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产生背景
近几年来,大批农村、城镇剩余劳动力拥向沿海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大批劳动力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大量的留守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母爱以及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在性格、习惯、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案例描述
孟宴锋,女孩,9岁,是我班其中的一名留守儿童。她是个性格特别内向,既敏感又忧郁的孩子,很快她被收入我的视线,她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念学前班时父母离异,接着母亲不知去向,至今不与孩子联系。父亲又重新组建家庭,又有了一个妹妹,继母也给了她短暂的爱,但父亲又离婚了。今年父亲因外出打工把她寄养在奶奶家,她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从我知道的这天起,我就开始细心地观察她。我常常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下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点头或摇摇头,回答也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如何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困扰我心的一个难题。
三、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1、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有时能完成作业,但错误较多。不刻苦,缺少耐心,缺乏毅力。遇到问题,从不主动询问。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的心理,有时偷拿家中的钱和同学的钱物。
5、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教育缺失,又缺失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且知识、
能力有限。也承担不了品德教育、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四、主要措施及方法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并收到一定的效果。
1、敞开心扉,用“爱心”唤起信任。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每个孩子,一定赢得孩子的爱。为了让她对我有信任感和依赖感,课间我常常和她多交流,放学时,我又常常陪她回家,牵着她的小手,犹如母女。我时常把家里的零食给她拿来,课余时间把她带到办公室让她尽情吃。周末,我把她带到家里当成自己的孩子让她感受家庭的温暖,使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她把我当成了朋友,常常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我想叫你妈妈”,课间常常亲亲我的脸颊,常常把画送给我,渐渐地她变了……。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融入班集体,品尝交往的快乐。在班级里,我不再经常拉着贾以轩的小手,而是采取暗示其他的小朋友邀请孟宴锋一起做游戏,当发现她偶尔接受小朋友的邀请并高兴的参加活动时,马上给予鼓励。慢慢的孟宴锋融入到了班集体中,对于孩子的进步,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鼓励孩子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这样孩子的好朋友逐渐的多起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明显的变化是早、午读文的声音也变得更响亮了,作业质量提高了,写字更规范了!
3、勤检查督促,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她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我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我为她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
4、家校合作,促进沟通。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我成立了我班留守学生的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QQ或微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及时要求家长和孩子通电话。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我的努力下,孟宴锋和母亲联系上了。母亲的消失,曾经让孩子“怀恨”在心。但现在,她已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也不再怨恨爸爸。她打电话告诉妈妈:“妈妈,请您放心,虽然你不在我身边,但我的老师就象我的妈妈……”。
五、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帮助及教育,孟宴锋有了明显的进步,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孟宴锋对学习目的有了新的的认识,能坚持上课,很少请假了。能按时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她对生活也充满信心,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值日主动、积极肯干,热心助人,孝顺奶奶,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出在哪儿。不再偷拿奶奶的钱和同学的钱物了。她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也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及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特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关爱”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近几年来,大批农村、城镇剩余劳动力拥向沿海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大批劳动力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大量的留守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母爱以及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在性格、习惯、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案例描述
孟宴锋,女孩,9岁,是我班其中的一名留守儿童。她是个性格特别内向,既敏感又忧郁的孩子,很快她被收入我的视线,她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念学前班时父母离异,接着母亲不知去向,至今不与孩子联系。父亲又重新组建家庭,又有了一个妹妹,继母也给了她短暂的爱,但父亲又离婚了。今年父亲因外出打工把她寄养在奶奶家,她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从我知道的这天起,我就开始细心地观察她。我常常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下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点头或摇摇头,回答也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如何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困扰我心的一个难题。
三、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1、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有时能完成作业,但错误较多。不刻苦,缺少耐心,缺乏毅力。遇到问题,从不主动询问。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的心理,有时偷拿家中的钱和同学的钱物。
5、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教育缺失,又缺失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且知识、
能力有限。也承担不了品德教育、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四、主要措施及方法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并收到一定的效果。
1、敞开心扉,用“爱心”唤起信任。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每个孩子,一定赢得孩子的爱。为了让她对我有信任感和依赖感,课间我常常和她多交流,放学时,我又常常陪她回家,牵着她的小手,犹如母女。我时常把家里的零食给她拿来,课余时间把她带到办公室让她尽情吃。周末,我把她带到家里当成自己的孩子让她感受家庭的温暖,使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她把我当成了朋友,常常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我想叫你妈妈”,课间常常亲亲我的脸颊,常常把画送给我,渐渐地她变了……。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融入班集体,品尝交往的快乐。在班级里,我不再经常拉着贾以轩的小手,而是采取暗示其他的小朋友邀请孟宴锋一起做游戏,当发现她偶尔接受小朋友的邀请并高兴的参加活动时,马上给予鼓励。慢慢的孟宴锋融入到了班集体中,对于孩子的进步,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鼓励孩子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这样孩子的好朋友逐渐的多起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明显的变化是早、午读文的声音也变得更响亮了,作业质量提高了,写字更规范了!
3、勤检查督促,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她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我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我为她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
4、家校合作,促进沟通。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我成立了我班留守学生的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QQ或微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及时要求家长和孩子通电话。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我的努力下,孟宴锋和母亲联系上了。母亲的消失,曾经让孩子“怀恨”在心。但现在,她已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也不再怨恨爸爸。她打电话告诉妈妈:“妈妈,请您放心,虽然你不在我身边,但我的老师就象我的妈妈……”。
五、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帮助及教育,孟宴锋有了明显的进步,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孟宴锋对学习目的有了新的的认识,能坚持上课,很少请假了。能按时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她对生活也充满信心,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值日主动、积极肯干,热心助人,孝顺奶奶,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出在哪儿。不再偷拿奶奶的钱和同学的钱物了。她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也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及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特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关爱”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