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季度的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公布后,人们发现去年年度排名前10位的基金很多都销声匿迹。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发掘新的明星基金呢?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国内的基金市场也是如此。近日,第一季度的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公布,人们发现去年年度排名前10位的基金很多都销声匿迹。原来排名第一位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已经跌到60名之后,第8位的泰达荷银行业精选则跌到80多名。一度独领风骚的广发聚丰、上投阿尔法等明星基金也萎靡不振,褪去了昔日夺目的光环,反而是一些去年年底新发的次新基金迅速占领了第一梯队。业绩排行榜的大变脸让基民们慌了神,质疑之声也随之不断响起。
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基金投资的主要市场——国内股市的不成熟、基金业内的恶性竞争与投资者短视行为、基金数量的超常规发展等因素,都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
昔日明星成鸡肋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如果对过去几年的开放式基金进行年度对比,就会发现这一现象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没有哪只基金能够持续领跑两年以上。一项对2002-2005年基金业绩表现的统计显示,在以半年为区间的8个统计时段中,共计有160只(次)的基金进入前20名,涉及的基金数量多达112只。也就是说,有70%的基金仅仅进入过前20名一次,就再也没有现过身。除了基金科汇外,没有其他的基金能够连续3个半年度出现在前20名之列;从出现次数看,出现在3个及以上时段的基金仅有9只。另外,在对2005—2006年的统计显示,上半年业绩增长前20名的基金,在下半年就全部遭到了颠覆。
分析历史可以更清醒地判断未来。在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以公司为单位进行的“股票投资管理业绩综合评价”中,广发基金公司位列2005年度34家基金公司第1名,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次之,诺安基金公司第3名,易方达基金公司排第6名。而在2004年的24家基金公司同项排名中,易方达基金公司排第1名。
还有一些我们曾经熟悉的老牌明星基金公司,表现同样不尽人意。博时基金公司从2003年度17家公司的亚军,一度跌落到2004年24家公司的第20名和2005年34家公司的第20名。华夏基金公司也从2003年的第6名变成了2005年度的第25名。而在2007年的第一季度,华夏基金公司的华夏大盘基金位居榜首,涨幅远远超过其他同类型的基金。
无声无息之间,后来者在悄悄超越。这种业绩直接表现在基金销售上产生分化。由于2005年度广发旗下的4只基金在基金业绩排名榜中出尽风头,新发行的广发策略优选基金气势如虹,不到10天就提前结束了募集,并创下180亿的新纪录。而同期同样在工商银行募集的博时7号基金并没有分享到大丰收的喜悦。当广发募集到45亿时,博时的数字是7亿;而当广发认为180亿已经太多的时候,博时却在为不到20亿的发行额发愁。
新发基金的明星效应
在新增的基民中,超过九成将业绩优异基金所在公司的基金产品作为投资对象。去年的嘉实策略增长基金首日募集419亿,曾被基金业内人士笑称为“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就在今年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创下基金发行的天量认购纪录:900亿资金扑面而来!该基金一举成为基金市场募集时间最短、认购金额最多的基金产品。由于该基金采取的是100亿限额比例配售,因此其最后配售比例将在1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认购了10万元该基金,最后可能只能有1万元得到确认,其余部分将退回投资者的基金帐户。
就在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创下新纪录的前一天,首例复制基金——南方稳健成长2号基金拆分刷新基金持续营销新纪录。当日,申购该基金的资金逾300亿元,最大有效净申购资金约为75亿元,配售比例不足30%。基金首发配售比例不断创出新低,也意味着首发认购额度不断创出新高。
对那些百亿规模基金的研究发现,它们所属公司的基金业绩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行业明星的记录。其实,用明星基金的光环吸引新基民已经是业内的公开秘密了。在即将发行新基金时,一些基金公司往往让旗下各只基金通过集中拉抬最能增加业绩的少数重仓股,使某一基金业绩迅速脱颖而出,从而吸引基民的眼球。
以南方稳健2号为例,该基金在拆分公告宣布后,业绩便大幅攀升,增长幅度远高于大盘涨幅。而此前,该基金业绩并不十分出色,晨星公司评级为三星,其宣布拆分后的业绩大涨被部分基民认为有短期利益输送的嫌疑。在拆分后,不知是不是由于规模扩大的原因,该基金在大盘猛涨之时却出现微跌,更加剧了人们的这一推测。
持续营销惹的祸
基金公司为扩大规模进行的持续营销,如复制、拆分、大比例分红等,是基金业绩无法持续领先的一大原因。规模扩大后的直接结果就是增速变缓,业绩落后。 拆分的富国天益、交银精选、易方达积极,以及进行过大比例分红的广发稳健、易方达平稳等等,都曾是明星基金,晨星公司评级都是5星或4星,拆分或大比例分红后,却在相当长时间内净值远落后于同期其它同类基金的表现,晨星公司评级也被降为3星甚至2星。因为拆分(或大比例分红)后的大量申购稀释了基金收益。
由于去年基金收益翻倍,今年以来,基民蜂拥入市。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1月份基金账户开户总数776.62万,新增基金账户开户数185.35万户,其中185.28万户是个人投资者。2月受春节影响,新增基金开户数为45.62万户;进入3月后,仅第一周就新增基金开户数72.45万户。而1、2月份处于新基金发行的真空期,去年最能赚钱的绩优老基金自然成为基民的首选,从而造成基金规模快速扩大。1、2月份,一些绩优基金每日净申购可达1个亿,基金经理连呼“手里的现金太多,不知道买什么股票”,某分拆的明星基金的经理表示手里管理的资产在年初就超过百亿。
基金规模快速扩大,使基金的资产配置难度加大,现在动辄几十亿的规模资产配置难度比起以往10亿左右的规模,基金经理也自叹“计划赶不上变化”。
更有甚者,有基金公司为在短期内取得好成绩,胜过大盘,就依靠频繁地换手做波段,甚至冒着高风险与其他资金合作炒作垃圾股。有的基金公司旗下数只基金同时重仓某只股票,新进资金就为老基金抬轿,这些内幕交易都是造成明星基金不长命的因素。
市场震荡 板块轮动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群航,对于明星基金的暂时落后提出了一个持仓老化的概念,他认为,老牌明星基金的重仓股都是大盘蓝筹,去年一年的涨幅过大,估值过高,到今年调整和下跌得很厉害,严重影响了基金的市场表现,比如景顺旗下基金是以重仓银行股著称的,因为银行板块的整体下跌,它的业绩也随之滑落,但在前两天银行股反弹的时候,它的净值也迅速回升。今年的市场不再是去年大盘蓝筹单边上扬,而是呈现热点板块轮换的局面,行业和板块的群体效应弱化,低价股和题材股的特立独行增强,波段操作就成为市场主导,ST股持有者成为最大赢家。显然这些都不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强项,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理念遭遇到抵抗,低价股和ST股又不允许涉足,明星基金3个月下来的投资收益自然不太理想。
2003年以汽车、钢铁等为代表的“五朵金花”怒放了没到一年,就迅速凋谢;2004年大受青睐的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2005年上半年走强的是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而下半年则是食品饮料与机械制造受宠,2006年上半年有色金属、消费零售大热,2006年下半年则又出现结构性调整,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涨势如虹。市场如此风云变幻,基金经理要次次把握住节奏,的确是勉为其难。基金净值的大幅波动并带来业绩排名的反复变动,也是自然的事。
担任过两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某基金资深人士认为,“投资业绩此起彼伏的现象很正常,毕竟公司实力还在,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全新的多变的市场环境,无疑给明星基金经理们出了难题,投资风格和资产配置不能轻易改变,重仓股老化也不能全部清仓,规模过大的基金更是很难操作小盘股票,无法顺应潮流灵活调仓,只能接受暂时的落后局面。
不过,也有一些久经考验的老牌基金管理公司风采依旧,最典型的就是华夏和华安。这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属于历史最悠久的“老10家”,本次分别有3只产品业绩跻身前50强。除了前文提到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外,由明星基金经理尚志民管理的华安宏利基金,成立半年就净值翻番,令人瞩目。
业内专家分析说,今年以来,大盘震荡个股乱涨,给新基金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这些新基金规模普遍不大,能够顺应震荡市的特点做波段操作;在选股方面抛弃股价已经高高在上的大盘蓝筹,改为寻找股改题材、整体上市题材的低价股和小盘股,所以比老基金跑得更轻松更快速。
投资者的短视行为
目前国内基金投资者存在的短视与不理性行为,盲目追逐短期业绩好的基金,也加剧了基金业绩的分化。持有人的这种行为,自然地引导基金管理人注重短期业绩与排名,以吸引眼球、树立品牌。这已进入非理性循环。
每次大盘急跌,基金都会被认为是做空的重要力量。其原因也大多是基金赎回压力增大,导致基金经理被迫减仓。很多基民在银行人员引导下,认为老基金净值太高,新基金净值低,卖掉老基金买新基金更合算;有的新基民更有赎回冲动。去年下半年入市的基民恰逢大盘迅猛攀升,短期内获利丰厚,套现欲望强烈,如果觉得大盘风险大,就会主动赎回。因此越是明星基金,分红压力越大,赎回压力也越大。
从证监会最新发布的1月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因巨量赎回而导致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配置型基金)被动抛售持股,直接从1月份的股市抽离资金约220亿元。另外,2月份偏股型基金依然处于净赎回状态。两者合计,证券投资基金在今年初因为应付赎回而被迫抽离市场的资金达到约400亿元,约为2005年末偏股型基金所持全部股票市值的三分之一。
经历了年度分红,以及1月和2月的大规模赎回,基金经理需要被动地调整仓位,显然不如轻装上阵的新基金跑得快。
及时调整基金配置
无论是老基金还是新基金,一个季度的业绩都是不足以作为决定性因素。考察一只基金,净值增长率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但不是惟一标准,很多好基金会更注重风险控制,往往为了控制风险而牺牲业绩,所以,收益的暂时缩水并不可怕,有鲜明的投资风格,有良好的抗跌性,才能真正体现优秀基金的品质。尽管在第一季度排名中涌现出很多业绩优秀的新基金,但仅仅3个月的时间还不能说明问题,还需要继续观察。尽管景顺等老基金的表现不理想,但他们没有改变投资风格,没有追逐市场热点大幅调仓,有可能下半年热点再度转移到大盘蓝筹,其业绩表现也会重新转好。对于投资者而言,风格固定的基金还是比较可靠的。
那么什么样的基金是好基金呢?
首先,基金运作严格按照基金契约运作,大家往往忽视这一点,而仅仅局限于看基金的业绩,其实基金契约就是基金公司与基金投资者的合同,管理人承诺怎么运作这只基金,如果投资人严格按照契约规定运作而投资业绩持续稳定的保持增长,这就应该是一支好的基金。
其次,对一只基金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看绝对收益,还要看各项风险指标是否超过契约的约定。评价基金的风险指标主要包括波动率、跟踪误差、持股集中度等等,当然这些具体的指标不是普通投资者所容易了解和掌握的,但是一个严谨和负责任的基金评级机构都应该在评级时充分考虑。
第三,对基金的评估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周期,评价一只基金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业绩表现。好的基金应该是业绩持续中等偏上,而不是那种表现上窜下跳的基金。好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应该是治理结构完善,整体运营状况良好。如果一家各方面管理水平都很差的公司,唯独投资业绩很好,基民们就要怀疑这种业绩表现不会长久,或者基金经理一旦换人,基金业绩就会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