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 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32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是丰富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教育,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心灵、道德层面给与指导,给与帮助。当然,把情感教育完美的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需要长期的摸索,找出最佳的适合学生,同时也适合教师开展教学的方法。把情感教育融入于语文教学之中,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学水平一种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对丰富语文教学方法大有裨益。
一、认识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说,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很多时候扮演的都是教学主体的角色,一节课自始至终都是填鸭式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培养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则更多的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共鸣,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构建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平等、友好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共同取得进步。比如,教师可以按照语文教材设置各种不同的场景或者人物角色扮演,或者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亲近自然、体验社会的实践活动等,來强化老师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使他们的情感在隐形教育中得到好的体验。
(二)要提升老师自身的语言表达技能
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而言,必备的硬功夫就是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要掌握艺术性的语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场景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彰显自身情感的变化,切勿整个课堂教学中都显得语气冰冷,表情僵硬,态度生硬,再好地课前准备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也喜欢那些情感饱满、态度积极、表达能力强的老师给他们授业解惑,使他们的情感能够和老师实现共鸣,情操得到陶冶。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课文的阅读要饱含情感,对于知识的讲解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技能向学生传递或者渗透某种感情,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自我体会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抒发出来。
(三)教师要学会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重在老师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设出更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感受或者是完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老师要自觉、主动地去挖掘材料,为自己的教学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去领悟和升华自己的情感,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比如老师在讲授《一定要争气》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将课文内容编成小剧本,让班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小演员,进行动情演绎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将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学习、一定要争气的精气神作为学习的榜样,通过小演员的亲自演绎和其他同学的点评来加深学生的感悟。最后,老师对各组的表演进行正面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使他们充满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尊重学生个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师生间的人际情感。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既要“晓知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心境和情绪,发展自己维持教学活动动态平衡的能力。即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多变的教学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师爱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提供实践并获取成功的机会。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自然的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和尊重。相应地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敬爱、信赖和期待之情,并会积极配合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自信心也随之产生。学生的这种合作性的情感会促使教师的教学心境更趋良好、教学动机更趋合理、教学更具有创造性和反思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反思性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学的激情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 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32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是丰富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教育,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心灵、道德层面给与指导,给与帮助。当然,把情感教育完美的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需要长期的摸索,找出最佳的适合学生,同时也适合教师开展教学的方法。把情感教育融入于语文教学之中,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学水平一种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对丰富语文教学方法大有裨益。
一、认识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说,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很多时候扮演的都是教学主体的角色,一节课自始至终都是填鸭式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培养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则更多的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共鸣,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构建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平等、友好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共同取得进步。比如,教师可以按照语文教材设置各种不同的场景或者人物角色扮演,或者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亲近自然、体验社会的实践活动等,來强化老师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使他们的情感在隐形教育中得到好的体验。
(二)要提升老师自身的语言表达技能
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而言,必备的硬功夫就是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要掌握艺术性的语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场景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彰显自身情感的变化,切勿整个课堂教学中都显得语气冰冷,表情僵硬,态度生硬,再好地课前准备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也喜欢那些情感饱满、态度积极、表达能力强的老师给他们授业解惑,使他们的情感能够和老师实现共鸣,情操得到陶冶。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课文的阅读要饱含情感,对于知识的讲解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技能向学生传递或者渗透某种感情,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自我体会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抒发出来。
(三)教师要学会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重在老师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设出更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感受或者是完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老师要自觉、主动地去挖掘材料,为自己的教学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去领悟和升华自己的情感,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比如老师在讲授《一定要争气》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将课文内容编成小剧本,让班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小演员,进行动情演绎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将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学习、一定要争气的精气神作为学习的榜样,通过小演员的亲自演绎和其他同学的点评来加深学生的感悟。最后,老师对各组的表演进行正面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使他们充满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尊重学生个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师生间的人际情感。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既要“晓知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心境和情绪,发展自己维持教学活动动态平衡的能力。即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多变的教学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师爱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提供实践并获取成功的机会。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自然的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和尊重。相应地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敬爱、信赖和期待之情,并会积极配合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自信心也随之产生。学生的这种合作性的情感会促使教师的教学心境更趋良好、教学动机更趋合理、教学更具有创造性和反思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反思性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学的激情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