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侧重点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眸】
  先看看近年来安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选文文体搭配——
  2006年 1.《晨》 2.《习惯成自然》(散文+议论文)
  2010年 1.《科学不怕挑战》 2.《乌兰巴统草原上的九匹马》(议论文+散文)
  2012年 1.《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2.《红橘甜了》(议论文+散文)
  2014年 1.《红书包》 2.《学者的态度与精神》(散文+议论文)
  2016年 1.《那个春天,很暖》 2.《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散文+议论文)
  命题时,文体搭配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偶数年(2008年例外)大多考查了议论文阅读”,且选文、命题还有一些小规律:
  1.题量5题以内,近年4题居多;
  2.分值一直在18分左右徘徊,虽偶有突破,应不是常态;
  3.选文篇幅努力控制在千字以内;
  4.选文必然课外,主题多样而注重传递正能量。
  【点睛】
  ☆选文类型点击
  仔细端详安徽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选文,我们可以看到:主题亮点纷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为人处事。如2012年《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指出了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006年《习惯成自然》,阐述了如何养成好习惯的道理。
  畅谈修身读书。如2016年《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告诉我们读书对成长的重要,我们由此就能明白:读书可以养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
  探索成功哲理。如2014年《学者的态度与精神》,证明了作为读书人、治学者应有的态度,做事最好低姿态,循序渐进,注重积累;2010年《科学不怕挑战》,阐述了人应讲究科学、追求真理、昂首做人的道理。
  ☆相关知识梳理
  议论文要掌握的基本要素有:
  论点。论点即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肯定或反对,或赞扬或批评。那论点在什么地方呢?一般情况下,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篇首、篇末、篇中皆可。
  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伟人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及论证方式。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这个不难理解。论证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所谓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所谓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
  ☆高频题型归类
  考点一:把握论点、论据或补充论据。
  如:2006年 [二](18分)《习惯成自然》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如:2016年 [二](17分)《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11.本文②③段,列举______________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5分)
  考点二:涉及论证方法,理清思路结构。
  如:2010年 [一](17分)《科学不怕挑战》
  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4分)
  7.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
  如:2012年 [一](18分)《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7.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8.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考点三:品味语言——分析词句含义及作用。
  如:2014年 [二](23分)《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11.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12.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如:2016年 [二](17分)《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真题】
  下面的选文及试题与安徽2016年中考议论文选文及试题“长得像”,请你瞅瞅。
  每人都有一个宝藏
  文/邹扶澜
  (1)小学的时候,读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老虎,就拉开弓猛力地射去。他估计老虎死了。第二天去看,发现“老虎”原是一块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头里。后来又有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很惊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劲,又射了多次,可箭都一支支折了,最后只好放弃。
  (2)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
  (3)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时刻来临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   (4)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选择了12岁生日那天。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但她伤心地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着,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人们活着的时候几乎没有认识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虚度年华。”
  (5)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6)这真是让上帝都痛心不已的事。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却是连鬼神也奈何不了的。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每一缕阳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
  (7)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8)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选自沈阳出版社《海盗般的孩子》2003年4月版 有删改)
  1.文章题目运用了比喻,“宝藏”喻指什么?
  2.第(7)段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文章连续运用李广射虎、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如果将后两个事例调换位置可以吗?说说理由。
  4.由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我们会联想到一篇课内文言文的观点,这篇课文是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和动物在生命遇到危险时,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
  B 我们要珍惜时间,挖掘自身的能量,将其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C 要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
  D 每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能量和威力。
  (2007·山西卷)
  【解题思路点拨】
  1. 理解性题目,考查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
  “宝藏”指什么?读完全文,稍一思考,就能准确给出答案:人身上蕴藏的能量和威力。
  2. 一道语文基础知识及能力运用题
  这类题在安徽似乎很少,要防它“冷不丁”出现啊。解答这类题目,要有丰厚的知识积累,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本题最终要求是修改病句,但在这之前,我们先要找出病句。那么,哪句话有病呢?只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各种类型,就能看出“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这句中的“跨过”与“每一天、每一分钟”搭配不当,然后就能给出答案:“你都是怎样度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
  3. 一道关于论据顺序的题目
  论据间关系一般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前后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其中,并列式的论据一般可以调整,而层进式则不可以。
  研读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两个事例,不难看出,青蛙实验论证人身上具有能量和威力,美国戏剧则论证要利用这种能力去工作,二者是递进关系,两个事例不能调换。
  4. 一道发散题
  在“青蛙实验”中,当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根据这个故事不难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
  5. 一道有关论点的题目
  如何寻找、提炼论点呢?一般从题目、开头、结尾、中间依次寻找,自己归纳时要力求准确、简洁。像这篇文章的论点,就要自己概括。那本文的论点藏在什么地方呢?在文章的最后两段,仔细推敲一下,便能得出正确答案是B。
  另外,对于论证方法类题目,只要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相关特征,解答起来则非常容易。举例论证就是列举事例;道理论证就是引用名言、格言、俗语等;对比论证就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比喻论证就是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阐明观点,可谓一目了然。
  对于补充论据类题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补充时要能够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要简洁而不失生动,引用要完整准确。对于仿写类题目,要认真分析例句的特点,结构要一致,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相近,语意要相关。对于拓展类题目,则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想答好这类题目,只要在平时多积累,多训练,自然能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中考作文考核是对初中三年作文训练的一次综合性检测,是对初中三年写作学习能否达到《课标》要求的一次集中考查。中考作文55分(不含卷面分),占总分的三分之一还多,作文写好了,语文考试就基本不会存在不及格的情况。因此,作文复习是中考语文复习的重中之重。  作文复习虽然困难,但也不是毫无章法。我们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茫然无绪为有章可循,针对作文阅卷“一类文”的评分标准,寻找一些技巧和方法。  安徽省中考作
期刊
【主讲老师】小草老师  【本期课文】人教版语文教材四下《父亲的菜园》、人教版六下《桃心花木》、人教版七上《植树的牧羊人》等。  【本期主题】杜绝空讲大道理的作文陋习,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让人明白大道理。  【课文分析】孩子们最讨厌空洞的大道理,同样,没有一篇好文章是空洞地讲大道理的。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好的范文教我们怎样讲故事,让读者从一个个好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和认识。  《父亲的菜园》中
期刊
因为喜欢看书,我爱上了倾听四季的雨;  因为喜欢听雨,我四季都沐浴于书雨中。(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你做得好)  ——题记(别样的开头,我欣赏)  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漫步在春雨中,我翻开了唐诗诗选,盈盈的书墨香就让我如痴如醉了。(起句是南宋朝诗句,假如换个唐朝的诗句会好许多)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去读那大唐王朝的国泰民安(起句用开创大唐盛世的李世民的句子,了不起);
期刊
弓不被拉弯,箭便无法射出;稻秸不被压弯,它便不会饱满。同样,人不会弯腰,便无法体会弯腰的哲学。(小作者起笔用了“兴”的手法,各位小看官,你知道“兴”吗?——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如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先写羊羔跪
期刊
晴朗的午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细细品读书中的一字一句。茶香温润,书香馥馥。阳光温柔钝重地洒下,伴着书内文字的跌宕起伏,融成慵懒的时光,酿成悠长的记忆。仅仅如此就十分美好。(流畅的文字,优美的画面)  阶前梧叶已秋声  (希望读者都知道这句来自朱熹的《劝学诗》)  在书香的熏陶下,时间过得飞快,我已由当年那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少年,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也接踵而至,我迷茫,我无助,我渴
期刊
[1]  周日的下午,陈君躺在床上花了三十分钟,从网上寻找了一张一个长发女孩站在夕阳下、仰头望着天空的精致图片。这是美术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选一张你心目中最美的图片,并说出你认为美的理由。  此刻的窗外,城市的夕阳也席卷而来,陈君透过小窗户的一角能看到染红的天空。但这近在咫尺的美景并没有引起陈君的兴趣,就算夕阳的时间再短暂,她也可以从之后的同城博客上看到许多摄影师分享的美景。此刻,她的两只眼睛吸
期刊
若干年前,课上讲量词时,我曾突然向热烈讨论着的学生们发问——“‘一只鱼’这说法对不对?”学生们骤然沉寂,而后七嘴八舌,教室内如爆豆般,说对言错者都态度决绝。  量词与具体语境  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庞大,多达好几百个。这问题,涉及到汉语存在“多个量词搭配一个名词”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物如更换了不同的量词,意思常常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一( )鱼”中,可以说“一条鱼”“一尾鱼”“一斤鱼”“一碗鱼”
期刊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回忆童年,有许多梦一样的故事。读着《城南旧事》,仿佛身临其境:冬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丛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爱笑的兰姨娘,井边的小伙伴妞儿,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父亲。不管人还是物,他们都和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英子记忆深刻的人物。但是这些人都在童年匆匆的脚步声中离去了,消失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
期刊
担当,无处没有,无时不在:我们必须担起自己该做的。这些,有的来自自己心底,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集体、团队。这些恰是你我成长进程的最佳伴奏。  担当,能成大业。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他们担当,压力成了前行动力,汗水浸润梦想,用生活实践丰满自己,机遇降临时,他们便一飞冲天大展宏图。当然,“担当的过程历程”,也许曾让你泪水涟涟;“担当的困惑恍悟”,也许会让你百感交集;而“担当的收获成就”,会让你拈花微笑…
期刊
【故事】  先说细碎小故事。  若干年前一个冬日下午,教室外天空彤云密布,突然开始降雪。室内自习的徒儿们个个挤眉弄眼、左顾右盼、蠢蠢欲动,我佯装未觉,缓踱至讲台旁的窗前,凝视飞雪良久,徐徐说:“江上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学生们一下子愣在那,后都微笑、齐鼓掌。此时,我大喝:“全体集合!操场上打雪仗!”瞬间,掌声、尖叫、欢呼声与凌乱脚步声骤起,把邻班着实吓了一跳。  是啊——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