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预习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ch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由于缺乏对学生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面对新的世纪,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而终身学习要靠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很多,课前的预习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即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自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预习环节并没有受到重视,教师对预习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的预习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状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预习环节的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发挥预习环节应有的作用呢?
  一、加强对教材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课文的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材是以“模块”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师一要指导学生注重阅读“模块”目录,理清“专题”与“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二要注重阅读单元章节的目录,理清单元与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注重阅读章节的标题,梳理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标题构建本章节的知识框架;四是根据知识框架,通读全文,然后罗列疑难问题。如在指导学生预习人教版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可让学生思考:这一课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的地位如何?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清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课文中三个子目录之间有何联系?请根据子目录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学生通过这样的预习,就能从宏观上认识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系列措施,从而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同时对本课的知识框架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学案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没有目标,所谓的预习只是把课文阅读一遍或几遍而已。据调查,学生不喜欢预习的主要原因是预习没有目标,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要去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预习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思维的参与,谈不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有个总体的把握,从而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因此课前交给学生一个预习的导学案是非常有必要的。预习方案的设计要形式多样,可以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也可以是设计几个问题,但必须注意难易结合,循序渐进,既要有课本的基础知识也要有深度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让学生来构建知识框架设计问题等。比如在指导学生预习人教版必修一《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学案,即开创外交新局面:①中国人来了。1971年10月25日,第(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②美国人来了。1972年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 ) 。③日本人来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 )。④世界人民来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一个( )热潮。并设计几个导学问题:①为什么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开创了新的局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过预习既能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认识到我国上世纪70年代外交新局面的表现,又能从深层次去思考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从而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三、加强督促检查,落实目标
  有了目标,必须去落实。如何去落实?一是课堂上要紧扣课前导学案来展开。教师上课前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备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课堂教学不能脱离预习导学案,否则学生无法从预习中体验成就感,从而影响预习的可持续性。二是预习检查要落实到位。应把预习作为作业,可灵活采取抽查或检查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避免预习流于形式。
  四、灵活安排预习时间
  高中阶段的学习科目较多,任务繁重,因此预习时间要在服从整体学习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一般以二十分钟为宜。告诉学生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要预习的科目及其预习的时间。如遇到无法安排预习时间时,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预习。
  五、提醒学生克服惰性,贵在坚持
  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预习不能浅尝辄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因此要经常提醒学生克服惰性,并辅之以有效的落实措施,这样经过长期坚持,才有可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途径。在教学中开展课程创新,渗透计算机组装实践教学,适应信息技术新课改要求,适应社会就业要求,改变过去“黑板上种田,修机器”的现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出发,进行优化组合,采用三步式教学模式,即“硬件认识阶段;硬件组装阶段;软件安装阶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一、硬件认识阶段  (一)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组装课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语文兴趣在于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兴趣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
12月12日至14日,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工作会在泰州市姜堰区举行。来自农业部、各省、市农口一级厅委负责同志以及25个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試点示范区党政负责同志及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泰州移动“智慧农业”项目接受工作会检阅。  据介绍,智慧农业项目是泰州移动与江苏省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建设,该项目以4G通信技术为依托,综合运用无线传感、物联网、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构建集信息采集、信号传输
老舍的《我的母亲》,语言朴素直白,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却令人感动不已。  老舍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上所具有的淳朴性格,成为他一生汲取不尽的生命源泉。儿子对母亲的爱也感人至深。“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在这饱含泪水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还抒写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没有遵循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从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阶段,转向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阶段,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流动不畅,管理体制、机制不清楚。目前国家尚未形成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的战略部署,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下面就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一、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在线化目前,一些教育信息网站的资源内容,虽然相对较多,但大多数是以各种压缩包的形式存在,没有在线功能,用户
在农村,初中化学教育现状让人堪忧:教学内容以应试为主,中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对于那些本来能够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程度的化学实验,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演示,而不是让学生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往往是书本上生硬的知识,没有得到深刻的实践认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利的。本文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解析,并提出一些看法。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分析1.教学观念陈
许多教师认为农村的初中班主任是所有学生班主任中最难做的。其实,只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对学生真诚相待,全身心地投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一定能轻轻松松地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