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审美教学策略例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主要是一种以刻画和塑造人物艺术形象为中心,通过环境描写与叙述故事情节,深刻独到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具有极丰富的审美价值。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充分挖掘蕴含于小说中的上述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发现与欣赏蕴含于小说中的审美意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期达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呢?
  一、小说审美教学的含义及作用
  小说审美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美的方法与美的理念等,引导与启发学生发现与鉴赏蕴含于小说文本中的诸多美学因素,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美好的审美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与审美接受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与审美品位,继之引导学生塑造美好的审美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说审美教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激发与指导学生深刻体会小说艺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丰富的内在含义,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品位;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深刻体味作者寄寓小说文本中的思想情感。
  学生在感知与鉴赏小说艺术作品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的过程中,往往会自觉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艺术形象——警官奥楚蔑洛夫。尽管这个人物艺术形象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虚构出来的典型人物形象,然而,学生却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似的人物并将之与奥楚蔑洛夫对应起来。如此,则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认识与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人物或者这一类人物。
  小说审美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美好的精神家园。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与成年人一样,承受着来自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压力,内心世界因此常常产生诸多的不满甚至痛苦。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审美活动来化解心中的郁闷与排除内心的烦恼。而小说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载体,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沉浸于小说营造的美好情境中忘却忧愁与烦恼。比如,学生在鲁迅的《社戏》中就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水乡夜景与平桥村少年们纯真美好的友情,并由此带来心旷神怡的审美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郁积在心中的苦闷与不快等也就会随之不翼而飞。
  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教学的方略
  为了更好更快地达成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等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采取下列措施开展审美教学活动。
  1.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感知与想象
  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教学活动的最大目的是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极高的审美品位。既如此,我们有必要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此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审美感知能力与审美想象能力。在教学小说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托文本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感知与体验文本中营造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
  以教学鲁迅的《故乡》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写“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的不同语句,比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以及“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生气”等。学生细读深品上述语句后,启动自己丰富的想象思维,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出两幅色彩不同美感迥异的故乡场景。如此,学生在对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的鲜明对比中,定然会加深理解与体味“我”回到时隔二十余年的故乡时的矛盾情感。
  当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故乡。学生通过描绘故乡的一草一木,会自觉地激发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与无比赞美之情,加深对鲁迅笔下的故乡的认识,并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2.引导学生领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美
  人物艺术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元素。小说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审美解读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艺术形象,学生可以加深对小说丰富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会自觉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所以,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审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艺术形象,感知人物艺术形象的美学特质。
  比如教学鲁迅的《故乡》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审美解读童年时期的闰土以及中年时的闰土有哪些不同。首先,我们引导学生细读深品文本中闰土捕鸟与闰土瓜田扎刺猬那两个自然段,而后引导学生谈谈少年闰土有哪些特点与美好品质,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是否有与少年闰土相类似的经历,以此拉近这篇小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鉴赏少年闰土这个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
  当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迂腐麻木的中年闰土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明白:闰土人到中年后之所以会变得封建迷信与麻木不仁等,是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结果。至此,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并提高对小说审美鉴赏能力。
  3.激发主客观因素,引发情感共鸣
  在审美活动过程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读者开展审美活动的介质与关键,是读者产生审美体验的基础。我们首先必须亲身体验小说中人物艺术形象的思想情感,并采取诵读关键段落、讲解相关内容等适当的方式来感染学生。其次,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因素,引导学生与小说中的人物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在小说审美教学过程中学生客观因素对审美感知与审美体验的影响。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程度、知识储备、性格特点等。
  实践证明,上述客观因素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心理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严重影响着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故此,对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艺术形象的语言、行为、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对鲁迅的《社戏》中在夜航中所见景物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对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艺术形象的细致刻画等,均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加以细读深品,引导学生与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并借之达成审美体验之目标。
  总之,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效开展审美教育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灵重新建构小说,引导学生将个性主体诉诸于自身的审美想象与理想化对象,以此获得审美情趣与审美体验,达成审美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汤家初级中学(226100)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4 300多公里边界线。至文章交稿前,黑龙江省34所本科院校中有20所大学分别与俄罗斯联邦31所院校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本文运用个案研究和文献研究法在对黑
本文构建出一种适用于E R P教学体系的E-CDIO模式。使ERP教学由零散的、分模块的、步骤式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变为整体的、跨模块的、项目式的、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体系。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等诸多环节与因素,其中兴趣小组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兴趣小组作用能够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补充与支撑,让课堂教学环节得到延伸,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可以放到课外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尝试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借助兴趣小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交际能力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初中语文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对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展开研究探讨。  一、结合教材,选择合适的话题  通过初中语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这一
目的:观察黄芪生脉饮与复方丹参片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将87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5例,2组均进行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