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失业者来了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开始,韩国劳动部以在华韩资企业为对象,开展“人力资源推销活动”
  
  郑美姿(化名)看上去如同韩剧中的“人造明星”一样漂亮。面对记者好奇的眼光,她连连摇头:“我没有整容,真的。”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这位在南京拥有两家小餐馆的韩国女子今年30岁,已经在中国打拼了近10年。“那个时候来这里的韩国人并不是很多。”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她正准备写一本关于如何在中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书籍。“现在很多韩国人都想来中国找工作。书如果出来,肯定好卖!”她的睑上出现了激动的红晕。
  根据韩国经营招聘信息的JOBKOREA公司最近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准备就业的韩国学生中,约有90.1%的人表示,只要有机会,就想到外国去就业。
  而作为毗邻韩国的“经济火车头”,中国正越来越吸引着备受失业威胁的韩国青年的目光。韩国媒体甚至惊呼:“韩国青年正被迫到中国找工作!”韩国向中国推销“人力资源”
  上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几乎击垮了韩国经济,韩国青年失业率更是持续上升。韩国劳动部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韩国仍有青年失业者35.5万人,占全部失业人口的45%。
  韩国国家统计局近日表示,今年8月份韩国失业率为3.5%,这是4个月内的最高水平。
  3个月前,韩国在青岛、深圳、大连、天津和北京先后举行了“人力资源推销活动”。韩国产业人力资源公团局长李征宇熟练地“推销”年轻的韩国求职者。
  “他中文跟当地人差不多”、“月薪大约给100万-150万韩元就可以了”等这类话,李局长往往要重复几十遍。150万韩元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
  这一系列的活动是韩国劳动部推行的“年轻失业者海外就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劳动部认为,韩国国内企业已经没有能力消化不断增加的年轻失业者,所以,从今年开始,以在华韩资企业为对象,开展“人力资源推销活动”。
  韩国驻华使馆领事安治衍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说:“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进入中国的韩国企业,山东有3153家,广东248家,辽宁1447家,天津832家,北京560家,总共有6000多家,而实际数量可能超过1万多家,就算每家企业聘用5人,对缓解国内年轻人的失业问题也会大有帮助。”
  韩国驻上海领事馆一位人士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目前在上海的韩国企业有750个。从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提供给他们的数据看,在上海的韩国人大约有3万人。
   这位人士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沪的韩国人增加很快,但具体的数字和增长率他们没有统计。“韩国国内就业形势不太好,一些韩国青年来中国寻找就业机会是可能的,因为中国的韩资企业比较多。”
  
  “想做些不平凡的事”
  
  对于郑美姿而言,到中国工作,却不仅仅是找到一个“饭碗”。
  “在韩国,一个女孩子,结婚后能继续上班的很少,更不用说找到很好的工作了。”她说。
  1997年,她也曾回国在一家公司做培训。她的一个女上司已经工作多年,但是一直没有进一步晋升的机会。有一次,这位上司给郑美姿讲了她的梦想——开一个小餐厅。但薪水少,年龄又大,即便是这样平凡的理想也成了梦想。
   这件事情对郑美姿的刺激很大。“真的,在韩国,一个女人除非有很好的专业,很好的技术,否则根本谈不上自己的前途,自己的事业了。”
  她说:“我不愿那样生活一辈子,想做些不平凡的事情。”所以,她又回到了中国。
  在中国,郑美姿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进入中国某重点大学读博士以后,她的睡眠常常就更少了。尽管如此,“这种生活我很满意。在韩国,一个30岁的女人还能自由地生活和学习,比较少见。”
  郑美姿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中国习惯了,不太想回去。”
  
  “中国和美国比相差太大”
  
   学英文的朴正奇(化名)原本是打算去美国留学。“9·11”后,美国紧缩了签证,挡住了他赴美的道路。
   在亲戚和朋友的怂恿下,朴正奇于2003年7月15日来到上海。说到这个抉择,温文尔雅的朴正奇很激动:“来中国是选对了!中国和美国比下来,相差太大了。我希望在中国一直生活下去!”
  朴正奇刚到中国时,一句汉语都不会讲,持的是旅游签证。两个月后,朴正奇进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习中文,旅游签证也转成了学生签证。
  不久前,朴正奇中文学习结束了,在上海的一个韩国学校找到了一份工作,给韩国孩子教英语。收入增加了,他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朴正奇看到上海的高楼大厦很有感触。“我用数码相机把这些拍下来,寄给在美国的朋友看,他们一定会吓一跳。”因为,“他们太不了解中国了。”
  朴正奇决定今后在中国从事餐饮业,并在中国定居。到中国仅仅一年时间,已经有很多国内朋友向他咨询在中国找工作的事情了。
  现在,上海的吴中路附近,已成了韩国人聚居的地方。马路边常常能看到韩文的标识牌,有卖韩国商品的小卖部,有韩国人开的餐馆,甚至全市连锁的便利店在那里也“入乡随俗”地卖着韩国泡菜包子。打算在上海“住到老死”
  生于韩国大田的金盛国(化名),服完兵役后就去日本的青山学院大学攻读商科。在日本的7年里,他勤奋地念书、工作,并遇见了自己现在的妻子—一个台湾女孩。
  在日本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金盛国开始想“自己做一些事”。在成熟的日本市场,创业不容易。于是,金盛国想起了自己在求学期间造访过的中国古都南京。
  他说,“朦胧中”感觉会在中国做出一些事来——除了对南京的美好印象之外,“中国市场大,机会多,距离韩国也近”。
  就这样,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的金盛国来到了上海。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先是在韩国的化妆品公司“高丽雅娜”从事库存管理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妻子结识了南京金海箔业有限公司。
  于是,他们正式开始“做自己的事”——在上海的吴中路租下写字间,代理金海公司的日韩贸易。因为妻子在台湾的家族就是从事金箔贸易的,所以做这项业务对他们来说可谓如鱼得水。
  不过,金盛国也说,在中国生活遇到过不少困难。出入境管理、银行、邮局等等服务行业冷冰冰的面孔让习惯了微笑服务的他感觉“落差很大”。每办一件事,要填太多的表格,看太多的脸色。谈生意的时候,中国人一定要他喝很多的酒。
  金盛国说,一开始特别不习惯这些事,但他渐渐了解,“上海有上海的文化,中国有中国的特点”。
  除了金箔生意之外,他希望能够在将来从事一些中日韩之间的文化事业。他和妻子已经筹划在这里买房,说是打算在上海“住到老死”。
  
  英文系的竞争力不如中文系
  
  韩国留学生陈尚垠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就读。
  陈尚垠的父亲原来在韩国的耐克公司做,后来离开公司,1992年自己到中国东北做鞋子生意。1997年2月,陈尚垠随父亲来到中国东北,并开始在山东大学学习中文。8个月后,他回国服兵役。
  当2001年再来中国的时候,陈尚垠说:“我的中文差不多忘光了。于是,我想选择一所大学重新开始中文学习。但是,当时爸爸在山东的一个镇上做生意,附近没有大学。所以我就选择了发展最快的上海。”
  陈尚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学习中文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希望在生意上帮助父亲,帮他当翻译,也顺便学习贸易方面的经验。
  陈尚垠说,他认识的韩国人中,像他一样希望学完中文后在中国直接找工作的大概有50%。
  据说,在韩国书店的电脑检索上,只要输入“中国”二字,就会出现韩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名,大概有几千种。
  曾在韩国教过汉语的南京师范大学教师王树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韩国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经常被请到韩国各地作汉语学习讲座的王老师,经常受到美酒佳肴的款待。
  上世纪50年代,韩国只有3所大学有中文系。80年代,开设中文系的大学增至20所。如今,4年制正规大学里,中文系以及和中国有关的学系有114个;两年制专科大学里和中国有关的学系就有28个;就连3所网上大学也都开办中文系。
  “汉流”持续发烧,韩国社会对中国的关心,可说到了“火爆”的地步。许多韩国人认识到,没有韩中贸易,1998年韩国根本没有办法从经济风暴中脱困而出。
  在中国的大学里,韩国留学生在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是最多的了。除了大学生,还有不少小学生去中国读书。在韩国,学中文已成为“过好日子”的代名词。
  暑期到上海学习考察的来自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的三位学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韩国的学生原来最希望去欧美留学,现在也越来越多地选择中国了。她们三人中就有两人希望毕业后能到中国来学习。
  其中一名叫崔月的学生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是淑明女子大学国际关系系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她说:“在我们学校,英文系现在竞争力远远不如中文系。而且,除了中文系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中文。因为韩中贸易越来越多,韩国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需要你掌握中文。”
  韩国求职网站(WWW.incruit.com)表示,最近对145家大企业进行“是否实施汉字考试”的调查结果表明,76.6%的企业赞成招聘职员时实施汉字考试。
  据调查,今年计划实施汉字考试的企业为37家,比去年的20家增加了85%。此外,40家企业还没有计划实施汉字考试,但打算给持有汉字资格证书的应聘者加分。
  
  中国大学生应产生压力
  
  如果越来越多的韩国青年到中国工作,是不是会使中国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呢?
  复旦大学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小刘对此有些担忧,学习管理的他一直希望毕业后能在外企找到一份高级管理层的工作。“本来就‘僧多粥少’,再来几万韩国人抢我们的饭碗,更难找好工作了。”
  相比之下,南京大学的博士生小夏就乐观多了。“现在很多跨国企业都要求本地化。我们和那些来中国找工作的韩国人相比,拥有他们没法比拟的‘地利’优势和语言优势。”
  深圳韩国商会总裁姜熙邦表示:“在华韩资企业需要韩国年轻人才。因为企业进入中国的初期,雇用1名韩国人,要支付5倍于中国人的薪金而有所颐虑,但如今很多公司都认为核心技术、税务和企划等重要岗位还是需要本国高新技术人才担当。”
  一位就业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际人才的涌入是给中国就业市场的有力补充,他们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让中国更好地和国际接轨。他认为,韩国就业者来中国的数量是有限的,目前还不会给中国的就业市场带来太大的冲击。
  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朝鲜半岛研究室主任崔志鹰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就业市场的竞争也趋于平等,中国大学生面临韩国大学生的进入,也应该产生些压力。”
   他认为,虽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在中国就业,中国学生的综合素质肯定比韩国学生要高,但中国学生也需要考虑一下,在国际就业市场上自己的水平如何。他们也可以像韩国学生那样走出国门,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过多强调“身正则影不歪、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忽视了在国际社会中宣传自己的形象。  这样就闹出了很多笑话。    “看《人民日报》就够了    1979—1983年期间《华尔街日报》驻京记者秦家骢回忆说:“我曾经看到《人民日报》登载一条消息,关于一家工厂生产出口产品,我就希望采访这个工厂,遭到拒绝。负责人说你看《人民日报》就可以了,我能说的和《人民日报》发表的肯定是
期刊
在沪深股市经过了4个多月的调整、上证指数击破1307点心理支持的关口,中国证监会终于忍不住出手了。  8月的最后一天,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向市场征求意见;同时诏告天下,在《通知》正式出台前,暂停新股发行。  此时,两市的平均股价仅为6.2元,创下历史新低。  《通知》(征求意见稿)出台的当天,两市大举反弹,上证指数最高涨幅达到41点,
期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狭隘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壮大,以及对它的批判攻击,曾经是知识界一件很热闹的事情。乐山先生主编的《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一书汇集了90年代以来,知识界批判狭隘民族主义的力作。虽然其中没有什么新作,但是把他们集结在一起,还是颇有声势的,至少让读者强烈地领教到了由此引发的深刻忧虑和担心。  从书中看来,狭隘民族主义的盛行被认为是起因子国力的迅速强大,或者是政刚口强政
期刊
“现在钱一方面不够用,一方面乱开支到难以想像的程度。县里一个科级单位,年终发奖还要请礼小姐托盘子,这要不要钱”   从2004年初开始,湖南省衡阳县宣传部副部长刘放生在对衡阳县石市乡观察了解3年的基础上,对该乡党政机关、所属站所和辖区53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从一位“草根官员”的角度,提出了他设计的基层行政体制变革方案。  方案的核心是使现行乡镇政权结构更加合理化,并妥善处理债务和冗员两大遗留问
期刊
“第三条道路”兴起以来,欧洲各国奉行“另类资本主义”,大搞福利经济,令税款缴之不尽,福利取之不绝。  可近来,欧洲这条路受到严峻挑战。为改革劳工市场,德法两国的企业提出连串“新政”,第一波就是要求废除“每周35小时工作时限”。  德国基督民主党早在1995年就推行“每周35小时工作时限”,法国左翼社会党也在4年前引进相同法例。规定工作时限的目的有两个:一为经济性,即希望在工作时间有了上限后,所谓的
期刊
9月10日来了,我们手持鲜花立于教师节的门槛。  20年前,9月1 0日是一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数字。后来,因为教育,因为教师,因为一个民族的未来,这组普通的数字被赋予了神圣和温暖。神圣的教师节走过20年,走到了今天的辉煌,也走到了今天的尴尬。  辉煌可以用各种宏伟叙事来表征,来展示,尴尬却只能同心灵去体察。9月1日和2日,当教师节渐行渐近时分,我们相信, 中国教育部的最高长官们,一定体会到了痛
期刊
在美国共和党大会8月30日开始的“完美布什”打造行动中,把支持“先发制人”战略写进共和党党纲。这使整个世界瞠目结舌。    打开潘多拉魔盒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两年前布什以反恐战争为名抛出的“先发制人”战略,如今被伊朗借用,成为叫板山姆大叔的新“大旗”。  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8月18日警告说,为防止任何可能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伊朗可能会对驻扎在该地区的美军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并且会对美国
期刊
“‘碧海金沙’项目示范区8月份市政府已经批下来,年内就将动工,明年初围海工程就能完成。”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的一位成员踌躇满志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对于没有一块像样沙滩的大上海而言,“碧海金沙”项目就是要在上海市奉贤区的海边建起一块适合休闲度假的人工海滩。  从2003年上半年投资达50亿的“碧海金沙”项目被媒体披露以来,先是项目的成本问题,再是随后的宏观调控,使得“碧海金沙”项
期刊
美国共和党大会结束了。一连串激昂的演讲,振奋的音乐,弥漫了这场华丽的盛会。尽管会场外抗议、示威声连绵不绝,共和党人还是把他们心目中的总统推向了“神”的位置。大会“主题”就是一个;强调布什领导反恐战争中的“功绩”。  其实,不管这次共和党大会能为布什连任增加多少获胜的筹码,至少它揭示了美国政治的三大问题。    对国家信心不足    总体上看,美国人失去了冷战结束之初的那种对国家的超级自豪感和对美国
期刊
复旦大学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某班级的民主选举制度非常完备,规定了“班长组阁制”的一整套程序,任期内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对其任职提出异议,可弹劾之。  在实践中,同学不满意的班长确实下台了,但班长每年都换人,搞得人心涣散。到了最后一年,大家都在为前途奔波,班长一职无人问津,辅导员提了个人选,让反对的人举手,没人想得罪别人,结果全票通过,史无前例的一致。  事实上,4年同一个班长是大学校园里较为
期刊