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科目,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尤其是化学课上的各种实验,学生被这些神奇的实验现象深深地吸引着,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感觉到化学不怎么好学,特别是化学有很多零碎的概念,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不少学生将化学比喻成第二门外语,因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以至于不少学生厌倦化学,甚至是畏惧化学。对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心情好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看到教师就像是看到自己的朋友一样,那么,学生的心情是愉快的,学习的气氛也是轻松的。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假如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害怕见到教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不能灵活地考虑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因为害怕而不想见到教师,他们对教师所讲解的化学知识也就不感兴趣,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总希望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害怕学生不认真听讲,从而采取各种严厉的措施,使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课桌上听讲,学生也感到教师的架子很大,不易亲近,他们貌似很认真地学习,其实,很多学生是不自愿的,甚至对化学学习很讨厌。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要引导学生去学习,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知。因此,要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实验来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现象特别吸引学生,它不仅有颜色的变化,还有状态、气味的变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是很有趣的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运用好实验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绪言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补充一些实验:向碱性的溶液里滴几滴酚酞,溶液立即变成红色,刚进入初三的学生看了很兴奋。然后再向溶液里滴入稀盐酸,学生会看到红色的溶液逐渐褪色,又变成无色的了,感觉特别的新奇,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当然,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能光靠实验现象来刺激,这样即使得到兴趣也不稳定,也不长久。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去获取知识出发,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为稳定,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了氧气性质后,可以让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鉴别哪瓶是氧气,哪瓶是空气,当学生看到带火星的木条伸进氧气的集气瓶里重新燃烧起来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做更多的探究实验。比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时候,将两支高度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放在平口的玻璃容器内,然后向容器里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会看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个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仅密度比空气大,而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或者不是向容器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而是用一个木板盖住容器,将里面燃烧的蜡烛焖熄,请学生先猜测哪支蜡烛先熄灭,然后亲自做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后,再请学生解释原因,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在高楼上遇到火情,我们应该是向下逃生还是向上逃?实验探究后教师再给予解释:由于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较高,它的密度就比空气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向上的,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可见高楼遇到火情时应该向下逃生。
3.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很多有趣的实验不方便在课堂上开展,但课外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开展各种精彩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比如在课外做一个“套取指纹”的活动,需要的材料有玻璃管一个,白纸一张,还要碘与酒精灯。实验步骤:先将手指在白纸上按一下,然后将碘放在玻璃管里加热,并使产生的碘蒸汽熏白纸上按的指纹,一会儿就会看到清晰的指纹了。原因是碘容易溶解在油脂里,而指纹肯定含有油脂的。类似这样有趣的化学实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将这些趣味性实验收集、归纳,以便需要的时候方便使用。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是很多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并注意保持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只有稳定的学习兴趣才有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刘怀康.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新店中学)
1.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心情好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看到教师就像是看到自己的朋友一样,那么,学生的心情是愉快的,学习的气氛也是轻松的。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假如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害怕见到教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不能灵活地考虑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因为害怕而不想见到教师,他们对教师所讲解的化学知识也就不感兴趣,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总希望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害怕学生不认真听讲,从而采取各种严厉的措施,使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课桌上听讲,学生也感到教师的架子很大,不易亲近,他们貌似很认真地学习,其实,很多学生是不自愿的,甚至对化学学习很讨厌。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要引导学生去学习,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知。因此,要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实验来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现象特别吸引学生,它不仅有颜色的变化,还有状态、气味的变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是很有趣的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运用好实验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绪言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补充一些实验:向碱性的溶液里滴几滴酚酞,溶液立即变成红色,刚进入初三的学生看了很兴奋。然后再向溶液里滴入稀盐酸,学生会看到红色的溶液逐渐褪色,又变成无色的了,感觉特别的新奇,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当然,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能光靠实验现象来刺激,这样即使得到兴趣也不稳定,也不长久。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去获取知识出发,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为稳定,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了氧气性质后,可以让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鉴别哪瓶是氧气,哪瓶是空气,当学生看到带火星的木条伸进氧气的集气瓶里重新燃烧起来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做更多的探究实验。比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时候,将两支高度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放在平口的玻璃容器内,然后向容器里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会看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个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仅密度比空气大,而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或者不是向容器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而是用一个木板盖住容器,将里面燃烧的蜡烛焖熄,请学生先猜测哪支蜡烛先熄灭,然后亲自做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后,再请学生解释原因,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在高楼上遇到火情,我们应该是向下逃生还是向上逃?实验探究后教师再给予解释:由于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较高,它的密度就比空气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向上的,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可见高楼遇到火情时应该向下逃生。
3.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很多有趣的实验不方便在课堂上开展,但课外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开展各种精彩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比如在课外做一个“套取指纹”的活动,需要的材料有玻璃管一个,白纸一张,还要碘与酒精灯。实验步骤:先将手指在白纸上按一下,然后将碘放在玻璃管里加热,并使产生的碘蒸汽熏白纸上按的指纹,一会儿就会看到清晰的指纹了。原因是碘容易溶解在油脂里,而指纹肯定含有油脂的。类似这样有趣的化学实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将这些趣味性实验收集、归纳,以便需要的时候方便使用。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是很多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并注意保持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只有稳定的学习兴趣才有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刘怀康.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新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