验、理解,帮助学生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但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其他文化可以替代的,它只是与相关文化有相通之处。所以,音乐的文化性拓展一定要适度,我们必须坚守以音乐为本体的阵地,其他所有的综合都是从音乐出发,再最终回归到音乐中去。
著名中学高级音乐教师李存,非常善于引导学生用机敏的耳朵去聆听,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纯真的心灵去感悟。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正要归功于他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渗透了相关文化。上欣赏课《西藏组歌》时,李存老师只设计了几段简明的导言贯穿在要欣赏的歌曲之间。其中一段导言是这样的:“西藏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它与太阳的直线距离最短。对于外界来说,西藏的魅力无穷无尽,魅力不仅来自于雪山、高原、山谷,也不仅来自那些靠人类目前的智慧尚不能完全认识的传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它那奇幻的宗教色彩。”这段导言虽然不长,但它传达出西藏的人文、地理文化,配上《青藏高原》、《走进西藏》的动人旋律,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课堂上学生一双双充满企盼与向往的目光中流露出他们对歌曲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李存的另一堂音乐课: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在欣赏《黄河船夫曲》这一乐章时,他用那极富感染力的男中音慷慨激昂地朗诵着:“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了的话,那么,你听吧!”音乐响起,师生一起沉浸在音乐中了。
2.3 课程的综合化不等于综合课
听过这样一节音乐课,课题是:音的强弱。授课老师用了《天鹅》、《狮王进行曲》、《大雨和小雨》、《摇篮曲》四首曲子来展开课题。在欣赏了一遍最后一首歌曲《摇篮曲》后,老师用了长达十五分钟的时间要学生进行编剧,在这十五分钟内竟然完全没有音乐,孩子们在前五分钟还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后十分钟老师抓住几个孩子排演,而大部分孩子则显得不知所措,教室里乱哄哄的,音乐课在这没有音乐的十五分钟里显得异常尴尬。音乐课程的综合是音乐内部各学习领域(如鉴赏、表现、创造等)的综合,而不是各学科的综合。在音乐课上用音乐剧的形式很好,可它一定要与音乐紧密结合,绝不能让它成为语文学科中的课本剧。所以,整堂音乐课要控制没有音乐的时间,根据一堂课的需要来渗透相关文化,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审美目标。
在音乐课中,教师们应利用好相关文化这一辅助工具,紧紧围绕音乐主题,适度在音乐课中渗透相关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与音乐相关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内容,帮助学生充实知识,扩大音乐视野,使每一节音乐课都有真情的交融、灵感的爆发。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孔继南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2]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3] 《艺术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董学文,《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4期.
[4] 《感悟音乐》,吉人,《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