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法在朗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fs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够为学好语文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够提高其语言表达素养及对文章的理解,并激发创造性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朗读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则是对学生的一种素质要求。
  传统的朗读教学中,开火车读、大组轮流读、男女生换读等比较常见,这样的朗读法看似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了,其实教学方式模糊,缺少读前要求、读中思考、读后评价,学生只是为了读而读,缺乏目的性,效果自然不好。而在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教师很少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进行指导,只是简单地指导“某个字要读轻一点”“这句话应该读慢一点”,学生难得其要领,这样的指导效果甚微。
  情景再现法在语文教学中多用于古诗词鉴赏或者作文,通过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再现古诗词中的场景和意境,或者通过梳理人物、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其实,朗读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情景再现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现实角度看,朗读基本功的培养是一个从读准、读对到有感情、有代入感地读的过程,通过简单的字词学习,可帮助学生达到第一阶段的要求,再通过科学的情景再现,可最终达到读得有感情的朗读要求。
  综合来说,“情景”一词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情形,二是情况,三是感情。再现,是指过去的情况再次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情景再现”的内涵:将过去的情形、情况、感情通过一定的方法或者借助某种媒介再次呈现。它有两个内涵:一是积极丰富的感受,二是精确具体的想象。
  情景再现法的运用一般分为四步:厘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朗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写作背景、内容场景和思想感情进行还原,再采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对课文的体会和理解。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为例,其朗读指导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厘清头绪,脉络清晰。
  教师通过组织活动,如让学生查阅资料后在全班分享,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层次的划分、主题的概括,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结合背景分析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找出重点,确定课文的情感基调,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即开头是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之后又怎样发展、结果是怎样的。这些画面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掌握课文脉络,为复述性表达和情感酝酿奠定基础。
  如《掌声》就是作者董保纲以回忆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小学的一段经历,文章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通过对英子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展现了同学之间的尊重、关爱和鼓励之情。因此,在朗读这篇课文时,应该带着深刻的感情,用讲述的语气,注意情感的起伏变化。
  第二,设身处地,展开联想。
  感受、态度和感情是朗读的三要素,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只有先确切细致地进行感受,思维才能积极而活跃地运动,为最终转化为情感运动做好准备。
  所谓感受,在朗读中是指通过接收词语表面的刺激,引起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体会。它包括眼、耳、鼻、舌、身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以及时间、空间、运动方面的知觉,我们可以把感受归纳为一个“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过程。朗读中的感受分为逻辑感受和形象感受两个方面:一篇文章,好的逻辑体现在它有着清晰的脉络,有“起承转合”的变化;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都包括在形象感受之中。
  因此对《掌声》一文的朗读指导,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找出全篇各层次、各段落、各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带领学生对语句进行具体分析。上文已经对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进行了解读,接下来就要对语句的具体含义加以分析。通过课文阅读,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掌声前、掌声时、掌声后。
  掌声前:“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坐在教室”“来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站了起来”“走上了讲台”这些词语有一个空间转换,“默默地坐在”“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一摇一晃”这些词语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在接受了这些“视觉”刺激后,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英子是一个文静、胆怯、自卑的女孩。
  掌声时:“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看见了英子的“刚刚站定”,听见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同时又看到了“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同学们对英子的态度是积极鼓励、友好的。英子讲完故事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听到了同学的掌声,而英子在掌声里“走下了讲台”,依然是“一摇一晃”,通过这些词语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英子的认可。
  掌声后:“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英子信中的话让我们体会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的情感。   第三,触景生情,感同身受。
  当学生已经在脑海里描绘出完整的图景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作出积极的反应,这就需要锻炼学生在朗读时营造对象感和画面感的能力。
  我们在朗读一篇文学作品时,首先要明白它的内容,再去理解它的主题,这樣才能明确朗读的目的;明确了目的,也就明确了受众;有了明确的受众,就能有明确的针对性;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就能更好地运用各项语言表达技巧。《掌声》是一篇小学三年级的课文,它的受众是小学生或者身体有不便的人,告诉他们要尊重、鼓励别人以及要给自己信心,微笑着积极面对生活,因此学生在朗读时,语气应舒缓。
  注重画面感有助于将文字的语言变得具体、生动。《掌声》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动作描写,如“把头低了下去”“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等。在抓住这些动作描写后,组织学生模拟情境,在表演中体会这些动词的准确性,通过一找、二演、三感受的方法,突出文章的画面感,学生在朗读中就会受到更强烈的“景”的刺激。
  第四,现身说法,正确表达。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基本的字词读音,还要使用正确的朗读技巧,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从而做到恰当地突出信息和表达情感,真正感染听众。切忌读得夸张、做作,防止朗读“成人化”和“角色错位”。
  由上可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可以作为朗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和情感,帮助教师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效果。此外,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存在的问题,如对朗读指导不够重视、针对性不强、指导不到位、学生对内容理解存在偏差且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通过情景再现法也可得到有效解决。首先,以反复朗读为教学主线,在朗读中变换角度,按照“情景再现四步走”的步骤有层次地对课文进行品析,大大增加了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其次,在学生朗读前,有目的地提出要求,比如先是“概述课文内容”,然后“厘清逻辑,划分层次”,接下来“体会重点词句”等,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可有效提升朗读指导的针对性。最后,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情景再现法里的对象感和画面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先唤起学生的情感波动,再进行技巧点拨,就能将课文内容“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
  情景再现法作为一种教学应用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施,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积极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陈家明  四川金堂人。号虎戈。别署乾坤砚堂。中国美协四川分会会员、成都市美协会员、成都画院签约画家、成都诗婢家画院特聘画家、都江堰市美协理事、四川长江畫院国画院副院长、四川金桢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著有《中国骨伤科史插图》《中国盆景艺术史插图》《峨眉山写生线描集》《青城山写生线描集》及理论技法专著《名家课堂-老虎画法》等画集与技法专著。作品先后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巴蜀艺术展·精品集
云龙湖的沉水廊桥是个看鱼的好地方。当我们沿着桥慢慢地进入湖底,这时水里的一切都近在眼前:清澈的湖水就像一大块透明的宝石,把我们包围了,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我们身边自由自在地嬉戏。  一条红色的大鲤鱼悠闲地甩了甩尾巴,向我游過来。我蹲下来靠近玻璃,红鲤鱼慢慢地停在了我的面前,它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像要亲亲我。最可爱的是一条乳白色的小鱼,离开了大部队一直跟着我,小鱼朝我张开嘴巴,好像在说:“你也进来游泳吧,
摘 要:文章在分析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分析了MOOC环境下经济学基础微课程的优势,进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MOOC教学环境、教学实施、学习效果的评价、内嵌式学习支持等六个维度对经济学基础微课程进行了设计,并从高效的教学团队、精良的微视频制作和优质的数字化平台运行三个方面探索实现MOOC环境下经济学基础微课程教学,以期提升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陰历二月刚过,北方的春天才姗姗来迟,尽管如此我还是开心极了,和煦的春风轻抚着我的脸颊,公园里的桃花也有了花苞。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所以我央求爷爷和我一起种春天。  周末的早上,我拉着爷爷去买种子,我挑了五彩椒和地雷花的种子。回家后,我和爷爷先把花盆洗干净,再在花盆里添了一些种植土,然后把种子轻轻地放在土里,接着又撒上薄薄的一层种植土,为的是让种子容易顶出小芽。最后爷爷在花盆上盖了一层保鲜膜,扎了
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尽管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累积,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人利益至上、破坏自然生态、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利于我国的持续健康发展。《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故事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和传承,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顺应自然、团结一致等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寓言故事中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的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
在渔泉村,我们脱下鞋子,上田埂,蹚小溪,十足一群到处撒欢的小村娃。  “章鱼”老师带我们沿着小溪开始了秘密探险之旅。噢,山间小路上撒满了黑豆似的羊屎,看来,这个地方并不是秘境,至少山羊是常客。不过,这淙淙的溪水可真是清澈见底,我们迫不及待地挽起裤腿,在溪水里快乐地嬉戏起来。我们搬起大石头又是修路,又是筑堤,冷不丁会从石头下面跑出一只惊慌失措的小螃蟹来,引得大家都来围观。  嘘——我们发现了溪边一个
从前,在一座大山的东边有一个和平村,村里的人民勤劳善良,和睦相处,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大山的西边有一座大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王,大魔王经常去和平村搗乱。有一天,大魔王率领魔军占领了和平村。  和平村的居民逃到了大山的南边,创建了新家园——和平国。这一切都让一位善良的仙女看到了,仙女一心想要帮助善良的人,她发明了武器送给和平国,并教会了他们使用的方法。国民们对仙女千恩万谢,开始加紧训练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收入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教师在讲解这首作品时,往往都会引用苏轼对王维的一个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教学中,基于这个评价对王维的诗歌进行分析,有正面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山居秋暝》一诗,谈谈其中的缘由。  一、“诗中有画”视角下的《山居秋暝》  借助“诗中有画”的评价,我们至少可解读出《山
阅读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提取正确恰当的教学内容,而提取教学内容的正确恰当又取决于对课文文本正确恰当的解读。从目前的教学实际状况看,许多教师在教学《一封信》这篇课文时,要么把它当作写信的范文——教学之后要求学生给自己亲人写封信,要么把它当作体验情感的素材——大搞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可能是误读了文本,由于误读文本而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提取发生了偏差。为此,有必要认真解读《一封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