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威海与广东珠海、广西北海、福建厦门并称“三海一门”,是中国4个最适宜人居住的海滨城市。在这4个海滨城市当中,威海是唯一的北方城市。作为全国沿海外贸城市,威海的经济状况具有一定代表性,努力寻找投资途径、积极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处置“僵尸”型企业,两会中提到的重大调整,也令威海有了更深的思考。全国两会期间,《经济》记者采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委员、威海市市长张惠。
主要困难在于投资渠道
《经济》:目前全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大有希望,但困难重重。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威海的经济形势有何特点?
张惠: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威海的GDP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1%,总体情况应该说是平稳发展,稳中有升。说起来,这个情况是很不错的,但是这样的增幅在威海已经是历史上最低的了,从这方面说,就不容乐观了。说到2016年的情况,我个人感觉会比2015年还要困难一些,尤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是很乐观。我看到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下半年经济形势会有起色,我希望能够这样,但是从我们目前实体经济情况看,困难还是很大。应该说,横向和全国比,威海是属于好的。但纵向和自己比,这是最差的时候。
《经济》:我们走过很多地方,看到有一些困难是共性的,但各地还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威海除了共性的困难之外,有什么特殊的困难?
张惠:威海是全国4个宜居城市之一,海陆空交通都十分便捷,在总体形势向好的时候,招商引资是我们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招商引资越来越难。在投资方面,只有公共服务这一块比较强。这方面中央有政策要求,省里也支持,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给予的政策。但是,这仍然需要我们有实力,否则那个钱也拿不到。包括发改委的一些项目启动起来很快,但竞争很大,实际拿到项目非常困难。在威海,尤其是实体经济,需要寻求投资,但是愿意投在工业领域当中,特别是投给中小企业的资金,是非常难找的。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更加突出。银行降低利率,主要是针对大企业。中小企业没有谁能拿到基准利率,上浮利率能拿到就已经不错了。
结构性调整不能等
《经济》:从威海的情况看,避免纵向的下滑成为重大课题。要想求增长,首先保稳定。2016年如何才能稳定2015年的增幅?
张惠:2016年的GDP增幅能否保持8.5%的水平,目前判定还为时过早。但我们确实采取了很多措施,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首先要落实中央要求,实现“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觉得中央提出的这5项重点任务确实点中了地方经济的穴位。针对现在经济方面出现的情况,我和我们的干部一再讲,我们国家存在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家一定要认清它的性质。它的性质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结构性的特点就是不能等。你现在不主动地去改,就上不来了,即便以后大趋势缓和了,仍然是死路一条。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调整,希望在大势好转之时或之前,能够调整到位,顺利地迎接新的跨越,而不是在大势好转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落后的局部。
造船业是一个重点行业,但产能远远超过市场订单。由于航运形势也在下滑,很多企业放弃了正在建造的船只,我们的造船业就是让这些弃船企业给“弃”死的。造船企业的建设和投产周期长,投资大,有些企业扔掉了是很可惜的,所以政府要重组,是去产能但不是去企业。
处理“僵尸”企业,我们的办法就是找好的大企业兼并重组,这于双方都有好处。
外贸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是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市。但现在国外有很多贸易壁垒,国际市场变得很难做,进而又影响到我们的工业实体经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不得不提高出口产品的标准,形成国内国外两个食品标准,即同线不同标的状况。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下决心改变同线不同标的状况,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同一个标准。目前,有企业对不合标准的产品全部焚烧处理,这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是有能力生产的,否则就不用去产能了,所以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鼓励性政策。我们做食品的很多都是民营企业,按国外的高标准做,成本提高很大,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考虑,扶持其发展。
加强供给侧改革
《经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提出了补短板的要求。在这方面,威海是怎么做的?
张惠:威海也确实存在供给侧结构问题,但每个城市的情况不同,解决问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补短板,不是简单地上个新产品的事,威海的短板不在于产品品种不够,而是产品的质量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用政策倒逼企业注重生产质量和科技创新。
威海的生态环境特别好,有些影响生态的项目,在别的地方能上,在我们这就不能上。现有的企业要想在威海继续生存,也必须要把排放的标准问题解决好。我们有一个玻璃企业,做玻璃要用重油,它的超标排放问题据说在全国都没解决,但在威海你就必须达标。最后企业花费超过一亿元,终于实现了达标排放,这就说明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看你想不想做。这就是倒逼出来的效果。
主要困难在于投资渠道
《经济》:目前全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大有希望,但困难重重。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威海的经济形势有何特点?
张惠: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威海的GDP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1%,总体情况应该说是平稳发展,稳中有升。说起来,这个情况是很不错的,但是这样的增幅在威海已经是历史上最低的了,从这方面说,就不容乐观了。说到2016年的情况,我个人感觉会比2015年还要困难一些,尤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是很乐观。我看到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下半年经济形势会有起色,我希望能够这样,但是从我们目前实体经济情况看,困难还是很大。应该说,横向和全国比,威海是属于好的。但纵向和自己比,这是最差的时候。
《经济》:我们走过很多地方,看到有一些困难是共性的,但各地还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威海除了共性的困难之外,有什么特殊的困难?
张惠:威海是全国4个宜居城市之一,海陆空交通都十分便捷,在总体形势向好的时候,招商引资是我们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招商引资越来越难。在投资方面,只有公共服务这一块比较强。这方面中央有政策要求,省里也支持,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给予的政策。但是,这仍然需要我们有实力,否则那个钱也拿不到。包括发改委的一些项目启动起来很快,但竞争很大,实际拿到项目非常困难。在威海,尤其是实体经济,需要寻求投资,但是愿意投在工业领域当中,特别是投给中小企业的资金,是非常难找的。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更加突出。银行降低利率,主要是针对大企业。中小企业没有谁能拿到基准利率,上浮利率能拿到就已经不错了。
结构性调整不能等
《经济》:从威海的情况看,避免纵向的下滑成为重大课题。要想求增长,首先保稳定。2016年如何才能稳定2015年的增幅?
张惠:2016年的GDP增幅能否保持8.5%的水平,目前判定还为时过早。但我们确实采取了很多措施,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首先要落实中央要求,实现“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觉得中央提出的这5项重点任务确实点中了地方经济的穴位。针对现在经济方面出现的情况,我和我们的干部一再讲,我们国家存在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家一定要认清它的性质。它的性质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结构性的特点就是不能等。你现在不主动地去改,就上不来了,即便以后大趋势缓和了,仍然是死路一条。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调整,希望在大势好转之时或之前,能够调整到位,顺利地迎接新的跨越,而不是在大势好转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落后的局部。
造船业是一个重点行业,但产能远远超过市场订单。由于航运形势也在下滑,很多企业放弃了正在建造的船只,我们的造船业就是让这些弃船企业给“弃”死的。造船企业的建设和投产周期长,投资大,有些企业扔掉了是很可惜的,所以政府要重组,是去产能但不是去企业。
处理“僵尸”企业,我们的办法就是找好的大企业兼并重组,这于双方都有好处。
外贸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是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市。但现在国外有很多贸易壁垒,国际市场变得很难做,进而又影响到我们的工业实体经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不得不提高出口产品的标准,形成国内国外两个食品标准,即同线不同标的状况。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下决心改变同线不同标的状况,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同一个标准。目前,有企业对不合标准的产品全部焚烧处理,这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是有能力生产的,否则就不用去产能了,所以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鼓励性政策。我们做食品的很多都是民营企业,按国外的高标准做,成本提高很大,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考虑,扶持其发展。
加强供给侧改革
《经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提出了补短板的要求。在这方面,威海是怎么做的?
张惠:威海也确实存在供给侧结构问题,但每个城市的情况不同,解决问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补短板,不是简单地上个新产品的事,威海的短板不在于产品品种不够,而是产品的质量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用政策倒逼企业注重生产质量和科技创新。
威海的生态环境特别好,有些影响生态的项目,在别的地方能上,在我们这就不能上。现有的企业要想在威海继续生存,也必须要把排放的标准问题解决好。我们有一个玻璃企业,做玻璃要用重油,它的超标排放问题据说在全国都没解决,但在威海你就必须达标。最后企业花费超过一亿元,终于实现了达标排放,这就说明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看你想不想做。这就是倒逼出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