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灵活处理教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百花齐放,由“统编教材”到“一标多本”,由“以知识为主线”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主线”,不一而足。于漪曾说过解读文本应该扣住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思想内容和情感,因此语文教改无论向哪个方向伸展,我们都应该把握住这一点。那么,如何灵活处理教材,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陌生化阅读
  陌生化阅读就是把阅读对象当做全新的文本对待,哪怕你阅读的对象是你多次读到过的文本,都要把曾经有过的体验和认识搁置起来,使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之间形成一种距离,用新鲜的阅读触觉感受文本。所以说,陌生化阅读要求我们要以一种空白的心灵去对待文本,与文本对话,在阅读前就将自己的认识“格式化”。每个人都是多重角色的复合体,而不同的角色,对对象的评价则会不一样甚至完全不同。我们教师也有着多重身份,相对于文本来说,我们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普通的读者。陌生化阅读要求我们能够以普通读者的视角去阅读文本。这样能使我们得到更真实的,也更贴近学生阅读过程的体验和认识,从而才能让文本、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产生共鸣。
  2 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主要指学生在阅读理解之前,由自己文本解读经验所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对文本呈现的方式、意义、结构等作出预测和期望。它是由读者传统阅读经验、以往解读习惯或个体特殊学习态度构成的。这种视野包括两个形态:一是由读者以往的审美经验所构成的文学解读视野,也称个人期待视野;二是一种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经验所构成的文学解读视野,也称公共期待视野。后者以一种十分隐蔽的方式制约、影响着前者的构成,并决定着不同历史时期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期待视野”既是读者解读文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读者解读文本的局限和制约。当然,读者的这种期待视野也会随着文本的解读实践发生迁移和拓展。有时一个文本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吻合,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就会顺利实现;有时文本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出现部分不一致或者完全冲突,读者就得重新构建新的阅读经验,拓展和形成新的阅读视野,新的文本解读才有可能实现。正是期待视野在规范与反规范之间这种冲突、碰撞、磨合与调节,才形成了文本历史运动的驱动力。
  3 对词语的内涵进行深层次解读
  文本词语的解读就是要从文本的词语内涵的释读入手,以此去挖掘文本深层思想内蕴。这是文本解读的必经途径,是文本意义的承载体。紧扣文本的字词句释读,能够逼近文本作者的原意,从而获取文本固有的潜在信息。
  文本多元解读训练过程中,我们理应准确把握讲与读的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讲读课文前的试读,梳理课文时的引读,品词析句时的细读,复习巩固时的比较读,体会情感时的诵读等等。每位学生的具体解读,有其各自关注的焦点,并与其原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对于名篇佳作或课文学习中,学生自己特别喜欢的语言片段,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方引导,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咬文嚼字、潜心品读、悉心探究,咀嚼文本作者遣詞造句乃至布局谋篇方面的独到之处,在读书中“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能从平淡中见奇崛,于细微之处悟精髓,正像叶圣陶先生所称的那种“美读的方法”,即“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之“入手其内,化手其中”,获得丰富的语言感受,并运用于语言实践中。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管教材中的文章不乏典范性,但语言方面白壁微瑕也时有所见。文本解读过程中,只要教师有心点拨,学生细心探究,这些“微瑕”也能引发我们积极思维。
  4 对主体意义进行多维解读
  文学文本的主题,是指文学文本通过其形象或语言体系显示出来的主要意旨,它既体现了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因此,作为文本意义解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诠释,应当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
  比如《药》这篇小说,什么“药方”,什么“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固然可以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主题解读。但是,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是否真的有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的高度呢?我们结合其“立人”那一以贯之的思想,将其主题定为“揭示民众的麻木落后”又有何不可?再如《祝福》,我们将其主题定为诸如“‘三权’罪恶”、诸如“礼教迫害”诚然也是可以接受的阐释,但如果有学生如上一样,认为是“揭示民众的麻木落后”也未尝不可。
  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和人的生命个体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人的个性,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人、理解人。教育要现代化,就必须培养人的现代化,让教育充满人文精神。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强化文本读者这一主体,努力提升读者在文本解读中的地位,课堂教学努力实施多元互动,发挥文本应有的审美价值,促使学生赢得诸多审美感召,使文本读者创造的文本意义和审美价值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提升。
其他文献
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命应该是培养人,为人的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打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简单修改,我们教师本身也不应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对改革中的人、课程及文化进行深刻的思考,开拓一个崭新的课程文化思维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重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亲历必要的体验过程,同时
期刊
【摘 要】 课改是当下各大学校提出的口号,课程改革对于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VB程序设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概念抽象、编程枯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如何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要实施合理的课程改革,打破原有传统的授课理念,增加鲜活的案例,以此促进《VB程序设计》课程的发
期刊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强调“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研究好教材,吃透课标要求,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第二,语文教师要练好内功,这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第三,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学生们学起来有滋有味,轻松自如。  【关键词】 语文
期刊
高中三年是学生自小学以来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水平最高的阶段。语文学科给予学生的滋养是终生受益的。大而言之,语文学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到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感觉、经验和领悟。小而言之,随着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行,学好语文也成了重头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呢?重点在我们的课堂,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期刊
在高中英语课堂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一些进校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到二年的学习后却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差异分化。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心理自卑。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英语成绩是一流的,进入高中重点班后其一流的地位受到冲击,再加上前几次测验、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导致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形成。②习惯不良。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初中阶段在老师“逼迫”下上去的。在教师的监督下,相对机
期刊
小学档案管理工作是學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一所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反映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档案真实记录了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建设和发展等各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档案,不仅能确保学校管理与建设、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业绩,而且是学校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加强学校档案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
期刊
中国教育专家、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就是读者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语感是一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但知识毕竟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而语感乃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包
期刊
教师的人格魅力使教育产生一种无声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时时刻刻从教学活动中透射出来,对学生个性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的特殊决定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修养品质,健康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科学知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才能胜任教育工作,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期刊
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
期刊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全面实现育人目标,我国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让全体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应该如何开展呢?  1 注意活动的语文性  语文活动课尽管注重各种课程知识的综合,把自然、社会、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