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做的那些菜,宋朝人能吃到吗?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叫花鸡


  叫花鸡是江苏常熟地区的传统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鸡用泥土与荷叶包好,随后架火烧泥巴,泥巴烧热了鸡也就熟了。
  书中描写洪七公见了叫花鸡之后,“大喜,夹手夺过,风卷残云般吃得干干净净,一面吃,一面不住赞美:妙极,妙极,连我叫花祖宗,也整不出这般了不起的叫花鸡。”
  传说明太祖打江山的时候,有回吃了败仗,跑了三天三夜。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他没法子吃一口热饭,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之际,看到前面地上有一堆火,火中间架着一团泥巴,旁边还蹲着一个叫花子。太祖朱元璋觉得奇怪,就凑近询问,结果叫花子一见朱元璋,纳头便拜:“我这烤鸡正是献给大王您的。”朱元璋拿起来一吃,真是肉质鲜嫩,余香满口。登基之后,朱元璋还专门给这叫花鸡起了个名字叫作“富贵鸡”。
  叫花鸡的起源当然是传说,但这种泥巴烤鸡的技术却古已有之。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宫廷中有“八珍”之说,其中“八珍”中的“炮豚”便与叫花鸡的做法相似。根据《周礼》《礼记》的记载,取一只乳猪,去了内脏,填满枣子,再用草蒹包裹,草蒹上抹一层湿黏土,上火烧烤。黏土干了以后,剥开泥巴和草蒹,取出乳猪,涂上稻米糊糊,下锅油炸,之后再用火炖三天三夜即成“炮豚”,食用时用梅酱等调和。
  可见,上古先秦时代,今天的许多食材还远远没有传入中国,但我们的老祖宗对饮食的制作已经相当精细独到,完全不是樊哙鸿门宴吃生猪肉那么简单。
  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大宋,烘烤的技术必然更为成熟,七公想吃到叫花鸡并非难事。

好逑汤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黄蓉为七公做的另一道名菜便是这好逑汤了。
  这道汤由莲叶、笋尖、樱桃组成,取莲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而且樱桃核被剜了出来,另外镶嵌了斑鸠肉。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香气,可说是清淡中透出美味,色泽味道都属上品。
  人类喝汤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之间,近东地区的古人类就已经开始“煮汤”。当时陶器还没有产生,人们只是简单在地上挖一个坑,鋪上兽皮,放入水和要煮的食物,再在大坑的附近燃起柴火,把几块石头烧烫了投入坑中,待到水开、食物煮烂,人们就可以取汤而喝了。喝汤最初虽非中国首创,但华夏对制汤的研究却独具特色。
  据历史学家考证,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本食谱创作于公元前2700年的中国,这本食谱上已经记载有十几道汤菜,其中被称为“银海挂金月”的,正是沿用至今的“鸽蛋汤”。所谓“菜好烧,汤难吊”,正是说汤的制作技艺精湛,决不能一蹴而就。
  有一种“双吊双绍汤”被皇宫御厨称为“金汤”,不仅是说此汤用料精贵,价格高昂,也暗含着此汤制作的成败甚至关系到厨师们的身家性命。至于黄蓉所制的“好逑汤”,看似用料繁复,但在吊汤史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南宋大厨们眼里,也定能手到擒来。

蒸豆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道化用诗句的“雅菜”,其实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二十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二十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之不食。这道蒸豆腐看似有些浪费,实际上却道出了我国豆腐饮食文化的精妙独到之处。
  豆腐的起源毋庸赘言,本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炼丹之时偶然得之。刘安和八公用豆浆培育丹苗,用后就倾倒在山上,一部分豆浆贮存在坑洼处,因为泥层中含有石膏或盐碱,豆浆便凝结成柔软固体。人们取来煮食, 味道鲜美,因而名之为豆腐。
  从西汉到南宋一千多年,而中国古代烹饪技术又以煮、蒸为主,大宋子民想吃个蒸豆腐自然不难。但真正出了名有豆腐情结的,却还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明太祖。太祖当年落魄之时,曾有人给了他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续命,其中的白玉指的就是馊了的豆腐。
  朱元璋做了皇帝,依旧勤俭治国,每天早饭只吃一盘青菜一碟豆腐,并告诫子孙将这个传统延续下去。洪武爷的子孙的确听话,不仅遵循了传统,还对豆腐进行了花样翻新。
  明朝万历年间,河南按察使王象晋去拜访周王,除了看到各种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之外,还惊讶地发现王爷饲养的老虎不吃肉,而是每天吃几斤豆腐。

炸蜈蚣


  这道菜乍一听多少有些让人汗毛倒竖,说来也并非黄蓉制作(估计黄蓉也不会愿意拿毒虫下菜),而是洪七公在《神雕侠侣》中亲手烹制。书中写道:“取雄鸡一只,杀死埋于世间第一阴华山处一日一夜。可得百来条七八寸长的大蜈蚣,红黑相间,花纹斑斓。一锅雪煮滚热,蜈蚣烫死了。临死之时,毒液毒尿尽数吐净。小刀斩去蜈蚣头尾,轻捏脱壳儿,肉雪白透明如大虾,洗涤干净,起油锅炸香,拌上调料即可。”
  姑且不谈在华山埋一只雄鸡是不是能得到百来条大蜈蚣,也不论蜈蚣油炸到底是不是像大虾这么美味,我们单看看古人们是怎么炸东西吃的。
  前文说过,华夏民族早期的烹饪以蒸煮为主,用于做菜的油都是脂(牛羊油)膏(猪油)这样从动物身上获取的荤油。早期没有榨油技术,直到汉朝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胡麻,中国人才开始使用麻油,但也多限于点灯照明。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三国时期,出现了用麻油煎食物的记载。
  植物油在中国真正被广泛使用始于唐朝的芝麻油,但真正用油炸食品是在北宋中期之后。
  宋朝庄季裕《鸡肋编》中有一节专记油,详述宋代各种植物油的提取,河东有大麻油,陕西有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山东食苍耳子油。另外还有旁昆子油、乌桕子油。婺州、频州沿海食鱼油。我们今天常用的豆油在宋朝似乎还并不流行,而花生油更要等到清朝后才有炼制的记录。
  上面列举的几道菜只是对金庸笔下美食的管中窥豹。单说靖蓉初见时两人吃饭,就有花炊鹌子、炒鸭掌、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等诸多名菜,倘若细细说来都能写成一个个故事。
其他文献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未必是时间磨灭了感情,也许只是彼此间的态度改变了生活。如果夫妻双方能共同做到以下5点,婚姻就会变得幸福。
期刊
在最新的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出现新倾向,以盖迪斯和莱弗勒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关注冷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等超越冷战时空的因素,把冷战中的局部和个案问题与
去旅行时,那些病痛都自动消失了,连慢性疾病都获得改善。  很多人以为要有钱才能旅行,甚至以为旅行的人都是中产阶级或有钱人,其实那是被自己的想法限制住了。你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旅行的机会,把绷紧的神经放松下来。  如果我是医生,我给一些病人的处方会是去旅行。不过,我可能因为这样而失业,因为我的病人都健康了,他们都成为自己的医生了,我这个没有病人的医生也只好去旅行。  旅行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
期刊
本文主要针对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制定的相应经济政策对经济行政管理产生的一定影响加以论述。宏观进行的调控和曾经的计划经济相比而言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区别,能够适应于
“吐槽”一词,来源于对日本,是一种类似于相声的站台喜剧“ツッコミ”的汉语翻译,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
期刊
期刊
几经波折,迄今为止,圆明园兽首的牛、虎、马、猴、猪五尊兽首已经陆续同归祖国;鼠首和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被拍卖;而龙、蛇、羊、鸡、狗五尊兽首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已经回归祖国的这五尊兽首铜像,它们的回归之路充满曲折。  牛、虎、猴首:流失海外140年,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140年后,200041:佳士得和苏富比中国香港拍卖会上,圆明园海晏堂的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现身。以弘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飞速增长,同时反作用于中国的出口贸易,使得出口额年年达到新高。本文以2004年至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影响贸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