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joyjo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作者于良史,唐代诗人,历史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曾经当过徐州、泗州、濠州节度使张建封的从事,以后为张建封所推荐,在756—758年担任过侍御史的官职。其五言诗清丽超逸,善于描摹物态风光,笔下时有警策之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冬日野望寄李赞府》),“雨洗山林湿,鸦鸣池馆晴”(《闲居寄薛据》)。五言律诗《春山夜月》之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也是与篇中具有警示世人的诗句分不开的。
  首联破题,总揽全诗。“春山”和“夜”点明了这首写景诗的节令、时间、地点。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事物,诗人去欣赏游玩,由于景色迷人,入夜了,竟然忘了归去。开头这两句,不仅点明了特定的描写对象,而且限定了特殊的景色氛围。同时,对作者的行为也作了明确的交代,形成一、二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所以,首句中的“胜事”又是全篇诗情产生的源头。把诗人的自我形象置于春的夜景之中,形成有我之境。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夜忘归”的描述。究竟是什么“胜事”,令诗人流连忘返盘桓至黑夜?三、四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仅仅两句,却足以把一个“胜”字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从结构上来看,“掬水月在手”句中的“月”,紧承第二句“赏玩夜忘归”中的“夜”;“弄花香满衣”句中的“花”,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澜。其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现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以少胜多,一能当十。最后,“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还有就是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的确是神来之笔。
  置身山中月下的美景,诗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于是自然引出了五、六句“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兴之所至,哪里还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尾联写诗人因声循远,南望夜月下的远方楼台。正当诗人在欲去未来之际,夜风送来了悠悠的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掩映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处,由声音引出画面,声色并作,以动衬静。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是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既照应首联的“多胜事”,又同颔、颈两联中近观的感受相对照,描绘了春山的恬静幽美。
  整首诗清淡闲雅,超凡脱俗。三、四两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全诗精神之所在。这两句在篇中,确如石中之宝玉,水中之珍珠,把四围都照亮了。《石林燕语》记载,宋太祖曾在宴席上让李煜念自己最得意的诗,李煜举出《咏扇》中的两句:“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说当宾主相见、拱手为礼的时候,拿着团扇就像圆月在手,轻轻摇动就觉爽风满怀。李煜的诗,是有意的仿效,还是无意的偶合,没有人考辨;如果与《春山夜月》的三、四句比较起来,李煜的诗句只工于形似,神韵远远不及。就凭这一联,《春山夜月》就可以不朽了,更何况全诗在艺术上既精雕細琢又语出天成呢!
其他文献
窗外细雨绵绵,叮当乱响地打在屋棚上,我却在盼着暴雨。每个夏季的滂沱大雨中,总能听到人们说:这雨真大。于我,细看、细听每一场雨后,直至夏末秋初了,也再未能等到与那一场雨一般大的雨了。  我6岁之前,一直住在西门大转盘旁。我快上小学时,为了上学方便,父母不得不搬家。自那以后,我失去了一个最快乐的小天地,而年幼的我,并不知道失去的痛苦。  2013年夏季的雨,是那样的一发不可收拾。天空像破了个口子,水哗
期刊
人群仍在涌动,霓虹灯仍在闪耀。不变的终是凝固,变化的只有人们身上的衣裳和灯下的影子,灯旁的树木用它惯用的方式——落叶来宣告秋的来临。  幼时常用“金秋九月”“桂花飘香”来形容秋的独美。即便现在,仍旧唯爱秋之静美。它不同于夏之绚烂,春之生机,冬之静谧。秋是缓慢且优雅的。  于秋时,我常常喜欢一个人走在江边感受秋风轻拂脸颊的舒适,让一身的疲倦与不顺心随秋风远去,有一种净化其中的感觉。它总蕴藏着一段不知
期刊
偶然间翻出一张老照片:垂在肩头的麻花辫和一双明亮的眼眸,灰白色调依旧遮挡不住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容颜,这是外婆年轻时的模样,也是那抹为我而来的东风……  在我的记忆里,她从始至终都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外婆。小时候,“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的时节,外婆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我搬着小凳子坐在她身边,拽着外婆的手臂,恳求她剪窗花。每到这时,她都会慢慢地站起来,然后摸摸我的头:“好啊,外婆给
期刊
秋季是最美丽的,风轻云淡;秋季是最丰腴的,稻熟果香。唐代诗人刘禹锡高歌秋日胜春潮的激情澎湃着我的胸怀。秋季是最多情的,相邀明月,共叙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也最是让人宽慰。  今晚,又是一轮明月高挂碧空,手中捧着切开的月饼,咬上一口,丝丝香甜在心头攒动,我又想起在外奔波的你—我的父亲,你在他乡还好吗?记忆如流水的月光带我陷入对你的无限思念中。  一眨眼,一瞬间,你就这样一点
期刊
我喜爱雨后黄昏的老巷。无数次走过这条老巷,却唯独沉醉雨后黄昏的它。雨滴顺着巷口老屋的瓦楞落下,成丝成缕;晕开一朵朵霓虹,如梦如幻……  “天气清和树荫浓,冥蒙薄雨湿帘栊。”顺着脚下的青石板路往巷子里走,抬头便见水雾中那家无名的老面馆,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独自经营着。氤氲热气伴着老式电风扇的嗡嗡作响,烟火的气息在我心中一点点融化。  小雨已停,黄昏的夕阳笼罩着整个小巷,包括那亭亭玉立的绣球花。这是一
期刊
时光清浅,岁月安然。白云轻飞,秋水无尘。缥缈的鸟啼萦绕,勾起心中悠悠思绪。彳亍在江南的河岸,风光旖旎,氤氲在记忆的瞬间,虽远犹香。家乡的小村是我童年最好的记忆,这种记忆正悄无声息、不可挽留地消逝着,被时光无情地抹去。  不再见·青石小路  犹记儿时,在家乡的老屋旁有一条青石小路,阳光透过树梢,跌落在这青石小路上。这里的每一块青石都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常常与小伙伴们在这条青石小路上嬉戏,闻着路边花的清
期刊
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大家都闲在家里,老爸自告奋勇,说中午饭由他负责,他要做一餐客家的特色菜给我们尝尝。我们都不以为意,觉得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干打雷,不下雨”——这是爸爸一贯的“行事风格”。可爸爸这一回特别认真,一大早就忙开了,先是买菜、洗菜、切菜,再忙前忙后地烹调。等到中午吃饭时,嗬,好家伙,他还真弄了一桌入眼入鼻的菜肴!数一数共有四菜一汤,远超过平日两菜一汤的标准呢。  “开席啰!请同志们
期刊
回忆撩拨着旧时的残梦,慈祥的面孔在摇曳的光影中浮现,潸然落泪之余,轰鸣兮,一道惊雷从天而降,赐我以无所不能,本欲一念间复生故去的亲人,可是,我不能。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生命之臻,光阴之价,就在这无知且有限的界限中了。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荏苒天命,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如果缺失死亡这关键一环,生命怠惰、逆发展将阻碍人类的发展。  推开房门,走向那个月光洒满的四海遍野,我庆幸能在此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透
期刊
人生即逆旅,我亦是行人。大多时候,我走那么远的路,就是为了寻找。  浓密的树荫挡住炙热的阳光,碎散地落在贫瘠的土地上,点点斑驳的树影,仿佛是水里泛起的气泡——我自海底被少年打捞起。寻一处森林,那里有光,有自由,有精灵,有童话,还有神鹿少年和蒲公英的约定。而我卸掉悲伤,游走森林,马不停蹄,一意孤行。没有过去,没有将来。  森林里精灵诉说着童话,呼呼飒飒,指引我一步步向前,仿佛只要我不停走,这条路就没
期刊
【真题回放】  婴儿从孕育到出生,主要靠脐带提供营养、维持生命。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样,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也如同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充满着憧憬与希望,伴随着纠结与迷茫。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自己青葱岁月中的这条“脐带”了吗?它带给你的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抑或是二者之间的徘徊与煎熬?  请以“青春的脐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